APP下载

忠实与叛逆:科技翻译亦有两面性

2012-08-15段文颇

关键词:创造性译者原文

段文颇,于 双

(兰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73005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科技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英语几乎成为一门通用语。因此,大量的英语科技文献被翻译成中文介绍到我国,大大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也通过翻译被介绍的国外,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国日新月异的新风貌。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如何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科技文章准确无误而又生动传神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是译者们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本文将以相关理论为依据,以英汉科技翻译文本为例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科技文本的特点和翻译标准

1.1 科技文本的特点

科技英语的文体以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其行文特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客观、确切、明晰、严密、简练。科学技术主要是以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为研究对象,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在运用英语对之进行描述或论证时,必然要求语言运用者坚持客观公允的态度,力求准确反映客观现实,唯有此方能体现科学精神、解释科学真理。为有效达到这一目的,语言表达还必须做到概念清晰、数据确切、逻辑严谨、思路严密。由于科技英语主要用以描述客观事实、论证客观真理、解释工作原理、或说明操作步骤,采用议论文体或说明文体,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景物的描写、情感的抒发,故而科技英语并不追求辞藻华丽、文采飞扬,其行文通常是十分简约、精炼的,言简意赅是其鲜明的特色。此外,科技英语大多采用直接、明了的表述,而很少采用富含文化隐喻的表达方式,严肃庄重多于诙谐幽默。

1.2 科技文本的翻译标准

关于科技文本的翻译标准,学者们虽有不同的提法,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主旨是一致的。阎文培提出的标准如下:

准确。科学技术对于准确性的要求是特别严格的,大到理论的阐述,小到数据的举证,都不能有丝毫的谬误和误差。这在客观上就要求科技翻译也必须做到准确无误。鉴于此,“准确”是其首要标准。

顺达。这是指译文应该符合目标语的语法规则和行文习惯,读起来通顺畅达、可读易懂。“顺达”是保证“准确”的基本条件,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通顺,即遣词造句务求规范,确保符合目标语的行文习惯;二是畅达,即译文的句型结构要流畅,语气表达要正确,能准确地传达源语的情态、时态、语态等,并能恰当地体现语句篇章的信息核或语意的重点,再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简练。科技英语从其本质上说,属于实用英语,其内容是用以指导人们科研、生产、生活实践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没有必要竭力堆砌华丽的辞藻和刻意追求多彩的文笔。所以,科技译文要尽可能简练,没有冗词废字,绝不重复啰嗦。

2.译者主体性与创造性叛逆

国内外译界对翻译主体问题进行过深入而系统的讨论与研究,虽然对这个问题大家远未达成一致,但对于“译者是最重要的主体”这个命题,似乎没有异议。那么作为居于中心地位的翻译主体,应该如何在翻译中发挥作用呢?传统的翻译观要求译者甘心做作者与读者的“仆人”,在翻译中尽量“隐身”“透明”,但在现实世界中,从一门语言转换到另一门语言,存在着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阻碍,译者根本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随着对翻译认识的加深,人们渐渐对译者“仆人”这一身份产生了怀疑。人们发现,绝对地忠实于原文,完全地“客观”是不可能的,绝对的“忠实”、“等值”只会造成硬译、死译,这与我们翻译的初衷是相背离的,那么既然如此,何不让译者发挥主体性、创造性呢?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以“似”代替“忠实”作为翻译的一元化标准,鉴于此,适当的“创造”是必要的,但这种“创造”必须以忠实于原文为前提,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理据以及尽可能准确、适当的表达方式。

“创造性叛逆”(creative treason)这一术语是1961年由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在其著作《文学社会学》中提出的。他在书中指出:“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Escarpit,1987:137)

谢天振是国内最早注意到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这一特征的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在《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1992)一文中结合文学翻译的活动过程、接受与传播问题对“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又在《译介学》一书中加以丰富与深化。他提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那么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就是反映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谢天振,1999:137)。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译者的忠实不是愚忠,而是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唯有此才能将两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减少到最小限度,因此,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不仅是翻译的一种权宜之计,也是一种对原作内容和精神上的深度忠实。

董明在《翻译:创造性叛逆》一书中指出,随着人们对翻译认识的加深,翻译时译者忠实的对象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不再像传统翻译学要求的那样,译者必须忠实于作者和原著,他还可以忠实于目标语读者,译者甚至还可以忠实于他自己。译者对一方的忠实可能导致对其他方的叛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忠实于任何一方都意味着对另一方的叛逆,这是必然的。(董明,2006:153)从广义上来说,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主体不仅译者一人,他要同时处理好原作者、译者自身、读者甚至还有原作等各主体间的关系。因此,翻译时不可避免地要在一定程度上“顾此失彼”,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忠实”。

3.科技翻译中译者进行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性

“创造性叛逆”的提出原本仅限于文学领域,那么对于以准确传递科技信息为目的的科技文本,是否同样适用呢?

科技翻译主要是为了传递科学信息,必然强调对原文语意的忠实,不折不扣地把它传达出来便是最高标准。而且要求技术术语的精确性,语言表达的客观性,文体结构的正式性,甚至一些技术性文件的确是要求一字不差地对译。于是,很多人就认为科技翻译完全就是逐字逐句地照译,译者无丝毫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这一观点太绝对化,是有失偏颇的。在一种文化环境下的文本到了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其自身必须经过适度地调整和变化才能适应这种新环境,译者在翻译时就必须对其语言结构和表达形式进行重新编排组织,方能输出既传达原文旨,又再现原文神韵意境的好的译文。科技翻译需要遵循传统翻译理论的“忠信”观,但“忠信”主要体现在准确传递原文整体信息,在传递方式上,则可利用后现代主义的翻译思路,摆脱原文的文字束缚,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译文在具体表达上有充裕的用武之地。(季可夫、胡卫平,2009:44)

4.如何将“忠实”与“叛逆”相结合

4.1.准确把握科技语言,深刻理解科技信息

科技文本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具有很高的客观性、科学性,在翻译中其意义的准确无误的传达是首要的。科技文本涉及的范围广,专业性强,对于译者来说着实有些难度。因此,译者要对文本所涉及的专业有最基本地了解,掌握常用的专业术语,并要把握好多义词在具体科技文本中的特定含义。同时,更要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免造成误译、漏译等,使原文的意思受到歪曲。

例:The rate of dissociation was followed by placing the unit on a scale and noting the weight loss due to chlorine evolution.

译文A:离解速度是采用下列速度加以跟踪:在标尺上设置刻度单位,并注意由于氯的演化而引起的重量损失。

译文B:离解速度是采用下列速度加以跟踪:将设备放置在天平上,并记录由于氯的放出而引起的重量损耗。

译文A大错。“unit”和“scale”的译文判断错误,从上下文语境和语义逻辑上考虑,“在标尺上设置刻度单位”显得滑稽可笑;对“evolution”一词也是望文生义,而且将“noting”译成“注意”也不够准确。

译文B准确。译者结合技术内容,准确选择多义词“unit”、“scale”和“evolution”在此句中的词义。

4.2 突破原文桎梏,发挥创造性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处处存在不同,即使在对语言形式要求较为简单的科技文本中亦是如此。因此,翻译时不可能完全是逐字逐句地照译。在准确透彻地把握了原文的意思后,应对其进行适度的创造性发挥,使译文的表达更为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且英语科技文章并非全部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枯燥呆板,科技文章中亦不乏作者的诙谐幽默、独具匠心,译者可以凭借自己的创造力将原文的神韵与风采再现。

例 1:Research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has reached a great deal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resistance of insect pests to insecticides.

译:过去30年的研究已经产出了大量成果,揭示了昆虫害虫对杀虫剂所产生抗药性的实质。

此句若按照字面照译为“过去30年的研究已经大量揭示了有关昆虫害虫对杀虫剂抗药性的本质”就显得十分生硬,而且不很通顺。因为汉语不说“大量揭示本质”,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将“reached”分译为两个动词,适当增补“成果”以及“所产生的”的词语,同时采用删减法按汉语表达习惯略去“about”不译。

例 2:Unrealistic claims have been made for disease management and it is easy to be seduced by the latest fashion in healthcare reform.

译:有关疾病管理的种种不现实的主张已有所闻,而最新的医疗改革举措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译文中“推波助澜”一词用的恰到好处,生动形象又简洁凝练,可见科技文章不排斥四字成语或其他修辞方法的运用。相反,若运用恰当,反而会使文章生动有趣,为本来单调的科技文章增色不少。

4.3 “叛逆”要把握好“度”

既然准确传达信息是科技文章的首要目的,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叛逆”要注重“度”的把握,要以对原文内容的忠实为基础。若叛逆过度、扩大、缩小甚至歪曲原文的意思,都违背了科技翻译的要旨。

例:It is my belief that this confluence of a networked economy,China’s reforms,embrac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a rapidly growing economy puts China in a unique position.

译文A:我相信,汹涌而来的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的改革、新技术的引入和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把中国置于一个突出的位置。

译文B:我认为,网络经济、中国的经济改革、新技术的采纳和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的相互交融,把中国推向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译文A有误,“汹涌而来”一词虽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相当的文采,可惜创造过头,表达不准确;而将“confluence of a networked economy”与后三个名词短语并列,则是弄错了并列关系。

译文B准确。句中“confluence”原意为“河流交汇处”,在此创造性地译为“相互交融”恰当好处。

5.结语

总之,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不能做到形式上的完全对等,科技翻译亦是如此。对于科技文本来说,忠实地传达原文信息是最重要的,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适度的“叛逆”,才能顺达、简练又不失准确地输出译文。在此,“忠实”和“叛逆”都是译者为了使译文更加完美而做出的两方面的努力,正如许均教授所说,“忠诚”与“叛逆”构成翻译的双重性格,愚笨的“忠诚”可能会导致“叛逆”,而巧妙的“叛逆”又可能会显出“忠诚”(许均,1997:41-42)。可见,科技译文的这种两面性是实现功能对等的必要途径,也是大多数优秀译文的重要特征。同时,进行“创造性叛逆”要把握好适度原则,以免弄巧成拙。

[1]阎文培.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要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2-34.

[2]埃斯卡皮·罗贝尔.文学社会学[M].王美华、于沛,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137.

[3]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37.

[4]董明.翻译:创造性叛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8):153.

[5]季可夫,胡卫平.重写——实用的科技翻译手段[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9,(1):43-46.

[6]王达金,王辉.从科技翻译的特点看译者的隐形与再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8-130.

[7]孟丽.试论科技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文化研究,2009,5(上旬刊):231.

[8]赵洁琼.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J].安徽文学,2009,(1):256-257.

[9]许均.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

[10]许均.“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6-11.

猜你喜欢

创造性译者原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