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润的当代禅文化

2012-08-15褚亚玲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安祥现代人生活

褚亚玲

(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文化研究】

温润的当代禅文化

褚亚玲

(石家庄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禅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影响,现代禅文化的表现形式有生活禅、安祥禅、现代禅,台湾作家林清玄《菩提》系列及一些文学作品里的禅意识,禅与企业管理以及现代的禅诗与禅画,营造出温润如玉的现代禅文化。

现代;禅文化;温润;

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禅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也是与不同时代的发展相吻合的。近代社会科技非常发达,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也因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人类对生命价值的混淆,人文道德的没落,心灵的空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更渴望一副清凉剂,安抚浮躁的心,找到灵魂深处的宁静。

梳理禅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可以发现,这些形式或表明自己的迷失,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解决的方法,或指出解脱的途径,或呈现自己的智慧菩提,如玉,如珍珠,散发着温润之光。

一、现代社会中的禅

1.生活禅

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的净慧法师提出了“生活禅”的概念,影响非常广泛,他提倡的一些方法、观点为许多都市人所奉行。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熔铸以后产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人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净慧法师强调,学佛、修行的人必须把佛法净化人生(利乐有情)、净化社会(庄严国士)的精神,完整地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要使佛法的精神具体化,要使自己的思想言行与自己的信仰原则融为一体,实现法的人格化,“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净慧法师说,人们的生活充满着禅意和禅机,所谓“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但大多数人由于自我封闭,意识不到他本身具有体验禅的潜能,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作为禅者的生活,它处处都流露着禅机,学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处处都可以领悟到禅机,处处都可以实证禅的境界。在生活中体验禅的关键所在是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所谓“平常心是道”。有一颗平常心,禅就在头顶,周身,心头。

为了使生活禅义旨更明确,净慧法师提出生活禅的口号: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2.安祥禅

由台湾耕云法师主创的安祥禅提倡“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耕云法师之所以提出“安祥禅”,是因为对现代人而言,不可能像古代的禅者那样时时坐禅,天天悟禅,现代社会里的现代人需要现代的方便。他提出的安祥禅“是为现代人而揭橥的”,“是为大众而提出的”。现代社会的生活形态跟过去不一样,特点是节奏快、讲实效。就外在条件讲,工业社会的环境大异于农业社会。过去参禅,可以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废寝忘食、大死大活的境界,现在个别人虽然仍可一试,但对于大众是不适合的了。正如耕云法师指出的:“现在见汽车不是汽车,见火车不是火车,见楼梯不是楼梯,就危险得很了。”所以这种方法“不太相应现在”。

安祥禅相应于现代工业化的大众社会,强调“安祥”两字。因为“现代灵魂的烦恼”,关键即是心灵的深处失去了安祥。现代人逐物沉迷、抛弃责任,个人主义膨胀而有种种焦虑、不安、反文化、非理性,落于内心,即是安祥的丧失。正如荣格所指出的:“世界的动乱与我们意识纷乱是一回事”。心病心治,安祥禅的提出,正是现代的直指本心。安祥禅正是“重入世、是为大众设计的”,安祥禅主要针对世人物质社会后浮躁的心和功利的观念。

3.现代禅

现代禅的创始者是李元松先生,他“继承印顺导师的思想,并批判印顺导师的思想”,“现代禅”的形式和内容与宗教的联系都更少了,着重面对现实人生,提倡“禅”的精神、心态和方法。“现代禅”的实质是:运用禅的精神和方法,分析、解决现代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障碍和问题。“现代禅”可以说是脱去了“禅宗”的外衣,只留下“禅”的内核,它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特征,贴近现实生活,很有现实感、亲切感,所以在纷纭变幻的现代生活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徒”。可以预言,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禅”的全面复兴将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现代禅坚持九项学风。一是坚持经验主义的科学原则;二是主张在七情六欲中修行;三是重视世俗的责任义务;四是崇尚侠义情怀;五是不理会袭自印度的古老戒律;六是特重日常生活中的禅定;七是广传禅门心法,倡言证果不难;八是融通大乘小乘显教密宗;九是反对僧尊俗卑,倡导僧俗平等。

李元松先生指出,“在学禅的初阶,反复推敲、冷静思维是不可缺少的,但使人得以推升精神境界现证解脱,最后所凭借的却是坚强的意志力”。李元松留下了许多日常语录,指导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地感悟禅心,他说:在修行这条路上,不要管别人,也不要理睬是非,要用有限的时间全力修习般若波罗蜜;现代人修行大都各自在家,但心境上要住‘非家想’——身未出家,心出家;要求圆满、完美、永恒、绝对、不变、究竟、最……,都是无知;修行人要有古朴、平实、憨厚、含蓄的气质,稍微傻一点、憨一点无所谓;现代禅教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多一些慈悲心、一些感恩心,一点一滴地积累禅的意味。

二、台湾作家林清玄《菩提》系列及一些文学作品里的禅意识

林清玄的《菩提》系列作品多采用一个个生活中的例子,提炼出一个个精辟的生活哲理,而这些哲理,与禅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例如在他的一篇作品《想像的城堡》中,他讲一个迷惑的年轻人因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而心灰意冷,他求助于老禅师,老禅师告诉他,人的生活其实有两个层次,一是解决生活乃至生命的苦恼,并不在苦恼的本身,而是在一个开阔的心灵世界,需要想像的开拓,就如同从社会的苦闷进入海洋的帆船一样。二是只有止息心的纷扰,才不会被外在的苦恼所困扼,因此要解脱烦恼,还不如自我意念的清净,正如在满风时使帆船停止。

林清玄一次次告诉人们,不能把自己变成一艘悠游的帆船,或一座移动的山,要把注视人世现实苦闷纠葛的眼光,抬起来,看看屋外的松林,听听松涛的呼唤;甚至往远处眺望无垠的大海,以及满风的帆船,而使心中有对生命新的转移与看待。每天有一段时间沉静下来不随着外在世界的事物转动,洗涤自己、清明自己、沉默自己,使自己在想像上有比真实生活更大的时空,具有澎湃宽广的胸襟,才能使苦恼的伤害减到最低。他说:“佛与禅最伟大的精神就是教我们即使明天要面对死亡,今天也要保持向前的姿势。”打开心窗容纳世间万物的美好,用滋润柔软的心来面对浮燥刚强的世界。喜欢禅的修心自我,福慧他人;喜欢禅的简单随意,随情任性;喜欢禅的生活清静,平常平等。只要你有心有情有意有爱,“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那么,生活中仰举俯拾皆有悠然意念中的禅。

除此之外,例如贾平凹,他的散文素来讲究一种清淡、拙朴,氤氲着一种禅境,在大俗中显出大雅。比如《说舍得》、《藏者》、《茶事》等等,就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这些作品都透露出浓浓的禅意识,彰显着对艺术、对人生、对生命、对生活、对本原的思考。

三、禅与企业管理

王绍蟠先生的零项修炼企业管理方法就是深得禅文化之精髓。

零项修炼以禅的思想和方法为其培训的根本内容,零项修炼强调破除一切智障和迷思,通过参话头的方法,使一切全部归零,由此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相,直接面对真理本身,实事求是,中道而行。简而言之,零项修炼就是禅的思想和方法的实证训练。禅是为真理而怀疑的思想,参话头是为真理而怀疑的方法,禅文化则是参悟之后,以圆明透亮之心圆融整合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智慧体系。在你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真参实悟、实修实证的时候,一切挂碍都将归零,用禅宗的术语来表达,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零项修炼既不同于学院派的偏重于知识性的传授,也不同于民间派的依托于技能性的训练。

它追究知识的根源,以便产生真知,日新又新;它启悟万物的本体,以便一闻千悟,妙用无穷。它所采用的参话头的方法,是勇于探求真理的科学家、哲学家们所经常运用的,零项修炼要求企业家锤炼出深邃的智慧,完美的德行,达者的风范,大丈夫的气魄和自信,吸取人类文化精蕴。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参禅的方法去亲身体验,亲自实证,凡有心得,这种思想精华提高了人的素质,当然也有益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而从另一意义上来讲,零项修炼认为,掌握了禅文化的精华,才能真正管理好一个现代化的企业。

在现代社会的一些营业场所,也越来越多地散发着禅的气息,例如茶馆,许多茶馆都布置得禅意十足,到处是禅机、禅趣、禅意。究其根源,禅文化与茶文化几千年的不可分割,是这一现象的根源,上文中对茶禅一味的论述已经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四、现代禅诗、禅画

禅对中国当代诗歌有深刻的沟通与影响。禅宗对语言彻底“忘言”、“除故”的方式,与现代诗消解语言的追求有相当程度的默契,使禅与现代主义诗学之间的契合极具可能性。禅思不但能为现代诗提供可资借鉴的思维方式及创造美感的无穷空间,还有利于反拨当代诗歌过于张扬、浮躁的弊病,使诗人从蹈虚凌空回到以平常心关注日常生活的体验与实践。诗禅相融是中国当代诗歌开阔自身境界、汲取传统资源的一条路径。

看一看下面这几首现代禅诗:

·寄嵩山永泰寺·(南北)/夜色中群山静坐/那是一群入定的老僧/苍老的菩提树/托举着山鸟的呓语……/如今都化成月光下/一地的碎影/永存的是佛/是寺/而不是手握的江山社稷/清晨五点钟/醒板敲落了山月/比丘尼在晨光中礼佛/并且祝福世人/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生

·拈花微笑·/(南北)/灵山上/凤凰起舞/绿草芬芳/我将这朵花给众人观看/我一言不发/一束光华暗中升起/我的信徒们面面相觑/你微笑盈盈/乔,唯有你深入花的意中//将我心悟透//花本身还是花嘛/花本身不是花嘛/花之外还有花嘛/花在我手上/作为语言/听懂的人已经听懂//渗透生命内部/你微笑盈盈/松涛声声/流云悠悠/你知道开始的已经开始/漫上峰顶/灵山上/拈花人对看花人/一言不发/你微笑盈盈……

以上几首清雅绝丽、意境无限的诗歌,让人们体味到生命的别样滋味,它让人们的心更空灵、意识更幽远、胸怀更宽阔。禅诗,寥寥数语,就已经勾勒出了生命里的无限风光,描绘出了佛家、禅者清虚自守的境界。

台湾著名诗人洛夫在接受禅思之后反思,他认为“一个人如何找寻‘真我’?如何求得全然无碍的自由,又如何在还原为灰尘之前顿然醒悟?对于一个诗人而言,他最好的答案是化为一只鸟,一片云,随风翱翔。”洛夫的这些观点,与禅家的“空”“静”堪称一脉相承。

舒婷晚期的诗作似乎也在追求一种禅味,如在美国写的《禅宗修习地》:“再坐/坐至寂静满盈/看一茎弱草端举群山/长吁一声/胸中沟壑尽去/遂/还原为平地。”走入“立秋年华”的女诗人,诗中开始有了“一派古刹苔深”的宁谧气息。

类似的诗还有很多,诗可言心,意识心灵中有了对禅的领悟,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寥寥诗行,引入禅宗的空灵和超越的寂静,营造出一种虚旷浩渺的意境美、哲理美。综观现代禅文化,温润如珠如玉,抚慰着现代人孤独、浮躁的心灵。

G122

A

1009-6981(2012)04-0081-03

2012-08-15

褚亚玲,女,河北藁城人,石家庄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

[责任编辑 赵秀忠]

猜你喜欢

安祥现代人生活
为啥现代人总想静静?
Discussion on interface deformation and liquid breakup mechanism in vapor–liquid two-phase flow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高血压误诊误治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现代人的避难所
防瘟老衲
智珠
张安祥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