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我国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2012-08-15姚虹曹颖

关键词:督导事业单位机制

姚虹,曹颖

(1.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150080;2.武警政治学院,上海200435)

谈我国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姚虹1,曹颖2

(1.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150080;2.武警政治学院,上海200435)

我国教育评价机制的建设尚不完善,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实效甚微。当前在官本位文化影响下高等院校教育评价机制呈现出格式化、单一化的现状,只有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正确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教育者潜在性的最大化。在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推进的当前,更需要我们加快评价机制的完善以助力于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评价;教育评价机制;教学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活力不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使得教育并没有很好地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工具。2012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评估和目标评估相结合的内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设,制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评价机制改革目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发展进程是教育现状与教育理念进步等多方面因素结合的产物。

一、世界各国教育评价制度概览

评价属于管理学名词。汉语词典中解释其有衡量、评定其价值之意。被衡量、评价的对象可谓广泛,包括对人、对物及对事等多个方面。评价本质上是一个判断的处理过程,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价值判断。因此,究其根本,评价(Evaluation)就是指通过评价者(Evaluators)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可见,评价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社会活动,有人类思考即有评价。然而,在不同的评价领域评价的意义应有所不同。有些领域的评价是作为监督与惩戒手段的,在教育学领域我们所探讨的评价为对人行为的评价,是以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为评价对象的,应建立何种模式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人力资源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因此都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当作国家发展的首要战略决策。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各国长久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国家进行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国际上也成立了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专门机构,如美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澳大利亚的教育进展评价(NAP)、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学会(IEA)等。

美国的教育进展评价(NAEP)是美国唯一的、全国性的、代表性的和持续性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NAEP每隔两年对全国进行一次阅读和数学测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对科学、写作、地理、历史、外语、艺术等学科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主要是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共同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结束后向公众报告学生们的教育进展情况。NAEP的评价目的虽然不是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但是其评价工具、评价方法以及试题设计等许多细节方面却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与此不同,美国的教学督导制度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与借鉴。首先,美国的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机构合二为一,地方学区两级教学管理部门既是教学行政部门又是教学督导部门[1]。参与教学督导的人员全部是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其次,教学督导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督导和教师督导两方面。督导人员还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督导模式。而且督导人员的工作更多地表现为服务、帮助与协助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与被督导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体现出美国教学督导理念的人性化。

澳大利亚的教育进展评价(NAP)是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准备推出的全国性评价项目。NAP对中小学各个学科情况进行测评,目的是对全澳的教育水平和发展做出定期、系统的评价。题型有选择、简答、问答、科学科目还有实验题。

在国际上还有诸如TIMSS、PIRLS、PISA之类的大规模教育评价体系,他们分别测试数学、科学成绩、阅读素养和学生能力等方面,其评价体系的系统性、评价工作的规范性是评价制度的共性优势。我们的教育活动不仅缺少评价,更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我们需要借鉴。

二、我国高等院校评价机制分析

在对部分本地院校的教学状况进行调查后,笔者发现在特定视角下观察高等院校其教学秩序“尚未井然”。教学秩序应当包括教学与教学管理两个方面,教学活动则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一个和谐有序的教学秩序应当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对教材选择、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培养、教师管理等多个方面加以关注,让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有序地连接起来,突出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连贯性。而教学秩序有序性的建立似乎必然依赖于秩序监管制度的保障。

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还大多停留在对“教”与“学”的关注上,秩序监管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或“形象工程状态”。曾经有媒体报道,在某高校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讲课“随意”,学生听课“随意”。这一赋予教师与学生“充分自由”的教学场景却并非偶然,其在一定范围内所具有的“代表性”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反思。在同行们对教师师德与学生厌学大加讨论的同时,我们以为不能不认真检讨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学生重考试、轻学习的状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推进的绊脚石。教学活动因为缺乏评价机制而无序,教育改革因为欠缺评价机制改革而停滞不前。在食品安全问题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无处不在的当前,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还未真正建立。更多的评价工作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政绩的产物。政府作为评价主体开展自上而下的行政评价,现行的高校评估制度即为其典型代表。其所谓评价更像是对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学校硬件设施的评价,而对教师教学水平、能力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则被一贯性地忽略。由于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教学活动基本上成为知识传播的转换器,生本教学的理念无法传承下来。这或者缘于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测量方式单一,或者缘于标准过于原则化。总之,官本位文化的盛行使评价机制格式化、单一化,直接影响评价效能的发挥。

三、评价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指出:“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精英高等教育要保证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也要保证质量。”[2]决定并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包括很多,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与考试方法、教育评价机制等。其中某些因素的改革已经取得长足进展,而相比而言对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还未见成效。我们以为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是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先锋。

第一,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能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教学活动“机动”、教育目标“不确定”、教育成果“不实用”等缺陷归根结底都缘于教育评价机制的匮乏。我们以某高校院系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及标准为例来了解当前高校教育评价机制的状况:1.教学文件是否齐备、规范,授课内容是否与教学日历相符(5分);2.教师面貌:仪表、精神状态(5分);3.教学控制:能否有效地控制课堂秩序;学生能否注意听讲,认真记笔记(7分);4.授课内容熟练、准确,重难点突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40分);5.授课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流畅,注重教学互动与创新能力培养(35分);6.教学效果好(8分)。这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及标准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目前教育工作评价目标不清、方式不当,评价工作就是走过场、讲场面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它成为教育改革之路的巨大障碍。

教育评价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及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判定[3]。唯有通过评价才能为教育者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考路径,督促教育者以评价标准为依据从事教学活动。例如,针对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可加大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及其教育行为指标的评价权重,提高现行教育行为薄弱环节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教育评价的调整,指引教育者们“矫正”其教育习惯。

第二,教育评价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以法学教育为例,法学教育目标应为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在不对“高素质”的内涵进行过多探讨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暂以实用主义哲学的理念将“最能满足社会需求”确定为其内涵。通过社会调研我们发现法学教育距离法学教育目标还比较遥远。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已为越来越多教育者们、法学实践部门所诟病。为什么经过漫长的三至四年的高等法学教育之后,受教育者们除了能顺利获取毕业证与相关考试的资格证外,要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却还力不从心?这不能不归咎于教育评价的欠缺。如果我们只对确立何者为教育目标大加评论,却无视教育评价手段的保障功能就难免过分夸大了教育主体的自觉性。惰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能够不依赖于监督与激励即不断前行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需要监督,需要评价来保障其活动目标的实现。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我们不吸纳国外教育评价的先进经验建立系统的“教”与“学”的评价机制,那么所有的教育活动则成为无的放矢。那些为学者们几经讨论即使几乎成为真理的教育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将成为“纸上谈兵”,因为没有那么多“勤奋执着”的教育者去真正践行“真理”。相对于痛苦地在改革浪潮中经受锤炼,还不如保持现状让教学能力继续在惰性中缓慢地前行。如何教与如何学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教学环节。在缺少教育评价的时代,目标成为一个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终点,成为教育者们为教育改革而奋斗的业绩光环。目标的制定者们只负责设置终点站,却不致力于组织、协调与指挥工作,这使得缺少评价的教育改革之路被无形地延长了。

第三,教育评价有助于教育者潜在性实现的最大化。教育要培养人适应社会生活素质,这就要求教育本身要具有张力,教育的张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潜在性。教师不断地一边成长,一边获得经验,再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经验,教师的潜在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以发掘,获得激励。教育评价是辅助教师挖掘潜在性的工具。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多个层面,主要可归结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品德素质三个方面。专业基础知识是高校教师素质的必备要素,在评价体系中属于相对稳定的元素。能力结构是相对复杂,变量较多的要素。教师除需具备与知识结构相匹配的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外,还要具备创新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生动表达思维能力等多项有益教学的素质。能力结构是教育评价的重点与难点,通过系统、多元的评价机制教育者潜在性可塑性最强的部分。思想品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必备内容,在教育评价中却少有体现。合理的评价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可见,教育者的潜在性在评价过程中得以发掘。

第四,事业单位改革必然波及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院校,而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应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或前置才能保障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是政府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广泛分布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多个关乎民生的领域。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就能更好发展公益事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益需求。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启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自此逐步展开。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2012年4月,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就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答记者问时提到,通过改革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微观事务交给事业单位,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到公益事业发展上,加强对公益事业的政策引导、总体规划和有效监管,同时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更好地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目标。检验这项改革成败的标准,就是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专门人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公益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有利于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内容,也是最为复杂的过程。为了最大地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聘任制是目前在管理体制中运用比较多的机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曾经向记者如此提到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改革:“五年一聘,并且纳入绩效管理制度,将身份管理制改为岗位管理。”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激励是由组织系统、内外刺激因素、需要、诱因、动机、目标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的动态反馈过程。在以上要素中,组织系统处于激励过程的主导地位,可以对各种内外刺激因素和个人或组织的目标发生重要影响。在人事聘任制度中评价机制是组织系统参与管理的具体表现。笔者以为,聘任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取向,而评价机制则是政策执行的有力支撑。仅有宏观的政策性取向,而欠缺具体制度支持,那么改革会事倍功半。评价机制是聘任制实施的前提与保障。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开展的今天,我们应意识到评价机制建立已不再是改革浪潮中可有可无的点缀,建立评价机制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一个和谐有益的评价机制能有效地激励被评价者,既充分发挥评价的监督作用,更能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学习、反思。也就是评价机制不只是制度增设的第三只眼,还是制度交付到人手中的一本工具书。

[1]徐德敏.美国教学督导制度对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督导工作的启示与借鉴[C]//王翰法学教育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218.

[2]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

[3]佟艳玲.谈如何改革教育评价机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4).

Discussing The Necessity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YAO Hong1,CAO Ying2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has not been improved best yet,and so far the attention?it's deserved has not been given or yielded little practical effect.Now under the?influence of official standard culture,advanced academies'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present a formated and simplistiCstatus quo.In this case,only a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can?lead the education reform to a correct direction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education goal to realize and maximize educators'potential.Currently,with the institution reform continuously pushing on,the more w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education system so as to contribute to social undertakings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ed.

Evaluation;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Teaching quality

DFG642.0

A

1008-7966(2012)06-0156-03

2012-09-13

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GG0488)

姚虹(1973-),女,江苏睢宁人,教授,从事民商法学研究;曹颖(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曲占峰]

猜你喜欢

督导事业单位机制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