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文的语体风格特征探讨

2012-08-15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语体词语语言

★ 刘 恋

前言

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这种重要工具有一套为其内容服务的相应体式,包括正文的结构层次、排版格式、语体风格,而语体风格是形成其独特的书面形式的重要因素。公文语体与文学语体迥然不同,与应用写作中的生活语体、科技语体、新闻语体也有明显差别。公文语体风格,主要有公文语体的基本特征、模糊语言的普遍运用以及若干模式语汇、语式的反复出现等。

一、公文语体的基本特征

构成公文语体的基本特征是公文语言的准确、平实、简明、庄重。公文语言的准确性是公文语言含义的明确、语言逻辑的谨严、语言诉求的合体,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准确无误、确定无疑,是语言色彩的鲜明,是近似命题、近义词语的比较选择;公文语言的平实性是公文语言的通俗易晓、平易近人、朴素实在、深入浅出,是通俗而不粗俗,是实在而少虚饰,是深刻而不深奥;公文语言的简明性是公文语言简与明的结合,清楚明白是前提,惜字如金是水平,不留无用的文字,删掉可有可无的段、句、字;公文语言的庄重性是公文语言的庄严、稳重,是书面语言的提炼,强调严肃有力,一语、一字千钧。构成这种基本特征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言词语的固定保留用法

公文语体大量运用书面语,而书面语由于其长时间的稳定性,就保留了较多的文言词语。同时,由于公务文书本身的规范性,各个历史时期都要运用很多相类似的公文,因此,尽管历史在演进,很多公文却因袭了下来,尤其是一些意义明确而又常用的文言词语即使是在由古代到现代的历史沧桑巨变中,也被继承了下来。这些词语在公文中大多有特定的内涵意义,因而使语言具有简明、准确的特点。比如“兹因、收悉、谨启、鉴于、为荷、此致”等等,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语调。在公文中大量运用这些保留的文言词语,能使公文语体简洁规范。

(二)专业术语的准确运用

专业术语是人们在处理专门业务的时候所运用的规范性词语,这个词语代表的,是人们赋予的具有解释意义的特定内容,因此,专业术语就以一个词表达了特定的丰富内涵。由于其内涵的特定性,就使公文语体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由于其内涵的丰富性,就使公文语体具有高度的简洁性。

(三)句型、字词整饬的修辞手法

公文语体对于修辞是很重视的,但由于主要用于公务活动的交往,注重其严肃性,故公务语体主要运用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格和消极修辞,使语言的整齐性、节奏性、精确性都十分突出,较少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通感等形象化的修辞格。这样,公文语体就既具有流畅性又具有质朴感,增加了语言的庄重性和规范性。

二、模糊语言的普遍运用

公文作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使用的一种基本工具,对语言有特定的要求,准确、真实是它的核心,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不少公文在表述时,使用了一系列的特殊语言,模糊语言就是其中一种。它们当中有表示时间的,如“最近、近日、近年来、今年以来、正在、适当时候”等;有表示范围的,如“有的、部分、少数、一些地区、种种原因、个别人、有关单位和个人、大多数、主要、基本上、各种措施、有关规定、有关部门”等;有表示程度的,如“一般、比较、加大力度、经初步了解、适当、很、极、显著、逐步、有所、进一步、基本上、大体上、普遍、几乎、原则上、酌情”等;有表示频率的,如“经常、多次、不断、反复、接连、再次、往往、屡次、三令五申、连续”等。这些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可以说,模糊语言的普遍运,已成为公文语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模糊和明确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抽象与具体、泛指与确指上面有很大区别。但是在公文里的模糊语言绝不是语义不清、范围不定、朦朦胧胧、含含混混,而是概括的严密性、抽象的深刻性、定向的目标性、伸缩的有限性,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反映公文语体的基本特征。必须强调模糊语言并不模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意义上是更加明确的语言表述。

要求以准确为核心的公文语言,模糊语言却在其中得以存在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人类认识对象本身具有模糊性。客观世界是纷繁、千姿百态的,同时又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客体之间没有精确的界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人类思维载体、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必然会产生模糊性。正如康德所说:“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不可能处处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

其次,公文中所反映的事物大多处于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这些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和现象是连续体,无法作出精确的切割,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陈述,运用模糊语言自然在所难免。公文中反映的很多事物和现象往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只有依靠模糊语言,才能准确地反映处于模糊状态的事物和现象。

第三,公文中的特定语境需要使用模糊语言。公文是用来处理公务活动的,而公务活动又是复杂多变的,其中一些如涉及个人隐私或国家机密、丑恶现象或是处理政治和外交关系等内容无法也不便用精确语言表达,如果用精确语言表述或具体描述,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或失去主动权,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模糊语言本身虽然含义不明确,但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中,它是清晰明确的。在特定语境中,如果一味追求用定量或定性的精确语言表达,不仅画蛇添足,也达不到发文的目的。

公文中使用模糊语言,虽然能使公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这决不意味着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信手拈来,不考虑实际情况而滥用,因为模糊词语本身具有弹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使用不当,会造成表意模糊、含混不清的结果,成为名符其实的“语言模糊”,影响公文效用的发挥,给工作带来损失。所以,模糊语言的运用必须符合实际,恰到好处,在不影响精确表达的前提下,有条件地科学使用模糊语言,该用则用,不该用时必须摒弃。只有这样,才能使模糊词语产生特殊效果,使公文在公务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模式语汇、句式的反复出现

公文语言的若干模式也是公文语体的特征之一。公文语言的若干模式是公文的功能效力反复作用于公文的产物,指的是在相同类别及其相同文体、文种的不同公文里反复出现的、约定俗成的常用词语和常用语式。模式化词语、语式的反复使用,在公文的标题里、开头、结尾处常有这种情况,在正文之中前后过渡衔接里也常有这种情况。其规范有致,简洁明白,不但能够体现不同文体、文种的写作特点,而且能够体现法定作者的诉求根据、理由、过程和意向。在公文里,在相同类型的不同模式化语汇、语式中,只有认真比较和选择,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以下略举常见的模式化语汇和句式例子:

(一)起首语模式

常见的起首语有:“为了……,根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现将……转发给你们”、“你局……收悉”等,这些起首语,有时用来阐明写作目的,有时用来引出写作缘由,有时用来道出行文依据。

(二)衔接语模式

衔接语,对公文中相邻的、相对独立的两层意思或两个片断的组合具有桥梁、粘合剂的作用。写作公文,除了用序码词衔接外,还大量运用衔接语过渡,通常用于段的起句和段的结句。如“因此”、“有鉴于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据上所述”、“综上所述”等。这些衔接语,使用时要根据表达需要加以选择,才能把特定的内容连贯地衔接起来。

(三)结束语模式

结束语,在公文中一般带有表示期请、总概的意思。如:“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特此通知”、“特此函达”、“请予函复”、“希遵照执行”等。这些模式语,在使用时要根据不同文种和语境进行选择。如撰写的“报告”,属例行情况报告,可用“以上报告,请审阅”;属内容比较重要的,则拟用“特此报告”;属专题性报告,则拟用“以上报告,请审示”。

结语

公文语言的政治色彩和时代色彩强烈而鲜明,是公文语言的特征,但是不能把公文写成政治文章,也不能为追赶时代潮流而把不明确、不规范或者尚未取得共识的概念、术语、词汇和句式盲目地引到公文里来,而应当维护公文语言的规范、纯洁和庄重。

猜你喜欢

语体词语语言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我有我语言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