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多党合作政治共识——民主党派“同心思想”建设的本质要求

2012-08-15万光碧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同心民主党派

骆 平 万光碧

(1.2.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重庆 400064)

增强多党合作政治共识
——民主党派“同心思想”建设的本质要求

骆 平1万光碧2

(1.2.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重庆 400064)

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石,包含思想共识、制度共识、目标共识等内容。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集中反映了民主党派“同心思想”建设的本质要求,其体现是:“思想上同心同德”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识的基础,“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深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识的根本,“行动上同心同行”是坚持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识的关键。

政治共识 民主党派 同心思想 本质要求

一、多党合作政治共识的内涵及内容

共识指的是“在一定的时代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个体所共享的一系列的信念、价值规范和规范准则”[1](P155),它是对社会价值和规范的最为基本的认可。人类社会为维系其生存和发展而制定的多种规则及其认同中,“政治共识无疑是其中最为基础的部分”[2]。政治共识就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社会成员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理念、秩序安排和实践策略等与政治体系有关的“信念”和规则的认可。对于政治共识的达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罗尔斯认为让社会保持统一和稳定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某种“重叠共识”,它能使“自由而平等的公民从各自观点出发认可同一政治观念”[3](P123)。政治共识包括价值、信仰和规则三大体系,一般而言,规则的确定就是人们达成政治共识的一种表现,而构成政治共识的价值和信仰体系成为规则的隐性支撑。因而,在一个经济发展、政治结构稳定、文化发展、社会发育比较完全的国家,往往其政治共识也处于比较高的阶段,反之亦然。我们不能将政治共识仅仅理解成为某种“赞成”,前者是群体价值体系的塑造,比较稳固。而后者则是对具体政策的一种态度,且个体易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政治共识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不同的社会组织所凝聚的政治共识各有其侧重点。就民主党派而言,其政治共识最为基本的就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它是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历程中所形成的对有关国家发展理念、政治制度的设计、秩序安排等规则的共同认可。民主党派的政治共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思想共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变革、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结构不断调整、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国际竞争与挑战加剧的今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全体国人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的带领下,中国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来民族伟大复兴。

(二)制度共识——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和鲜明特点。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整个中国政治生活的领导力量,各民主党派与执政党亲密共事、通力合作。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优点在于:一方面,民主党派承认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且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一种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另一方面,民主党派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创造性与优越性,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有责任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在法定程序下制定国家方针政策,进行互相监督,从而避免了西方国家执政党和在野党为了夺取政权而互相攻讦、政治不稳的现象。共同维护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的共同理念。

(三)目标共识——共同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4]中国人民付出艰辛努力、作出巨大牺牲之后,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一个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体国人的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为之奋斗不懈的目标。

二、增强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是民主党派“同心思想”建设的本质要求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同心思想”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反映了增强多党合作政治共识的本质要求。

(一)“思想上同心同德”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识的基础

思想上同心同德是政治立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逻辑起点,难以想象一个思维混乱、认同分散的国家政治制度在凝聚人心方面还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1、“思想上同心同德”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保持一条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并巩固起来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5]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是万万不能的。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中国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要有自己的核心,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只有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

2、“思想上同心同德”是对民主党派自身思想变化的重视与回应。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对开放性的社会环境和西方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的冲击,在社会结构、利益关系不断调整中,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所以,“思想上同心同德”是把全体民主党派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识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各党派自身凝聚力和抵御“西化”的能力。

3、“思想上同心同德”是对历史的尊重与回顾。“重温历史,同心同行”,随着民主党派新老交替工作的完成,新生一代的民主党派成员接过老一辈民主党派成员手中的旗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所处环境、时代背景、知识结构的不同,年轻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没有如同老一辈民主党派成员那样与中共有过在艰苦革命中的“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也没有在建设年代的“通力合作、共同奋斗”,而历史的累积往往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费孝通曾说:“中国民主同盟在五十年的曲折前进道路上取得的基本经验是: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的惟一历史选择,也是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历史选择。”[6](P129)这里不论是“惟一”还是“共同”都表达了民主党派对与中共共同走过道路的一种共识,或者说是中共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延续”的肯定,而这样一种认知年轻一代显得比较缺乏。所以“思想上同心同德”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纵向联系把特殊年代的情感认同转化为对当下发展模式的认可,进而自觉转化为思想指南,这是其服务于政治共识的优势所在。

(二)“目标上同心同向”是坚持中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识的根本

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政治方向。目标就是方向,目标是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作为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的民主党派,目标追求必须与中国共产党是高度一致的,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历史上看,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建立在追求共同的目标实践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并逐步巩固起来的。在民主革命年代为了追求民主、反对独裁,民主党派与中共携手一道反对中国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最终开创了这一崭新的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艰苦探索的年代,多党合作制度亦遭受到巨大挫折,民主党派活动一度陷入停顿。改革开放以后,民主党派重又恢复工作,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重新得以前进和发展,也就是说“当共产党的政策方针出现‘左’倾错误的时候,统战工作就遭到破坏;当‘左’的倾向得到遏制时,统战工作就欣欣向荣,向前发展。真的是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7](P372)。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方向上出现偏差,民主党派工作也会出现困难,中国的前进道路就会受阻。“目标上同心同向”要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促进,互为勉励。互相促进不是直接干预,不是越过本级组织去干涉另一党派的建设,而是在“自身建设上的互相支持”,其自身建设中最基础的则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和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越强,民主党派参政的积极性就越高;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越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会越巩固。双方互助共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有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才会发展更好。

(三)“行动上同心同行”是深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识的关键

行动上同心同行是政治责任。民主党派践行“同心思想”,就是要以共识坚定立场,以目标引领方向,以实践推动发展。“同心”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行动是落实思想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识是在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结构稳定、群众利益不断得到满足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其目标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现代化强国。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及其国人所共有的理念,经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后正越来越清晰和具体化。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正确道路。民主党派要自觉以共产党为中心,围绕共产党提出的纲领、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学习,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等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勇于当共产党的“诤友”和“挚友”,例如重庆着力实施的“同心工程”建设,打造多党合作的“同心”品牌,效果非常好。他们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撰写提案,反映“群众之利益”,解“群众之急难”,得“群众之真心”,化解社会冲突,积极主动维护社会稳定。唯有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携手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三、开展“同心思想”建设、增强政治共识的一些思考

杜青林在2012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春季开学典礼中指出:“强化政治共识,事关多党合作事业的根基,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把强化政治共识作为根本任务。”在我国政治共识的形成与执政党的推进和引领有关,但也离不开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支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执政党和民主党派的共同使命,因而民主党派坚定政治共识显得格外重要。当代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在凝聚政治共识方面有了自己的独特的内容,比如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与执政方略的肯定,渴望国家发展进步、民族繁荣,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认同,支持在稳定前提下的渐进式改革,不断得到满足的民生利益等。近年来民主党派先后开展了包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增强政治共识无疑是贯穿于其中的主线。开展“同心思想”教育、以“同心思想”来引领民主党派牢固树立多党合作政治共识,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民主党派自身出发,我们就加强“同心思想”建设、在“同心”思想引领中坚定共识这一问题作出如下思考:

(一)增强民主党派的自身特色

如前所述,政治共识是包含差异性基础上的一致,而绝非“同一”。“同心”的本质要求是在异己力量中寻找可以与之合作的伙伴,我国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对执政党政策路线的高度认同,这是由我国独特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所决定的,有其客观合理性。但也产生了两大问题:其一,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在重大问题上保持一致导致其自身定位日渐模糊,民众对民主党派和多党合作制度亦有疑问,客观上不利于良性的多党政治合作文化的构建。其二,各民主党派之间组成趋同。建国初期,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均有着鲜明的社会基础。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整体被消灭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随之改变,变成其所联系着的一部分人民群众的政治联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固有阶层的分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民主党派所依靠的那部分社会基础也在经历着改变,导致了一些民主党派之间在成员发展上的趋同性,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民主党派的健康延续。所以,开展“同心思想”教育,要抓住有利时机,除了学习和发扬老一代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外,还应该学习本党派自身的历史,把了解历史、探寻历史、理解历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搞好政治交接,使历史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延续。学习践行“同心”思想,是政治交接的重要内容,特别要作为对新成员进行政治培训的重要一课。在党派内部尤其要加强政党意识的培育,即对本党的性质、宗旨、政治地位、历史责任等要有清晰明了的认知。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也应当努力促进民主党派保持自身的特色,从政治上、制度上保障民主党派就自身发展开展具有特色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在新的阶段下民主党派社会基础定位的新路径。只有不断增强民主党派的自身特色,“同心”才能落于实处,而不是沦为“你说、我听”、“你指示、我照办”的怪圈,也才能使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有用之言、献可行之策,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二)进一步发展协商民主

“同心思想”建设离不开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这也是政治共识达成的基本途径。在当代中国,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协商民主这一形式来增加沟通。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的民主形式,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的协商,可以照顾到少部分人的利益诉求,从而最大限度避免社会裂痕,“在一个利益分化、文化多元的复杂社会,政治和谐需要人们真诚地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在政治领域,只有理性的交流,才可能形成最大限度的共识,实现政治关系的和谐”[8](P7)。协商民主不仅仅是指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重大决策、问题上的协商,还包括在民主党派所联系着的群众利益与要求等方面的协商。一个宏观,一个微观,二者相辅相成。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总代表,各民主党派则是各自所联系着的一部分群众的利益表达人。通过发展协商民主,民主党派可以发挥不同利益主体诉求表达平台的作用,以平等、交流、共赢的原则和精神妥善处理涉及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问题,反映或满足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于无形。这样不仅能激发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主动精神,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也能进一步使其坚定发展道路、发展理念的政治共识,这是开展“同心思想”的题中之义。同时各民主党派要着眼于提高政治协商的质量,研究、分析、判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复杂情况,广泛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这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协商民主。

(三)政治安排上注重保障民主党派的权益

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的一个着重点是看民主党派权益有无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我们党在维护友党利益基本原则上一直都很明确,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具体实践上还有待深化。例如我们要进一步保障民主党派知情权,不能只让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却不知为何事参政,不知其之所以,议政也就成为空谈;要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监督权,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不是硬性监督,不是法律监督,而是软性监督。如果这种监督得不到监督对象的肯定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敷衍,必然会打消民主党派的监督积极性。此外,对民主党派实职安排也要落到实处,长期以来民主党派被安排副职多、实职少,总处于核心权力之外使得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乃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疑虑。一句话,对权益的保障是“同心思想”得以贯彻的关键性要素,在权益充分保障之上的“同心同行”才能更好地形成共识。

[1][英]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2]郑维东,邹育根.政治共识与法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

[3][美]约翰·罗尔斯著.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 华 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09/c_122133761.htm.

[5]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 - 11/15/content_7078939_1.htm.

[6]费孝通文集:第12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7]费孝通文集:第15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8][澳]何包钢.协商民主:理论、方法和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D613

A

1671-2803(2012)02-0017-05

2012-03-04

1.骆平(1983—),男,安徽无为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讲师;2.万光碧(1955—),女,重庆江津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

王相红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同心民主党派
同心战"疫" 携手前行
同心逐梦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勠力同心 坚韧前行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