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化两型”战略下的湖南生态经济发展优势

2012-08-15单武雄林继华张海芳杨知建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湖南旅游生态

单武雄,庄 洁,王 宇,林继华,张海芳,杨知建

(1.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2.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潮流及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湖南省立足“十二五”新任务,坚持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推进“绿色湖南”建设,融入世界绿色发展大潮,争取绿色发展的主动权[1-3]。作为一个生态资源富盈大省,湖南如何牢固树立“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观念,挖掘与发挥生态经济发展优势,加速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政治优势是湖南生态经济发展的保障

湖南省委九届十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加快经济结构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4]。湖南省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决议》、《关于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实施意见》、《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建设绿色生态湖南”等科学理念,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入手,逐步推进了“造林灭荒”、“山上再造”、“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2 自然优势是湖南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

湖南自然地理环境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丰沛、气温适宜。林地和湿地面积0.129亿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05%,森林覆盖率达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湖南拥有许多原生态的地貌特征,如张家界、衡山、雪峰山、莽山、壶瓶山、岳麓山等。水系也较为发达,湖泊遍布,水源充足,湘、资、沅、澧等水系经洞庭湖流入长江。湖南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植被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灌木丛生系统和草地、湿地系统群落多样,物种丰富。湖南有天然草地近633万hm2,为全省耕地面积的1.8倍,占湖南土地面积30%,是我国南方草地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草地生长条件优越,牧草种类繁多,牧草产量高。全省野生植物物种4 324种,分属248科1 245属,其中不少是湖南特有种,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79种。

3 经济优势是湖南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来,湖南经济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节能环保、民生改善为着力点,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11年湖南省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万亿元左右,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31%,项目建设投资总量突破万亿大关。未来几年,湖南经济发展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力争将“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新的进展;紧紧围绕“两个加快”目标,全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力争经济总量、人均均量、经济运行质量“三量”齐升。如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以上。

4 旅游产业与生态文化优势是湖南生态经济发展的特色

湖南旅游资源丰富,共计10大旅游区和100多处旅游点。近年来,湖南整合旅游资源,努力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培育了世界旅游精品、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现有南岳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处,长沙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韶山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5座,岳麓书院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郴州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4A级旅游景点49个。湖南旅游节闻名于世,旅游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占GDP的份额稳步递增。环境孕育文化,湖南具有浓厚的生态文化底蕴。奇秀险峻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着深远悠长的人文历史,积累了丰厚的生态文化底蕴,造就了竹文化、茶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等富有湖南本土特色生态文化,为湖南生态经济的发展展示了独特的文化优势。

5 科技优势是湖南生态经济发展的动力

湖南明确了“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发展战略,按照“创新驱动,引领四化;高端发展,支撑两型”的战略思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正在凸显。如“十一五”期间,湖南8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奖数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 928项,获得专利授权4.06万件。杂交水稻、“天河一号”超级计算系统、C/C航空制动材料等成果先后在湖南诞生。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6 100亿元,实现增加值1 950亿元。湖南着力突破产业高端技术、前沿技术、民生技术,重点实施“科技前沿抢占工程”等7大工程,力争到 2015年,基本建成科技创新体系,新兴产业产值1.6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万亿元,为湖南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6 环境综合治理是湖南生态经济发展的途径

多年来,湖南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万家企业节能行动”,提高重点能源的使用与管理水平,积极促进交通、商业、建筑、民用等领域的节能推广;着力抓好24个省级和6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积极探索排污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大力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加强清洁生产、低碳技术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应用;推行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制,淘汰严重排污设施和落后生产工艺与设备等;大力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湘、资、沅、澧四大河流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两岸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推进洞庭湖水利配套、生态修复等工程,提高湖区水体质量。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湖南省建立健全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7 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生态经济发展的引领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是大自然赋予湖南的宝贵自然资源。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获批以来,湖南出台了“一条例一决定”,制定了《关于保障和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决定》和《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突出了保护核心生态保护区,为推进试验区改革提供了法制保障,也促进了“两型社会”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一批重要决策成果。如湘潭市昭山风景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92%等,成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引领区。

[1]蔡 强.用生态经济观念重塑中国[J].中国国情国力,2005,(7):16-19.

[2]樊万选,戴其林,朱贵香.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 [J].科学通报,2000,45(l):17-22.

[4]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N].湖南日报,2010-08-20.

猜你喜欢

湖南旅游生态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旅游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