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2-08-15
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南京举行
近日,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江苏省科协主席欧阳平凯院士,中石化集团原总工程师曹湘洪院士,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路明研究员,河南省科技厅政基处副处长杨梦琳,实验室主任、天冠集团董事长张晓阳及学术委员会成员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为增强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也是国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天冠集团作为全国定点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之一,在成功研制并推广使用燃料乙醇的同时,一直努力申报建设“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经国家科技部同意获批在南阳设立。此次揭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河南省在车用生物燃料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是天冠集团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又一成绩,实现了南阳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
揭牌仪式结束后,召开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届一次学术会议。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欧阳平凯主持。实验室主任张晓阳汇报了重点实验室2012年度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副主任杜风光介绍了重点实验室2012年度开放课题的征集情况并提请本次会议审议讨论,形成审议意见。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2012年工作给予了肯定,对今后实验室的发展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讯员:李 瑞,张 喆)
河南油田精蜡厂微粉蜡研制成功
经过一个多月的生产,10月22日,河南油田精蜡厂顺利完成了2吨微粉蜡的生产任务,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显示,该批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合格,性能指标达到进口微粉蜡质量水平。
微粉蜡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特种蜡产品,主要作为助剂用于油墨、涂料、油漆等生产过程中,以提高其表面的抗划伤性、耐磨性、增加滑度、改善手感。
由于国内对微粉蜡的研究生产起步较晚,国内微粉蜡产量较低,只能满足部分市场需要,大部分厂家依赖于进口。目前,国内微粉蜡需求量在1.5~2.0千吨/年,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国内需求量将达5千吨/年。
从2010年底开始,精蜡厂将微粉蜡作为一个新产品研发项目进行攻关,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确定了原料组分,并通过对众多生产技术进行分析和对比,确定了微粉蜡研制的工艺。2011年下半年开始,该厂开始设计建设了一套微粉蜡中试生产装置和一套工艺合理、操作简便的生产方案。
精蜡厂生产的微粉蜡产品硬度高、软化点可灵活控制、光泽好、粒径小。两家用户试用后都表示非常满意。一色浆公司用户反映精蜡厂中试生产的I型微粉蜡对提高其环保油墨的产品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其产品的耐磨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一皮革助剂公司用户认为精蜡厂的Ⅱ型微粉蜡产品对其在皮革蜡感光亮剂的制备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讯员:蒋永明,汪恩阳)
全国农技中心:明年农药需求增幅近5%
近日,笔者从第28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上了解到,由于农药外贸形势严峻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预计明年国内农药价格整体持平。而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除草剂等农药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上升。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植保植检站统计预测分析,2013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商品量)预计为102.44 万吨,折百量为33.43万吨,增长幅度为4.68%。
全国农业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副处长赵青告诉笔者,明年农药产品的价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外贸可能会返销内贸市场,内贸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价格难于预估。预计大部分农药价格将维持今年水平,部分产品会随病虫害的发生上下浮动,但整体价格不会提升。此外,农药管理更加规范,农药管理工作将会从引导产业升级、强化审批控制、设立经营许可、落实执法威严等多方面入手,解决目前业内存在的使用超剂量、部分作物无药可用、经销商主导用药、洋品牌得宠、基层执法尴尬等问题。
据了解,明年的杀虫剂、杀鼠剂需求下降,而除草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均有增加,特别是除草剂需求增加幅度很大。
据赵青介绍,除草剂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大田作物除草剂使用量进一步增加。二是转基因作物的迅猛发展,一些次要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恶性杂草发生面积和危害趋重。三是除草剂抗性增加。据调查,目前国内已有24种杂草37个生物型对10类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按类别看,明年杀虫剂需求减少,预计需求12.08万吨,比上年减少5.18%;杀螨剂需求与上年持平,预计需求1.09吨;杀菌剂需求进一步增加,预计需求8.471万吨,同比增加6.64%;除草剂需求大幅度上升,预计需求11.42万吨,比上年增加16.32%;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上升,预计需求3712.13吨,同比增加6.86%;杀鼠剂需求再次下滑。预计需求113.38吨,同比减少12.75%。从品种上看,按降序排列需求量在1万吨以上的品种有草甘膦、敌敌畏、乙草胺、硫酸铜、多菌灵、毒死蜱、莠去津;而从各省需求量来看,按降序排列需求量在2万吨以上的省有:山东、黑龙江、湖南、四川、河南;而需求量在1万~2万吨的省按降序排列则是:广东、云南、江苏、辽宁、湖北、广西、安徽、河北、浙江、吉林、江西。
河南煤化延伸乙二醇产业链
河南煤化集团公司研究院与郑州大学合作承担的乙二醇乙醚及其乙酸酯合成工艺技术开发项目通过中期验收。依托该项目成果,河南煤化乙二醇产业链有望实现进一步延伸。
河南煤化具有年产100万吨煤制乙二醇的产能,有着得天独厚的原料资源和深加工优势。乙二醇的深加工不仅可带动生产许多下游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还可使一些重要精细有机产品改变传统生产路线,实现节能降耗。
以其为原料生产的乙二醇乙醚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良的特种功能性溶剂,主要用作油脂、硝化纤维素、合成树脂、醇溶性染料和乙基纤维素的溶剂,涂料工业的清漆快干剂和涂层稀释剂,印染工业的渗透剂和匀染剂,以及纺织工业的染色助剂等。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主要用于制造工业和特种涂料,包括汽车用涂料及水基建筑涂料,还可作为乳化金属清洗剂和家用液体洗涤剂的互溶剂。
据了解,目前我国约94%的乙二醇用于生产聚酯,下游消费领域单一。拓展乙二醇产品应用领域有助于改变乙二醇用途单一的局面,化解市场风险,促进乙二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刘志勇,史金金)
煤制烯烃新建项目潜在风险增加
近日,全球性咨询公司——德勤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煤制烯烃行业——探寻煤化工的下一座金山》的市场分析报告。该报告称,自“十一五”规划起,煤制烯烃就被确立为中国优先发展的新型煤化工方向之一,而烯烃原料多样化的发展方针,则进一步促进了该行业的快速增长。但是,在追求业务机遇的同时,市场新进入的企业不应忽视诸如油价下跌、产能过剩和征收碳税等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该报告提出,为实现原料多样化战略,中国各方正积极探索煤制烯烃(CTO)和甲醇制烯烃(MTO)的生产路线,从而为石油制烯烃路线提供有益补充。在积极推动煤制烯烃行业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行业内出现过热及无序发展。国家发改委严格控制煤制烯烃项目的审批工作,加强对产业的调控。
据悉,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对煤制烯烃新项目的选址、建设速度和技术选择等关键事项进行重点监督,旨在防止盲目发展小型项目可能导致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损害。不过,对于甲醇制烯烃项目,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的监管措施,未来发展态势有待持续观察。
2011年,中国煤制烯烃行业掀起了商业化热潮,神华包头、神华宁煤、大唐多伦和中石化中原4套装置先后投产。根据《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在2012~2015年,中国将重点推进15个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其中至少5个是煤制烯烃项目,主要投资者将包括中国石化和神华集团等企业。中国石化已经在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启动了4个煤制烯烃项目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烯烃总产能达到310万吨。
目前,还有很多企业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进入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领域,包括煤炭企业、电力企业等。
德勤中国化工行业负责人观洋表示:预计到“十二五”末期,中国烯烃年产能至少可达5600万吨,但甲醇制烯烃新项目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产能的进一步扩大。综合考虑新增产能和需求增长放缓的压力,未来几年在烯烃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而且,2015年之后,产能过剩还可能加重。
为理清中国煤制烯烃项目背后的经济性,德勤化工团队构建了一个简化的财务模型,来分析项目的盈利状况。初步看来,中国煤制烯烃项目有着不错的盈利性。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间,预估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在35%左右;相比传统的石油(石脑油)路线,煤制烯烃路线有着一定的成本优势。然而,煤制烯烃项目的盈利水平受油价和煤价波动有较大影响,财务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当石油价格降到80美元/桶时,煤制烯烃项目可能全面亏损。
此外,煤制烯烃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需要重视。比如煤炭价格及质量稳定性、水资源的获取和成本,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可靠性和成熟度,以及销售能力和下游整合水平。据测算,拥有煤炭资源的企业会比其他企业的成本低5%~10%。
观洋警示说,碳税是影响煤制烯烃项目的一大不确定因素。据一些学术期刊估计,如果征收碳税,相比石油路线,煤制烯烃需额外支付的碳税最高可达2000元/吨,这将抵消煤制烯烃路线的成本优势。
河南省首次开创肥、粮一体化营销模式
11月20日,河南煤化集团中原大化工贸公司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河南乡恋三农服务社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农业订单协议,双方在河南省首次开创了肥、粮一体化营销模式。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委托中原大化工贸公司在河南省内收购粮食,双方的合作将使河南农民从选择优质粮种、施用优质化肥到保证粮食回购等环节,都能得到两家企业提供的农资和资金保证。
(李玉钦)
中原大化:三胺泡绵产销两旺创佳绩
近日,笔者从中原大化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三胺泡绵,11月份的产量达到月度计划的118.22%,销售收入为月度计划的112.8%,实现利润为月度计划的130.31%,呈现出产销两旺、利润提升的可喜局面。
进入四季度,中原大化绿宇泡绵公司在狠抓安全稳定生产的同时,采取内抓管理、外抓市场的“双轮驱动”模式,继10月份创出单月销售三胺泡绵历史新纪录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为全面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破解因技术新、人员新给生产管理带来的压力,中原大化绿宇泡绵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勇于放下身段,一方面虚心地到各兄弟单位取经寻宝,一方面邀请各类专业人员到公司讲课、会诊、挑刺,进而有效提升了三胺泡绵的成型率、降低了废品率,并成功地利用边角料开发出民用保洁产品,使三胺泡绵产品最大限度地做到了“物尽其用”。仅此一项,11月份该公司就增加泡绵供货量近百立方。与此同时,该公司还自主管理、自我提升,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有效地激发出公司员工责任意识和家园意识。
面对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该公司的产品研发人员积极参与到产品的营销工作中,紧盯市场潮流和市场需求,快速调整产品研发方向和产品营销策略,在依靠优质服务巩固和提升老客户订货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年来形成的营销网络体系和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大力开拓国内外高端客户,树立起了“绿寰宇”品牌的高端形象。2012年,该公司实现了美洲市场“零”的突破,“绿寰宇”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及南美市场,与国际知名品牌分庭抗礼。
义马气化厂:“废水高效生化处理和深度回用”技术获奖
11月22日,义马气化厂“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高效生化处理和深度回用”技术获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和三门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技术通过运用先进的生物倍增污水处理技术(BioDopp)处理煤气化废水,使生化处理后的化工污水,直接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从而实现污水零排放。据了解,该技术在气化厂运用后,目前日处理煤气冷却和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4488吨,年化学需氧量(COD)污染物削减量达到5000余吨,不仅有效缓解了供水紧张局面,而且减轻了污水外排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世界一流炭素生产基地
11月28日上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封炭素5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二期扩建工程开工仪式在开封炭素公司举行。该工程的开工,标志着集团转变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将为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的炭素生产基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开封炭素项目是国家和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填补了我国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的空白,改变了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对提高我国炭素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优化产品结构调整,促进钢铁工业发展作用巨大。
此次开建的二期工程,主要是配套扩建机加工车间、焙烧车间和石墨化车间,弥补原有加工、焙烧、石墨化工序产能的不足。工程投资概算8亿元,投产后将使开封炭素公司具备大直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5万吨、其他炭素制品5.5万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后预计年经营收入20多亿元。
(马新立)
心连心:全力实现四个转型
11月26日,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举行走进心时代——新品牌战略发布会暨2013年营销峰会。会上,心连心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家骨干化肥经销商和战略合作伙伴郑重宣布:建设生态文明,全力实现科技、管理、营销、规模4个方面的转型,永远做中国高效肥倡导者。这是心连心继今年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之后,又一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业内专家认为,心连心倡导高效肥的行动,在国内化肥行业将产生很大影响,对科学、高效施用化肥,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助推作用。
该公司把今后3年内的努力方向定位为:做出差异化,大力发展高效肥。心连心董事长刘兴旭说:“生态农业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心连心致力于打造高效肥集群,要彻底实现企业的转型,为生态中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据了解,心连心高效肥的含义包括“六高”,对外有高科技、高诚信、高效能“三高”,对内有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三高”。为实现“六高”,心连心在未来3年立志实现4个方面的转型。
一是科技转型。从高氮肥向高效肥转型,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以自身科技创新体系为主战场,形成以聚能网、控失肥为主的明星产品,以普通氯基肥为主的中坚力量,同时培养特供肥、BB肥、有机肥等新兴力量,以硫基肥、高塔肥等有效补充,从推广产品向推广科技转变,大力生产环境友好型肥料。
二是营销转型。从经销商代理制的传统销售模式转变为品牌战略营销模式,实行方案营销,由国内化肥企业普遍的单打独斗变为现在的组合进攻,由短期投机变为长远考虑,由做生意变为做品牌,并探索电子营销模式,积极引进银行第三方介入,彻底克服化肥不安全及经销商货款周转困难等顽疾。
三是管理转型。生产、财务、营销所有的管理都要升级,客户管理技术引进CRM系统,包括网上商城、客户贡献度分析、客户价值需求等若干模块,极大地提高了厂商互动的效率和质量,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信息和农民需求。
四是规模转型。2013年末,原材料结构调整项目投运后,心连心化肥总产能将达到年产290万吨;2015年末,形成总产能450万吨,其中尿素年产260万吨、复合肥165万吨,全部主打高效肥;3年内初步建成新乡、新疆2个化肥生产基地,拥有2个煤矿、1个分公司、7个子公司,总资产将达到80亿元,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
尿素合成塔内衬检漏又有新方法
近日,河南煤化集团安化公司利用仪表空气代替高压蒸汽对尿素合成塔进行检漏,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方法将检漏的气体通入装有能够和尿素分解气反应变色的酚酞指示剂广口瓶里面,通过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来进行判断。该方法能够及时判断内筒是否出现泄漏,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腐蚀带来更大的损失,使用安全、可靠、便捷。
14涉化单位获评河南创新团队
近日,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经材料申报、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并报请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批准,2012年共认定48个团队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其中,化工企事业单位多达14个,主要有郑州大学的河南省功能有机分子选控性构筑及应用创新团队、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河南省电子化学品开发与应用技术创新团队、许昌学院的河南省微纳米结构与应用创新团队、开封大学的河南省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研究创新团队等。
(王景春)
河南煤化安化公司二甲基甲酰胺产销率达100%
河南煤化安化集团公司在稳定传统化工产品尿素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2012年10月份,该公司精细化工产品二甲基甲酰胺的产量达到了1.47万吨,产品合格率和产销率达到了100%。
(李希军)
河南出台化工环保技师培养计划
河南省人社厅日前公布,该部门与河南省财政厅决定,从本月起,河南省开始实施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将培养1万名急需紧缺技师、高级技师。对取得急需紧缺专业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每人给予2000元培训补贴。据了解,根据河南省发布的2012年急需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前河南省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最为紧缺的有八大类,包括化工环保类、机电技术类、电子通信类等。
(王景春,李 红)
河南油田精蜡厂汽油质量升级工作稳步推进
按照《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规定,2013年10月1日起出厂汽油质量需达到国Ⅳ标准。围绕该项工作,河南油田精蜡厂于2012年6月启动《国Ⅳ汽油质量升级》工作,确保汽油产品质量升级合格出厂。该方案于9月上报中石化总部获批,并下拔部分投资。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预计明年8月可完成工程施工。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精蜡厂汽油产品质量,生产出符合相关要求的清洁高标号国Ⅳ汽油产品。
河南油田精蜡厂自2010年10月建设投用催化汽油加氢装置后,汽油已达国Ⅲ汽油出厂标准。但随着环保标准的日趋严格,由机动车尾气排放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我国《车用汽油》标准中,对硫、烯烃以及芳烃含量都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照标准,该厂生产的乙醇汽油组分油与国Ⅳ车用汽油、国Ⅳ乙醇汽油组分油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汽油烯烃、锰含量、蒸汽压和硫含量超标。为此,河南油田精蜡厂在《国Ⅳ汽油质量升级》项目中,新上一套 7 万吨/年轻汽油脱硫醇措施解决汽油硫含量超标问题,新上混合芳烃加注装置解决汽油辛烷值低(锰含量超标)问题,对催化装置稳定塔进行消缺改造来解决蒸汽压超标问题。
(通讯员:白瑛华)
我国首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发布
环保部近日公布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导向正逐步由污染物总量控制向改善环境质量转变,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转变。
据了解,《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范围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3个重点区域,涉及19个省(区、市),1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面积132.56万平方公里,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煤炭消费分别占全国的14%、48%、71%、5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8%、51%、42%、50%。
规划提出,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12%、13%、10%,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复合型污染十分严重的特点,要求PM2.5年均浓度下降6%。规划提出,到2015年,重点区域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5%。
“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以大家最为关注的PM2.5为例,全国70%左右、重点区域80%以上的城市达不到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说,“因此,我们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PM2.5污染问题作为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权益。”
他说,针对PM2.5污染问题,规划不仅设置了改善目标,还在防治措施上提出防控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并重,新增了烟粉尘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控制要求,并要求各地区逐步开展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能力建设,在所有城市监测点位新增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检测因子和数字环境摄影记录系统。
(罗 沙)
天冠集团第三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圆满落幕
厂史写辉煌,创业树壮志;文艺添新彩,畅怀抒豪情。11月18日,是天冠集团创业73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天冠集团第三届职工文化艺术节闭幕式隆重举行。
天冠集团拥有73年的光辉历史, 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丰富企业内涵,天冠集团近年来通过开展广泛的文化艺术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共设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劳动技能三大板块,书画、摄影、田径、球类等10个大项,合唱、辩论赛、篮球、手工制作等27个小项的比赛, 广大员工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积极参加这一盛会,充分展现了天冠员工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是通过讲述不同创业时期的感人故事比赛,弘扬天冠精神,使广大员工在重温历史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据悉,本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是天冠集团近年来职工参与最多的一次文化艺术盛会,共有1600多名职工参与,200多人获得不同奖励。当天的闭幕式上,进行了最后一个项目健排舞比赛,本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讯员:李 瑞)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新国标发布
近日,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作为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制定了322种农药在十大类农产品和食品中的2293个残留限量。参与该标准制定的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承宇表示,与原来的标准相比,新标准覆盖范围更宽,标准更严,安全性更高。
据曹承宇介绍,新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扩大了农药产品的范围,322种农药不仅包括了主要的国产农药品种,也包括国外进口的主要农药产品;二是扩大了农产品的范围,基本涵盖了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三是标准更为严格,有的指标比欧美国家先进标准更严格。
另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293个残留限量是全部根据我国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数据、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例行监测数据和居民膳食消费结构情况,充分对接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在开展风险评估基础上确定的。标准的制定广泛征求了社会公众和相关行业部门的意见,并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对标准科学性的评议,确保标准的科学、公开、透明。
新标准中蔬菜等鲜食农产品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数量最多,并首次制定了同类农产品的组限量标准(如谷物、叶菜类蔬菜、柑橘类水果等28种作物组780个限量标准)和初级加工制品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小麦粉、大豆油等12种加工制品59个限量标准),制定了艾氏剂等10种持久性农药的再残留限量标准。同时,2293个限量标准还首次推荐了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
这位负责人说,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业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新标准的颁布实施有效解决了之前农药残留标准并存、交叉、老化等问题,实现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的合并统一,为规范科学合理用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和滥用农药行为提供了法定的技术依据。
曹承宇还表示,农药生产企业将积极配合新标准实施。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提高农药产品质量,减少杂质,让农作物用上更加安全的农药。另一方面,在推广农药产品时更加关注农药残留问题,注重搞好农化服务,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
该标准将于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此前涉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6项国家标准和10项农业行业标准将同时废止。
(陈国兴)
开封空分入选首批信息化科技工程数字化试点企业
11月23日,河南省科技厅在郑州召开“十二五”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会议,开封空分成为我省“十二五”首批20家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数字化企业试点单位,也是开封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是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的全局性、服务性、基础性和持续性的系统工程。该工程是由科技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商务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和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单位共同组织、推进、实施的,对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制业造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油田废油管派上新用场
日前,一项利用探伤报废油管定制内衬油管的技术革新项目在河南油田采油一厂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内衬油管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油管,其油管内壁增加一层抗腐蚀、耐磨损的橡胶材料,能有效延长井下油管杆的使用寿命,较好地适应了油田中后期石油开采。去年采油一厂共使用内衬油管2116根,缺口在1000根左右,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针对这一问题,该队技术人员通过对报废油管进行探伤筛选,选出符合制造内衬油管标准的油管加镀一层内衬橡胶材料,将其加工成符合原油开采的内衬油管。此方案不但大大降低了外购内衬油管的成本、减少了油管报废量,还保障了原油生产需求。
(刘永明,刘智涛)
天冠跻身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近日,科技部发文,正式认定天冠集团为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据悉, 科技部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设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旨在充分有效利用国内外科技和智力资源,全面提升国际科技企业的质量,增强我国在前沿技术和基础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获得这一称号的单位,科技部将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把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基地中来。
(通讯员:李 瑞)
“燃料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新工艺技术”通过鉴定
11月25日上午,由江南大学和天冠集团共同完成的“燃料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循环新工艺技术”项目技术鉴定会在天冠集团举行。
本次技术鉴定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持,邀请了业内专家组成了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详细审阅了工艺技术资料、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技术查新报告、经济环境效益分析和用户报告,考察了中试现场,进行了质询讨论。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定,该项目首次形成了燃料乙醇生产无工艺废水排放的绿色制造技术,并首次提出了发酵生态工程学新概念,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木薯及玉米等原料燃料乙醇废水治理带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突破,技术路线及工艺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推进产业化实施。
(通讯员:李 瑞,丁凌飞)
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公布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发展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5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约1.9万亿立方米);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到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常规天然气约138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为150亿~180亿立方米;煤层气地面开发生产约160亿立方米。
页岩气也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发展领域。到2015年,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攻克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新建天然气管道(含支线)4.4万千米,新增干线管输能力约1500亿立方米/年。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和沿海主干道为大动脉的全国主干管网。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勘查开发增加国内资源供给、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稳步推进LNG接收站建设、抓紧建设储气工程设施、加强科技创新和提高装备自主化水平、实施节约替代和提高能效工程。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史献平表示,《规划》对常规天然气、煤层气、煤制天然气和页岩气都明确了发展目标,但在国内能源价格与国际市场日益紧密的大趋势下,天然气价格不断在变化,这就要从经济性方面分析判断应该把发展重点放在哪种气源上。与页岩气相比,其他种类天然气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页岩气将来可能的发展情况,尤其是经济性、竞争力方面都需要重新测算。
(马守贵)
钛白粉行业进入重要转折期
目前,我国钛白粉行业已经进入推进产业布局调整、技术升级改造、清洁生产普及的重要转折时期。其中,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发展道路虽然艰难,但前景光明。这是在近日于广西南宁召开的2012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上,与会代表们达成的共识。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在会上表示,我国钛白粉行业中硫酸法工艺占绝对优势,但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三废”和副产品排放量较多,易造成环境污染。据了解,2011年我国钛白粉行业55家生产商中,采用氯化法工艺的只有锦州钛业1家,其产量只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不到2%。
李寿生强调,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其中钛白粉行业的重点任务是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推行责任关怀,大力强化基础管理,力争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实现我国由钛白粉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跨越,赢得新机遇、新优势和新未来。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张标表示,不久前公布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市场准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提出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改造升级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外在氯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上对我国实行封锁,我国自主研发尚需一段时间,目前并不具备普及的条件基础,加之现有硫酸法生产线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规划》允许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加大投入,在不新增产能的前提下,对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配套建设硫酸制备装置和废酸、硫酸亚铁综合利用装置,使其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会长孙莲英也认为,《规划》在设置门槛的前提下允许对已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改造升级,这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限制新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并不矛盾。另外,孙莲英透露,目前协会正协助环保部进行钛白粉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政策研究,钛白粉行业今后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主任毕胜告诉笔者,当前各地处于建设、实施中的氯化法钛白粉项目共有6个。而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钛白粉行业分会理事长谢湘云预计,到2015年我国钛白粉总产能将增至340万吨,其中氯化法钛白粉产能将达30万吨以上,产业和产品结构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天冠集团让班组长晒法宝
“我认为,班组长其实就是一个带领班组干好活的人。怎样干好活,怎样当好班组长,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班组长,不但要认识到自己在班组中的位置、作用、权利和义务,还要及时了解班组员工的思想动态,让他们安心工作。我认为,班组管理主要靠文化……”近日,由天冠集团工会举办的班组长论坛赛上,来自企业各生产单位的20余位班组长“做而论道”,交流工作经验。
近年来,天冠集团工会始终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基层班组建设的灵魂,班组长论坛赛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论坛赛现场,一个个班组长登台畅谈自己的带班经验及深刻的个人体会,达到总结经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的目的,为更好地发挥班组长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李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