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效益浅析
2012-08-15赵文学甘肃省金塔县鸳鸯灌区水管所
□赵文学(甘肃省金塔县鸳鸯灌区水管所)
1.灌区基本情况
1.1 灌区自然概况
鸳鸯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酒泉市东北部,在黑河西部子水系讨赖河支流的下游。灌区土地面积1662km2,耕地面积2.424万hm2,规划灌溉面积2.424万hm2。第一座水库鸳鸯池于1947年建成,1951年完成输水设施的配套开始正式蓄水灌溉。灌区类型为蓄水引灌。地貌类型为冲积扇平原,多年平均降雨量59.5mm,极端最多年降雨量117.1mm,蒸发量多年平均2538mm,为降雨量的40多倍,干旱指数24.96,属严重干旱区。多年平均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29℃,平均冻土深度120cm。年日照时数3200h,年平均风速3.0~4.4m/s,最大风速28m/s,年内大风天数最多51d,最少8d,平均32d。
1.2 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状况
灌区内管理单位所在地在酒泉市金塔县,隶属县水务局。有8个乡(镇)、64个行政村、352个村民小组,有效灌溉面积2.424万hm2,为旱作农业区,其中,粮食面积0.7333万hm2,经济作物面积1.690万hm2。实灌面积2.424万hm2,复种指数110%。灌区总人口1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9.36万人,农业劳动力4.15万人。灌区总户数33198户,其中农业户23871户,非农户9327户。灌区农作物种植的种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瓜果蔬菜及各种豆类共十余种。经济作物以棉花、蔬菜作物为主。蔬菜以洋葱、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豆角等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胡麻为主。农业总产值101808万元,粮食总产量7.15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6426元。
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灌区属温带荒漠干旱区,根据金塔县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59.5mm,对灌区作物生长影响较小,属非灌不植的灌区。讨赖河是灌区唯一的灌溉水源,由祁连山经嘉峪关、肃州区入境。在金塔县城西南约12km夹山峡处修建的鸳鸯池水库,与下游5km处的解放村水库(总库容3905万m3)以及板滩水库(总库容500万m3)联合调度,保证下游鸳鸯灌区2.424万hm2农田的灌溉。灌区水利工程的年可供水量为28700万m3,其中农业灌溉可供水量24179万m3,作物年灌溉需水量28096万m3。
1.4 灌区工程现状
灌区现已建有水库3座,总库容1.49亿m3,兴利库容8360万m3。建成总干、干渠、支干渠8条,总长98.53km,各类建筑物158座;支渠77条,总长453km,各类建筑物1941座。
2.项目规划与实施情况
2.1 项目规划情况
鸳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规划总投资17342万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11309万元(国家7539.3万元,地方3769.7万元),田间工程603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改建干、支渠183.24km,建筑物556座。“十一五”期间规划总投资3398万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3075万元(国家2050万元,地方1025万元),田间工程32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改建干支渠52.4km,建筑物155座。
2.2 项目实施情况
鸳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水利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甘肃省水利厅有关要求,遵循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4项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分年度编制了可研报告,按照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和省发改委、省水利厅批准的各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完成了自1998年以来的11期工程的建设任务。
1998-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12789.08万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11417.94万元(国家6750万元,国债500万元,地方4167.94万元),田间工程1371.14万元。(一期2691.46万元,二期1054.7万元,三期980.35万元,四期1284.55万元,五期838.2万元,六期699.46万元,七期1453.62万元,八期1158万元,九期796.61万元,十期1290.56万元,十一期541.57万元),占规划总投资17342万元的73.7%。
完成的主要建设任务为:改建干支渠294.014km,建筑物1073座,改建管理房4976.9m2,架设供电线路21km以及2008、2009年度项目信息化工程。累计工程量517.154万m3,其中:土方493.89万m3,石方3.613万m3,混凝土方19.651万m3。耗用水泥4.76万t,钢筋及钢材1039.026t,木材653.34m3,劳动工日312.5万个。
3.项目成效
3.1 工程状况大为改善,工程的完好率有了较大提高
鸳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使工程运行状况大为改善,工程的完好率由改造前的68%提高到改造后的86.7%,经过10年的运行,更新改造的渠道、建筑物均未发生过大的事故和故障,未出现过被迫停水的现象,安全运行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3.2 灌溉效益明显提高
鸳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改善灌溉面积1.566万hm2,粮食单产由改造前的38.2kg/hm2提高到改造后的41.3kg/hm2,公顷均灌溉用水量由改造前的30.2m3/hm2降低到改造后的28.3m3/hm2,灌溉周期比规划基准年缩短5d,从而保证了农作物特别是瓜果、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适时灌溉,减少了以往存在的因轮期延误而受旱减产的现象,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81万kg。
3.3 节水效果明显
随着鸳鸯灌区干支渠渠道工程设施的更新改造,鸳鸯灌区水利管理所进一步加强了用水管理,灌区农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年调整了种植结构,推广采用了斗、农渠衬砌、地膜覆盖、沟灌、畦灌等各种节水措施,全灌区的节水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年新增节水能力1010万m3。
3.4 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
项目工程实施后,提高了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溉保证率,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572提高到改造后的0.598,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509提高到改造后的0.55,使灌区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稳产、高产,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实现灌区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5 管理与运行机制改革得到促进
为使新建工程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和发挥工程效益,保证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步进行,鸳鸯灌区水利灌溉管理所积极对新建工程管理运行创造条件,理顺管理体制,制定管理目标,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配套建设监测、通讯、动力、交通、房屋等管护基础设施,为了搞好项目建后管护,确保水利工程长期正常运行,稳定发挥效益和全面推广,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管理体制及水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6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6.1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配合其它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田间配套工程和大面积植树造林,建成了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保护下的灌溉农业区,有力地抑制了风沙危害,改善了灌区气候条件,增强了灌区水土保持的力度。
3.6.2 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随着大面积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加大人工种草种树的促进和保障力度,将逐步改善灌区生态结构,保护和发展现有的人工绿洲。
3.6.3 改善区域气候条件。通过实施节水灌溉和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将有效改善灌区气象条件,有利于植被生存,对涵养水源,改善气候条件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灌区灌排保障能力其变化总体评估
鸳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自1998年立项批准并实施以来,共完成干支渠294km,占规划183.2km的161%,目前完好的478km,完好率86.7%,配套率100%;完成建筑物1073座,占规划556座的193%;目前完好率89.1%,配套率100%。该项目的实施使灌区骨干工程设施严重老化、破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工程设施的完好率和灌区灌溉效益开始逐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改造前4260元提高到改造后6426元。
项目工程的实施使工程设施运行状况大为改善,安全运行的程度进一步提高,经过近10年的运行,更新改造过的渠道、建筑物等均未发生过大的事故和故障,未出现过被迫停水的现象,保障了鸳鸯灌区灌溉的正常运行,促使灌区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