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武水库水资源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2-08-15郭学士安阳市彰武南海水库工程管理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14期
关键词:彰武高锰酸盐排污口

□郭学士(安阳市彰武南海水库工程管理局)

1.概况

彰武水库位于安阳市西南25km处的北彰武村,是洹河上的一座中型水库,相应库容7830万m3。彰武水库的水源主要来自南海泉,并与上游的大型水库小南海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总控制流域面积970km2。彰武水库是安阳市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保证水库水质良好对库区周边及下游工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为掌握彰武水库的水质状况,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库水资源,彰武南海水库工程管理局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利部《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中“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对彰武水库的水资源质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监测和分析。

2.监测站点、频次及监测评价项目

2.1 监测站点

共设了3个水质监测断面,分别为南海泉、张家庄和彰武水库(坝上)。

2.2 监测频次

彰武水库、南海泉全年分别监测12次,张家庄监测3次。

2.3 监测项目

彰武水库、南海泉监测的项目为:水温、流量(库水位、蓄水量)、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水库加测)、铜、锌、氟化物、砷、六价铬、铅、镉、氰化物、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铁。张家庄监测的项目为水温、流量、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

2.4 评价项目

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参评水库营养状态)、总氮(参评水库营养状态)、铜、锌、氟化物、砷、六价铬、铅、镉、氰化物、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铁。

3.地表水水质评价

3.1 评价方法

3.1.1 依据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1.2 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确定地表水水质类别。单指标评价法(最差的项目赋全权,又称一票否决法)以Ⅲ类地表水标准值作为水体是否超标的判定值。当出现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的情况时,按最优类别确定水质类别。

3.1.3 评价代表值用全年平均、汛期和非汛期3个值。

3.1.4 评价结果的表示

超标率=超标次数/监测次数

超标倍数=(监测值-Ⅲ类标准上限值)/Ⅲ类标准上限值

3.2 水质站水质评价结果

3.2.1 彰武水库

全年水质类别为Ⅱ类;汛期水质类别为Ⅲ类;非汛期水质类别为Ⅱ类。

3.2.2 南海泉

全年水质类别为Ⅱ类;汛期水质类别为Ⅱ类;非汛期水质类别为Ⅱ类。

4.湖库营养状态评价

依据《地表水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中“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彰武水库总磷年均值含量为0.09mg/L,总氮年均值含量为4.09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含量为3.0mg/L,营养状态指数为59.1,属轻度富营养状态。

5.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

5.1 评价标准与方法

5.1.1 单个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中“6.4单个水功能区达标评价”相关条款规定,分别进行水功能区水质类别达标评价、水功能区营养状态达标和水功能区达标综合评价。没有规划水功能区营养状态目标的水功能区不进行水功能区营养状态达标评价。

5.1.2 水情期或年度水功能区达标评价应在各水功能区单次达标评价成果基础上进行。在评价年度内或水情期内,达标率大于(含等于)80%的水功能区为年度或水情期达标水功能区。年度或水情期内水功能区达标率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的公式(6.4.4)计算。

5.1.3 根据《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中“6.5流域及区域水功能区达标评价”相关条款规定进行流域或省区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5.2 单个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5.2.1 安阳河小南海自然保护区

5.2.1.1 水质目标:Ⅱ类;代表断面:南海泉。

5.2.1.2 功能区达标评价结果:全年达标;汛期达标;非汛期不达标。

5.2.2 安阳河安阳市彰武水库饮用水源区

5.2.2.1 水质目标:Ⅱ类;代表断面:彰武水库。

5.2.2.2 功能区达标评价结果:全年不达标,主要超标项目:化学需氧量(33.3%)、溶解氧(33.3%)、氨氮(25.0%);汛期不达标,主要超标项目:溶解氧(37.5%)、化学需氧量(25.0%)、高锰酸盐指数(25.0%);非汛期不达标,主要超标项目:化学需氧量(50.0%)、溶解氧(25.0%)、高锰酸盐指数(25.0%)。

6.入河排污口状况

为全面掌握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现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2011年还对彰武水库主要入河排污口进行了监测,并建立了档案。全年张家庄入河排污量为284万t;年平均主要污染物浓度为:化学需氧量29.4mg/L,氨氮40.4 mg/L,挥发酚0.0004mg/L;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评价,5月份达标,8月份不达标,12月份不达标,全年综合评价不达标。

7.彰武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7.1 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水质站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可分为三类五级。三类为上升、下降和无趋势;五级为高度显著上升、显著上升、无趋势、显著下降和高度显著下降。

7.2 分析项目: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7.3 数据系列:2005-2011年连续7年。

7.4 分析计算结果:

7.4.1 总磷:浓度中值为0.05mg/L,浓度变化趋势为0.01,变化率为20.0%,显著性水平为0.01%,属“高度显著上升”趋势。

7.4.2 总氮:浓度中值为4.71mg/L,浓度变化趋势为-0.10,变化率为-2.12%,显著性水平为41.8%,属“无明显升降”趋势。

7.4.3 氨氮:浓度中值为0.340mg/L,浓度变化趋势为-0.023,变化率为-6.90%,显著性水平为39.9%,属“无明显升降”趋势。

7.4.4 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中值为2.5mg/L,浓度变化趋势为0.10,变化率为4.00%,显著性水平为6.22%,属“显著上升”趋势。

8.几点意见和建议

8.1 加强对生态与环境的保护措施与制度建设,制止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逐步修复生态与环境,控制点、面源污染,建立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8.2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大力实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研究提出分阶段入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严格入库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加强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强化入库排污总量的监控,以达到改善水环境、防止恶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8.3 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水量和水质公报,分析水质与库容、上游来水量与水质的变化关系,定期向主管单位及有关单位发布饮用水水源地的水量、水质公报,便于上级和全社会监督,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8.4 加大入库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依法对设置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各项制度、措施及必要性,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加强对《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猜你喜欢

彰武高锰酸盐排污口
彰武小钻杨间伐效果的研究
从多元函数角度探讨高锰酸盐指数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直击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十四五”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牛鼻子”
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彰武断陷九佛堂组沉积物源分析及其意义
促进彰武县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主要措施
河南省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及布设研究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彰武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镀锡板高锰酸盐体系钝化膜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