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节水灌溉发展新思考
2012-08-15张佳男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张佳男(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闫 磊(薄山水库管理局)
□左永杰(永城市水利局)
1.河南省节水灌溉现状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河南省已发展各类节水灌溉153.62万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29.7%,其中水利工程面积129.99万hm2,其他节水措施面积23.66万hm2。节水工程面积中,渠道防渗面积52.33万hm2,管道输水面积65.56万hm2,喷灌11.02万hm2,微灌1.08万hm2。另外,河南省还完成了27个节水增效示范项目、16个高效节水示范区、152个省级节水灌溉示范区和6个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高效节水示范区建设。
2.存在的不足
2.1 管理水平低
由于农业体制改变后,管理体制跟不上,造成现在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在灌溉过程中,水被白白浪费掉,从而导致农业减产。
2.2 灌溉工程设施年老失修
河南的灌溉设施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运行,都已老化严重,并且很多都已不能再继续用,严重制约了各地区农业的发展。
2.3 灌水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还是采取较为传统的灌溉技术,不仅效率比较低下,而且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尤其是在水资源不丰富的地区,更为严重。
3.河南省节水灌溉发展新思路
3.1 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机制
除了领导重视、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发展节水灌溉的战略认识外,为保证节水灌溉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河南省要采取明确产权、放开搞活经营权、多种手段灵活使用等方法,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工程投资体制、建设体制改革。改革中要坚持有利于管理和效益发挥、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制定和运用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2 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形式的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河南省地形复杂,各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也不一样,存在着南北差异,经济条件也相对差别很大,因此河南省节水灌溉发展方向应该是:根据地区的水资源、经济、作物不同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形式的节水灌溉技术,形成各地区富有特色的灌溉模式;在大型灌区以渠道防渗为主;在纯井灌区的大田作物以发展低压管道输水和喷灌为主,经济林果以微灌为主,特别干旱缺水的山丘地区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推广滴灌。
如南阳、邓州、唐河、社旗、方城、新野等南阳盆地地区,有丹江口、鸭河口等多处大中型灌区,水资源丰沛,地势低洼,易涝难排,夏秋季节旱涝常常交替出现,该地区因大中型灌区较多;郑州、许昌、平顶山等地的中部黄土丘陵、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夏秋多旱,区内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小,地表径流强度大,保水性能差;由于夏季降雨集中、暴雨多、强度大,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市郊可采用喷灌、微灌技术。
3.3 加强资金投入,更新灌溉设备和后期维护
首先,领导要重视,加强对服务于农业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不断的投资,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其次,除了加强对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外,政府还应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投入,每年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每年的财政预算,也可以发展多渠道资金流来增加对其投入;引进最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技术,把一些年老失修的节水灌溉设备淘汰掉,以免加大不必要的浪费性投入,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最后,政府对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的投入要有持续性,不能一次性投入,要加强后期的维修和维护费用投入,这样才能保证节水灌溉设备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长期服务于农业。
3.4 加强科技研究和培训
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在现在的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基础上,培养一些新的技术人才,了解掌握一些国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来加大对河南省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一些实质性的研究,使其成果能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实际。
水利作为推进农业增产、增效的第一生产力,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许多长期难以推广普及的实用技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应用,科技型农业、效益型农业、集约型农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需要加强对水利方面的管理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及时向他们传授一些实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和使用工作顺利的开展和维护。
发展节水灌溉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紧缺状况,同时也促进了河南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一些花卉、蔬菜等高耗水的经济作物种植规模由于用水量的大大降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