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淤地坝建设的发展思路
2012-08-15林向利新安县水利局小水库管理所
□林向利(新安县水利局小水库管理所)
1.淤地坝的建设现状
新安县属黄河流域土石山区,总面积1160.3km2,有水土流失面积935km2,总人口54万人,现有基本农田面积162km2,人均基本农田0.03hm3,平均沟壑密度4.5km/km2,侵蚀模数5467t·a/km2。修建淤地坝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同水土流失的斗争实践中,探索、创造出的一种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防洪保安、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淤地造田、发展灌溉、便利交通、促进生产、发展区域经济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它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发展生产,“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是当地群众对淤地坝作用的形象描述和高度概括。近年来新安县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淤地坝建设由农民群众为主打坝到政府组织和出资建设,由分散建设到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坝系建设,由缺乏规划、设计到不断完善前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由重视建设到建设与管护并重,取得了显著成就。
截至目前,新安县已建成淤地坝157座,其中骨干坝14座,中型淤地坝6座,小型淤地坝137座,骨干工程控制面积84.22 km2,淤成坝地57.2hm2,累计拦泥556.83万m3,减少入黄泥沙量724万t。坝地面积占新安县粮田面积的1.6%,年产粮49.25万kg,占全县多年平均粮食总产量的0.16%。
综合考虑到县域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流域产水产沙、地形地理因素,利用综合平衡规划法,通过对拦沙目标、造田目标两大指数的分析,确定骨干坝单坝控制面积ā=8km2,中小淤地坝与骨干坝配置比例c=3.3,按Ng=(F-F0)/ā,Ng—单元坝系数量(座);F—坝系拟控制流域面积(km2);F0—坝系已控制流域面积(km2);根据以上公式分析计算,新安县可建设骨干坝84座,中小型坝278座。骨干工程控制面积达到753km2,可淤地711hm2,年均可拦泥411.67万t。
2.今后淤地坝建设的发展思路
根据新安县的实际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今后淤地坝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支流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骨干坝和中小型淤地坝相配套,建设沟道坝系”,通过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拦沙蓄水淤地,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2.1 以各地所在支流为骨架,统筹安排淤地坝建设
新安县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沟壑区总面积263.8km2,主要分布在北冶镇、石井镇、仓头镇、五头镇、铁门镇等,平均沟壑密度4.5km/km2,侵蚀类型多以沟道侵蚀为主,年均入黄泥沙342.94万t,对下游黄河的危害很大。以各乡镇所在的河流为骨架,通过建设淤地坝群来拦截黄河上游侵蚀产生的泥沙,使其淤积在沟道内,抬升沟道河床,降低坡度,从而达到稳定沟道的目的,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按坝系进行科学布设
小流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集水单元,是组成流域或支流的基本单元。新安县属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缺水地区,坝系中的淤地坝建设首先考虑淤地和发展生产为主要目标,兼顾缓洪蓄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次要目标进行合理布设,这些都需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特点、经济发展方向与主要问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建设与自然规律,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流域内结合土地整治、水土保持造林、小型水保工程、节水灌溉措施、经济林建设等措施有机结合,科学地进行小流域坝系布设,做到既不破坏生态又与小流域内各项措施相协调的布局合理、排淤结合、效益稳定的淤地坝坝系,达到改善生态、发展生产、减少泥沙的目标。
2.3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淤地坝前期工作力度
在前期规划时首先要吃透上级政策,有侧重的去布置,在具体规划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为依据,开展淤地坝前期工作。选坝址时,技术人员要深入现场,熟悉地形,逐坝勘测,权衡利弊,选出最佳的建坝位置。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以及《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等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方案科学严谨,经得起施工实践的检验,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所有工作做在前面,并且做好做细,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提高淤地坝前期工作的质量,确保淤地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4 提高淤地坝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淤地坝建设质量及安全
淤地坝修建在行洪的沟道上,工程质量是否经得起考验,工程是否能安全运行,关系到工程下游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重视和提高淤地坝安全至关重要。淤地坝设计标准不统一、布局不合理、地质环境情况复杂、施工质量标准低下、水毁率高等问题,真正成为影响淤地坝质量的直接原因。在建设中,淤地坝施工必须结合其工程特征进行,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施工中不仅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全面推行“四项制度”,还要不断地总结、吸收水工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并运用到实践中,从建设程序上,从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等技术环节上,严格把关,提高淤地坝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为淤地坝后期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2.5 以管理办法为依托,加强淤地坝建设及运行管理
在今后的淤地坝建设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程序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管理体系和建成后的管理运行机制,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对工程规划、建设、运用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做好整个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行期的管理工作。对已建成的淤地坝要按照产权明晰、有偿使用的原则,稳步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落实管护责任,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使工程建管结合,所有权和使用权可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出让或依法继承和转让,逐步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统一,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滚动发展,永续利用,确保实现“以坝养坝,以坝护坝”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