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强化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与成效
2012-08-15寇显峰朱文博鹿邑县水利局
□闫 歌 □寇显峰 □汲 艳 □朱文博(鹿邑县水利局)
鹿邑县地处豫东平原,属淮河流域,现有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骨干河道13条、境内长310km;30-100km2的沟河14条,境内长126.9km,支、斗沟295条,长708km,大中小型水闸122座,拦蓄水量达0.42亿m3。这些水利工程为鹿邑县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1.工程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在工程管理上,过去存在重建轻管、经费不足、管理方法模式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措施制度不到位等问题,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强化工程管理,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非常重要和迫切。
2.采取措施,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发展步伐,坚持建管并重、管理优先的原则,围绕强化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严格依法行政四个重点,强化工程管理,服务经济建设,为鹿邑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为健全管理体制,强化管理队伍,经鹿邑县编办批准,设立了3个闸管所、5个河道管理段、1个水政监察大队,干部职工170人,负责全县13条骨干河道及大中型水闸的管理。解决了河道管理人员老、弱、少现象。针对河道工程战线长、管理任务重、水闸工程分散、人员难管理的实际,我们采取健全制度、落实措施。一是目标管理,责任到人。水利局与管理单位签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定目标、定任务,责任到人。管理单位细化目标任务到河段、到工程,做到河段有人管,工程有人问,管理不空档。二是严格考核,检验绩效。我们采取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每年年中、年底组织两次互评,根据全年的成绩进行综合评比,对先进单位和个人分别进行奖励,对落后单位,在系统内通报批评,单位负责人写出检查,制订整改措施,限期落实。三是加强领导,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经费预算形式改革后由差额补贴改为财政全额供给,管理人员全部整体过渡,各项保险、养老金也落实到位,解决了管理人后顾之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为了强化工程管理,提高工作效力,鹿邑县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竞争上岗办法》。采取理论考试、竞争演说、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程序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完善聘用制度,按照干部职工能力大小、业务水平,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建立起符合鹿邑县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2 落实水土资源使用权
依据《水法》和《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全县13条骨干河道进行了定边划界及确权。全县13条骨干河道的河道及堤滩,由工程管理单位领办了国家土地使用权证。目前,通过管理单位的努力,80%以上的水土资源已经实实在在的由管理单位控制和运用。这些堤滩采取多种模式进行绿化,或承包给农民耕种,管理单位收取一定的承包费,解决了管理单位资金不足,工程维修投入等问题。为水利工程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2.3 创新机制,市场化运作
过去堤滩绿化都是由国家投资,统一管理,年年栽树不见树,经济效益差。破堤取土非法采砂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形成了以实行河道专职护堤管理员制度为基础,多种管理模式并行的新型管理格局。一是专管模式。河段管理员分段包干,责任到人,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河道堤防工程护堤员制度,堤防工程每段落实2-4名护堤员。二是群管模式。采用大户承包或租赁的方式,坚持“谁承包、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对全县的骨干河道堤滩进行市场化的承包、租赁,明确责、权、利。实施树木、堤滩综合管理,调动了承包户的投资管理积极性。截至目前,投资绿化堤防长度为160km,植树25万棵。部分堤段还套种了黄花菜等经济作物,已成为一条条绿色的银行,有力的促进了河道管理,使昔日光秃无绿的河道迸发出勃勃生机。
2.4 开发水土资源,构建人水和谐
鹿邑县委、县政府按照城市抓水的理念,充分发挥城区河道资源优势,投资近1亿元,对涡河进行综合开发,实行河坡、堤顶硬化,堤滩绿化、亮化、美化,建成了风景宜人的涡河公园,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环境,开创了城市建设与河道管理相结合的新局面。实现了城市河道防洪、绿化、亮化、美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人水和谐。同时对鹿辛运河、鹿叶运河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提高河道排水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弘扬了老子文化,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市场建设,利用水面有偿安排游船经营项目;利用优美环境和闲散地点有偿安排象棋、球类、儿童乐园、茶座、戏曲、卡拉OK等娱乐活动;通过河道综合开发聚集了人气、财气,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形成了“一河清洁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
2.5 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工程效益
通过实践,大胆改革创新,创造出了一些好的管理办法和经验,逐步建立起了符合鹿邑实际的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我们始终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坚持“夏抓管理、冬抓修,春抓绿化、秋抓收,晴天养护、雨后修”的原则,坚守工作第一线。为保证河道堤防渡汛安全,组织管理人员巡堤查险,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和养护处理。在大中型水闸管理上,我们根据有关操作方案和规程,结合每座水闸工程实际,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规章,坚持日常养护与汛前、汛中、汛后维修养护相结合,对网电、发电设备、启闭机和配件,每年汛前和汛后各重点检查养护一次,从未间断,使水闸各种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坚持科学调度,做到防洪、蓄水相结合,保障了全县防汛安全和抗旱水源。在今年春季百日无雨的抗旱浇麦工作中,全体工程管理人员迅速行动,积极进行引水、分水、蓄水调度,为群众送去抗旱水源,受到了鹿邑县委、县政府的表扬和广大群众的赞扬,彰显了水利工程效益和管理人员的良好作风。
2.6 依法管理,确保水工程安全
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模式,保护水工程安全,严厉打击水事违法案件。针对过去水利执法力量薄弱,水利案件时有发生,我们采取了新的管理模式。县委、县政府牵头主抓、水利局组织协调,成立了由水利、公安、检察、法院、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队伍。建立了长效的河段分包责任制,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确保河道安全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稳定。对执法人员定河段、定职责、定奖惩,一包到底。对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擅离职守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通过强有力的打击,目前鹿邑县无非法采砂现象,无水事案件发生。
3.总结
2011年为“十二五”水利规划启动的第一年,鹿邑县坚持强化工程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了“一流工程、一流管理、一流效益”。始终抓住工程管理和经营创收不动摇,实现了“安全工程、效益工程”,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为加快推进鹿邑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