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支持粮食增产问题研究

2012-08-15郭广颖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5期
关键词:核心区农田水利粮食

□郭广颖 □王 伟(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

1.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

1.1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然而,河南省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成为影响粮食增产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腾飞的支撑,更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粮食生产和供给面临严峻形势,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建立基础,力保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提高到1150亿kg。

1.2 农田水利建设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十二五”期间,粮食安全问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农田水利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农田水利建设却陷入低潮。必须抓住现有机遇,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性、公益性的特点和定位,增加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农田水利存在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都非常重视,带领全省人民兴建了一批灌溉、排涝工程,初步形成了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稳定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当前粮食生产核心区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2.1 水资源总量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2.1.1 河南省水资源总量偏少,且空间分布不均

据预测,2020年粮食生产核心区主体范围内农田灌溉需水量为158.41亿m3,可供水量为152.85亿m3,缺水量5.56亿m3,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仍然严峻。核心区中,黄淮海平原北部地区亩均水资源量213m3,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2%;而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和南阳盆地亩均水资源量376m3,为全省平均的110%,水资源南北分布很不均衡。

随着公司全球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联塑已拥有逾30家控股子公司,25个生产基地,分布于全国15个省份及加拿大和美国(加利福利亚科罗纳),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能够及时、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2.1.2 全省地表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大,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年内变化上,汛期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75%;在年际变化上,大多数地区的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3~3.5倍。年际和年内如此急剧的变化,导致旱涝不均,大大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给粮食生产带来很多困难。

2.2 旱、涝灾害频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和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农业灾害发生的类型多、频率高、范围广、危害重,其中最频繁的是旱、涝灾害。每年旱涝成灾面积占全部自然灾害成灾面积的80%左右,造成粮食减产达20亿kg左右。干旱灾害是河南省最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干旱灾害每年成灾面积都在960000hm2以上,全省雨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及年际变化特点。全省春涝、初夏涝频率南高北低,淮河以南地区及豫西山区为最高,全省平均雨涝成灾面积每年在800000hm2以上,为提高全省抗御旱涝灾害能力,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完善田间灌排工程设施,已刻不容缓。

2.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粮食生产核心区主要包括山前平原地区、黄淮海平原北部地区、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和南阳盆地,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和水利发展情况,造就了各区域不同的特点。

2.3.1 山前平原地区

山前平原地区地表水供水工程措施不足,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2.3.2 黄淮海平原北部地区

黄淮海平原北部地区农业灌溉需要依靠引黄河水补充水源,但由于引黄工程渠系不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不健全,农田灌排设施不配套,农田灌溉保证率不高,另外,平原排水河道淤积严重,排水出路不畅,部分河段排涝标准不足3年一遇,局部洪涝灾害严重,造成粮食产量不稳。

2.3.3 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

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供水工程措施缺乏,灌溉渠系及田间工程配套差,排涝体系不完善,洪涝灾害交替发生,成为工程性缺水又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2.3.4 南阳盆地

南阳盆地利用本地水资源和引丹江水,以及南水北调工程解决农业灌溉水源,由于渠系及田间工程不配套,已建工程年久失修,造成灌溉保证率不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粮食生产难以持续稳定增长。

3.应对措施、工作重点

本着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原则,要分区域、突出重点,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工作。

3.1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管理

3.1.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农田水利建设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的领导。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紧扣目标制定配套措施,形成农田水利发展的合力。

3.1.2 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渠道

按照分级建设、分级投资、分级管理的原则,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逐步建立起协调高效、权责一致、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以区域、产业或村镇为资金整合平台,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强统筹协调不同渠道管理的涉水投入。强调农田水利基础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稳步提高财政投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给予政策支持,鼓励融资机构加大农田水利信贷资金,不断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3.1.3 依法行政,强化管理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一是要加强建设管理。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保证工程质量。二是要落实建后管护。认真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注重用水分配和用水效率,建立健全管护制度。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制定的完善水费计收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形成农田水利发展的良性循环。

3.2 开源节流并举,缓解用水矛盾

针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水资源量不足的问题,应该一手抓开源,一手抓节流,通过各种措施,满足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用水需求,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3.2.1 提高供水能力

建设新的水源工程,增加可供水量;在黄河两岸选择适合地形,利用沟河洼地修建引黄调蓄工程,利用非灌溉季节加大引黄水量,增强引黄水源调蓄能力;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按流域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并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控制、调配水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实现区域效益最佳的农田水分分配调控。

3.2.2 发展节水灌溉

采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等措施,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在豫西、豫北严重缺水地区,积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区,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3.3 突出区域特点,明确工作重点

省内不同地区特点不同,发展农田水利需有所侧重。针对不同区域突出的水利设施薄弱环节,以完善田间灌排工程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为目标,提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3.3.1 山前平原地区

在山前平原地区重点发展机井配套和节水灌溉工程,搞好灌区新建和续建配套,加快末级渠系改造。

3.3.2 黄淮海平原北部地区

在黄淮海平原北部地区积极发展引黄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平原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建设。

3.3.3 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

在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重点搞好低洼易涝地治理和排涝工程建设,增强抗御洪涝灾害能力。

3.3.4 南阳盆地

在南阳盆地加快实施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完善田间灌溉和排涝设施,兼顾节水灌溉建设。

猜你喜欢

核心区农田水利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我的粮食梦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