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的分类
2012-08-15康翠力
康翠力
(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1 斜拉桥的特点
(1)跨越能力大。通过连续梁桥与斜拉桥的内力对比可知:因拉索提供多点弹性支承,使其主梁弯矩显著减小,斜拉桥的跨越能力大大增强。斜拉桥的经济合理适用跨径范围是200 ~800 m。
(2)建筑高度小。主梁轻巧,其高度通常为跨径的1/40~1/100,既能充分满足桥下净空需要,又有利于降低引道填土高度。
(3)抗裂性好。斜索拉力的水平分力为主梁提供预压力,可提高主梁的抗裂性能。
(4)设计多样性。塔、索、梁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可适应多种不同的地形与地质条件。
(5)施工安全可靠。悬臂施工法是斜拉桥普遍采用的方法,施工安全可靠。
(6)稳定性好。
(7)桥型美观。高昂的桥塔、坚劲的斜索和轻盈的主梁相结合,充分体现当代桥梁力与美的高度和谐。
(8)设计计算复杂。斜拉桥属于超静定结构,设计计算复杂。
(9)施工技术要求高。斜拉桥工序繁复,高空作业多,施工过程控制严格。
(10)连接构造复杂。索与塔、梁的连接构造较复杂,索锚抗疲劳性能和钢索防护措施有待不断改进。
2 斜拉桥体系分类
2.1 按桥塔数目
按桥塔数目可分为独塔双跨体系、双塔三跨体系和多塔体系。
2.2 按索面布置
按索面横向布置可分为单索面体系、双索面体系和空间倾斜索面体系。
斜拉索在立面的布置方式常用有辐射形、竖琴形和扇形这三种基本形式。
2.3 按主梁材料分
按主梁使用材料可分为钢主梁、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叠合梁、钢与混凝土混合梁等体系。
钢主梁斜拉桥主要优点有:自重仅为预应力混凝土主梁自重的1/4;跨越能力大,可超过1 000 m 跨径;构件可工厂化制造拼装,质量有保证,且施工快捷。但造价高、后期养护工作量大和抗风稳定性较差为其主要缺点。
预应力混凝土主梁斜拉桥的主要优点有:
(1)造价低,其梁体造价仅为钢主梁的30% ~50%,虽因混凝土自重大而导致钢索、基础费用增加,在L =200 ~500 m 的跨径范围,预应力混凝土主梁斜拉桥竞争力较强。
(2)刚性好,在汽车活载作用下,其挠度仅为钢主梁的60%左右,故用于活载较重的铁路桥较合适。
(3)抗风稳定性好,因混凝土结构具有约两倍于钢结构的振动衰减系数。
(4)后期养护费用低、简易,结构耐久性与抗潮湿性良好。
钢梁顶面设置抗剪栓钉,通过现浇混凝土使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形成整体共同受力。
钢与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主跨用钢梁,两侧边跨用混凝土梁。这种斜拉桥由于加大了边跨主梁的自重,使主跨内力和变形相对减小;能减小或避免边跨端支点出现负反力;全梁钢梁长度减小,节约造价。
2.4 按结构体系分
(1)飘浮体系。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除梁端有支承设置外,其余全部用拉索吊起,是在纵向稍作飘移的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单跨梁。
由于斜拉索不能给梁以有效的横向支承,为抵抗风力等横向水平力,应在塔柱和主梁间布设板式或盆式橡胶支座以施加横向约束。
(2)支承体系。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在塔墩上设置支点,成为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三跨连续梁,又称半漂浮体系。支承体系的主梁一般均设置活动支座,在横桥向须在桥台和塔墩处设置侧向水平约束。
当全桥满载时,塔柱处有较大负弯矩尖峰。支承体系的温变和混凝土收缩徐变次内力较大,若在支点设置可调节高度的弹簧支座并在成桥时调整支座反力,可消除大部分收缩徐变等不利影响。
支承体系悬臂施工中不需额外设置临时支点,施工较方便。
(3)塔梁固结体系。塔梁固结并支承于墩上,为斜拉索提供多点弹性支承的连续梁。
(4)刚构体系。梁、塔、墩相互固结,形成在桥跨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刚构体系。
缺点是主梁固结处负弯矩大,为消除很大的温度内力,刚构体系一般做成带挂梁的形式,这将导致车行不平顺和结构抗风、抗地震能力的削弱。
总之,主梁结构体系的选用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支座吨位、施工方法、行车平顺性和抗风、抗震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飘浮体系由于受力较均匀、有足够刚度、抗风、抗震性能较好、主梁可用等截面以简化施工,是采用较多的结构体系;塔梁固结体系的塔、墩内力最小,温变内力也小,仅主梁边跨负弯矩较大,也是可以考虑采用的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