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速公路桥梁铰缝的损坏与防范方法
2012-08-15王静
王 静
(乌海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1 实例概况
检测某一高速公路桥梁,这个时候可以发现,这个桥梁的桥面有脱落、破碎、隆起的现象,平整度整体较差,沿着铰缝,纵向有不规则裂缝,一条明显的破碎带形成,通过破碎的铰缝,雨水慢慢渗入板底,渗水痕迹明显留下,如果有重车通过的时候,就会产生明显的梁板下挠。
2 铰缝损坏的危害
一旦发生单板受力,预制板的承载能力就会大幅的减小,挠度不断的变大。在一般负载作用情况下,预制板就会超出直线状态,正弯矩处也就比较容易出现裂缝,伴随着长时间的交通运行,裂缝就会更加的严重化。因为板梁会在较长的时间内暴露在外界,这样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之下,桥梁也会承受很大的负面影响,裂缝形状就会慢慢的呈现扩大化的状态,裂缝就会加剧性的破坏桥梁。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在有害介质的侵蚀下,梁板内钢筋不断锈蚀,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性能就会被大大的降低,桥梁的刚度也就越来越不能够满足运营的具体需求,高速公路桥梁的使用期限就会被慢慢的缩短。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单板受力状况的危害性就会呈现不断增大的态势,破坏的范围也会更加的广泛,从桥梁支座、伸缩装置到桥面铺装,都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桥面的平整度也会被逐步的降低,进而出现脱落、破碎、铺装垫起等不同的问题,对于车辆行驶来讲,就会有很多潜在的隐患。
3 出现铰缝破坏的原因
3.1 施工环节
(1)不合格的材质。按照具体的建筑标准的要求,铰缝混凝土的设计应该在30#之上。但是观察诸多建筑施工单位选用的铰缝混凝土,多为粉碎状,进行具体的质量检测。可以发现混凝土标号与设计标准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振捣密实度就很难实现并得到保证。钢筋绑扎的应有作用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在施工的时候,横向联结板梁这一工作,也不能够得到到位的执行。
(2)控制不准的钢筋网位置。在施工过程中,钢筋网位置(位于防水混凝土铺装层内)没有得到合理的布置。完成施工后,位于板梁与铺装层间的诸多钢筋网就会出现夹层,这样就很难发挥钢筋网性能,行车道板与混凝土铺装层的粘结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对铰缝形成破坏。
(3)控制不准的高标。因为预制板梁或桥梁下部等因素的影响,安装后的梁顶,可能会出现标高过高的现象,如果在考虑桥面铺装层厚度的情况下,调整标高,误差就会较大。再加上不规范的施工操作,行车道板与防水混凝土铺装层之间就不能够理想化的粘结,容易形成“空洞”,这样桥梁就会受到坑槽、滑移等损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发挥混凝土铺装层的作用,增大了铰缝破坏力。
3.2 公路性能
对于桥梁裂缝而言,高速公路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轨迹慢慢的会规律化,行车道上的板梁,反反复复的承受着不同的荷载,伴随着时间的延长,预制板铰缝会因为过度的工作,出现疲劳的状况,进而发生损坏。另外,其他意外事件的影响,比如撞击、滑坡、地震等等,也就使得桥梁根基慢慢的下沉,在桥梁的上部,则出现了附加应力,对于板件或横向联接产生破坏或者损坏。
4 防范方法
4.1 桥梁设计规范化
伴随着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大和提升,在设计的时候,各种结构的设计工作需要越来越规范化。另外,还要结合具体的公路桥梁情况,及时的调整相关的设计,对于承受荷载呈现不断增加趋势的桥梁来说,桥梁的承载能力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予以提高。在具体的设计计算环节中,对于各种超载情况要给予具体的综合性分析,按照现实的具体状况,予以调整,使得设计和计算之间能够达到理想化的状态。
4.2 防水体系构建要完整
加强桥面防水体系,可以很好地维护桥梁的实用性,如果行车道板为空心,不管是连续的还是简支的结构,都需要布置一道防水层在桥面混凝土铺装层的顶面上面,防水层的材质多数情况下都是厚度大约为3 mm 的沥青粘层。如果纵桥需要布置土盲沟道沥青混凝土的连接处、护栏底座,这个时候,纵桥的宽度应该为10 cm,纵桥的高度要与沥青混凝土厚度保持一致。这种防水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减少渗水对桥梁产生的不良影响。
4.3 受力达标要得到很好的保证
设计计算桥梁行车道板的时候,对于参与行车道板的防水混凝土铺装受力,应该给予具体的分析,按照相关的理论研究,两种受力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分析具体的施工状况,可以发现行车道板的粘结与防水混凝土铺装层,这两者之间很难实现较好的符合度。具体施工作业的时候,也可以明显的发现行车道板和防水混凝土铺装层,这两者之间很难形成一个共同的受力整体。这样,作为设计人员,就需要很好地分析计算桥梁行车道板的受力状况,最好能够将防水混凝土参与行车道板的受力情况排除在外。
4.4 抗剪能力要得到逐步的增强
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照具体情况的不同,对铰缝结构设计尺寸予以不同的调整,比如:借助于插入式振捣器充分振捣铰缝内混凝土,应用到铰缝内的混凝土强度和标号都应该符合标准的要求,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1]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 22 -2008)[S].
[2]王永平.钢筋混凝土结构极限状态实用计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马保林.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袁国干.配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34 -36.
[5]赵素洁. 行车道板单板受力状态分析[J].中外公路,2003,23(4):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