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诗人诗歌观察(二)
2012-08-15黄承基
黄承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国学中心,广东 广州 510610)
新加坡华人诗人诗歌观察(二)
黄承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国学中心,广东 广州 510610)
美丽的新加坡,有无穷无尽的诗歌与之奇妙地对称。这些华人诗人的诗,如开放在新加坡河畔的凤凰花,一片璀璨。
新加坡;诗人;诗歌观察
郭永秀,1951年生于广东潮州,为“五月诗社”主要人员。著有:《掌纹》等。请读其诗《茶话》:“饭后,我是一帖/健胃清肠的消滞剂/杯杯洗尽/你齿隙中的余肴/肠胃中的油污//当你开卷,神游/在先人丰富的精神遗产中/我就为你提神醒脑、清心明目/叫你心平气和/带着满室的书香和茶香/走入 诗书的殿堂//若有朋自远方来/我就是你最好的敬客礼了/为你们润润喉,叫你们/齿颊生香,一口一朵芬芳/友情,就在那一斟一酌的品茗中/氤氲成一种/温暖而融洽的气候//老来,我就是/你最好的伴侣了/一杯在手,便可放眼江湖/看画古今来来往往的过客/在倾杯后的余韵里/你将体会/人生中美好的事物/原来就是这样一种/由苦涩到甘香的过程。”
中国是茶的故乡,作为华夏子孙对茶馆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正如郭水秀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深谙饮茶之道,它可以消除肠内油污,可以在人困倦时起提神功效,更可以招待好友宾朋,特别是步入年迈的老人对茶更是一往深情。“老来,我就是/你最好的伴侣了/一杯在手,便可放眼江湖/看画古今来来往往的过客/在倾杯后的余韵里/你将体会/人生中最美好的事物/原来就是这样一种/由苦涩到甘香的过程。”诗人将丝丝入扣的思茶之情,将昔日生活的画面联系起来,以茶道事,以茶叙人,旧时风物与今日情怀对照来写,让品茶这种普通的行为习惯颇有幽远悠然的空灵之感。
蔡福明,1951年生。电视台中文部编剧。著有《烙莲心印》等。请读他的《墨魂再造》:“魔声退去/没有一滴雨的喧哗/阻得住/生的执拗//众多眼睛/川流在我或深或浅的沉默中/语言冰封/无地种兰//嗫嚼 不是我的本色/纵令我已失去/雄辩的位置/我的耳轮 只为清音才启开//风嗥鬼哭/不能令我回答/用死亡和泪穿过风火炼狱/人间依旧如此妩媚。”
古人评诗,大抵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古代文论中便有许多类似这样的评语,如“其旨归在可解与不可解之会”。当然,这是属于过去的说法。这首诗,指的就是个体的灵魂历经万千磨难后获得新生的强烈呼唤。
魔声退向何处?自然是指一种人世的骚扰避开了灵魂的抛拗,积淀到各种各样别的社会层次和社会关系中。它把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困惑的生命的永恒性和无限性的重大命题重又提到面前,使人看到了情感危机的心灵震颤与恐惧,却仍然充满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成君,原名成泰忠,1951年出生。祖籍广东番禺市。著有《河的独白》等。请读他的《淡淡的情愫》:“你说:我们还有多少回选择/在满腔热情的日子里/你说:我们还有几度夕阳红遍的呼声/在万道流光聚集的夜晚//谁最了解嫦娥的凄切怅惘/倒是月宫外浪子哭起了长歌/谁最了解后羿拉弓的失误/倒是屋后长工们燃起了篝火//天天盼望一场大醉的陈年老酒/天天期待那群无缘的蜂蝶/能舞过那条多情的河//东方的泪不如混浊的酒/雪白的缎不如乌黑的墨/石墙好久说不出话来/大地被迎面吆喝//雁儿断了翅/九月天异常晴朗/谁会想/高楼中的一户又落了幕……”
此诗情感的内敛性非常明显。它是通过密集的意象群来揭示其的内涵。成君的现代浪漫和古典风流在此诗中相互扩衍,激发了审美主体的忧患意识,人在困惑郁结的时候,会对诗歌倾注感恩之情。因为它能让读者深入“那条多情的河”,这河是精神的神话,那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东方的泪不如混浊的酒/雪白的缎不如乌黑的墨”,生活价值的变更建立在可以信赖的生命之上,而最终“又落了幕”的惨淡景象似乎有些残酷,这是一种人们生存的空间意识。在这种意识里生活的人,都会找到相对的取舍,坚守或放弃。
耕夫,新加坡著名诗人。请读他的《奋飞》:“暗箭/竖起尖翅/嗖破暮色/追扑野鸭//野鸭/一声凄叫/哎哟/箭——穿心脏/血花喷溅//心抓热箭/野鸭一脸苍茫/它双翅一搧/风沙吹暗了/夕阳/野鸭,中天飞翔/野鸭拍乱晚霞/野鸭的血啊/滴啊/滴/滴热了/漫长的——路!”
带箭奋飞的穿心野鸭令人心颤,嗖嗖破云穿行,随着一声凄叫,血花喷溅。此诗叙述语言客观中更见冷峻,“暗箭”透露出生命的危机无时不在,野鸭“心抓热箭”也不仅仅是本能的求生。诗人赞美的是生命的辉煌和壮美,野鸭双翅一掮,风沙吹暗了夕阳,野鸭冲天飞翔,拍乱了晚霞。诗人这是以野鸭观照人生。展示出对生命强烈的爱,对悲惨命运的无畏抗争。诗意饱满,思辨性强。
火雷红,新加坡华文诗人。请读他的《钢轨》:“火车道上的两条钢轨/向着遥远的终点漫漫延伸/时间用锈黄色泽/为他们文身/火车飞驰/轮子匆匆辗过/进发出几把星火/划下两道深深的伤口//朝阳射千道金光/幻变成万只纤柔小手/细心抚着钢轨上/两道无法痊愈的伤痕/钢轨睁大一双坚毅的眼瞳/朝阳下反射出两道坚强的泪光/即使有撕裂的感觉/也不轻易喊出一声巨痛/受伤的两条钢轨/默默地向着历史终站延伸。”
古今中外,诗人往往将生活中的事物同命运、人生联系到一起,借世间的事物,表明自我的人生态度,陶渊明咏菊,象征着高洁的人品;拜伦咏海,海代表着磅礴的气概。《钢轨》的作者偏爱钢轨,诗人从“千锤百炼始得其形”的钢轨上,看到了奋斗者的坚韧不拔。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助钢轨这个形象,赞美命运的搏击和抗争。“火车道上的两条钢轨/向着遥远的终点慢慢延伸。”旨高意远,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当然,《钢轨》的成功不仅在于立意好,其艺术上的成功也是明显的。注重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又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挖掘钢轨的内蕴。这样,整首诗就跳出了就事论事的框架,钢轨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同命运、人生,乃至历史的流动联系在一起。
贺兰宁,新加坡著名华人诗人。著有诗集《天朗》等。
请读贺兰宁的《古道穿今》:“车辙/辗出悠古的岁月/马迹/留下豪杰的神采/进入当年魏将挥戈的古道/古道/直通历史的一端/终点不在三曹故里/古道穿今/思想的道已没有终点//依稀望见时光的轨迹上/群雄角逐的场面移来/戍马倥偬/几番军事对抗后/多少白骨标志将军的殒落/风沙雕塑曹孟德的思虑/一统蜀吴的思虑没有答案/答案/只落在另一段日子的旋律中//绵绵古道/悠悠诗情/朝向亳州/古道直透建安风骨/就让当年的沛谯人/歌一曲《度关山》/歌一曲《短歌行》/就让杜康为他解忧/呵呵古道穿今/历史留下/留下了水晶似的酒/从九酿春酒到古井贡酒//古道上/车辚辚马萧萧过后/谁寻访洛神/谁登楼销忧/不老的欧阳醉翁何在/看大江东去的人何在/古道穿今/采来来/当今的阜阳太守/快快接下轻骑传送公文/紫色桐乡诗会的公文。”
诗言志,歌咏情。“进入当年魏将挥戈的古道”,诗人也进入了自我精神的“古道”。“风沙雕塑曹孟德的思虑/一统蜀吴的思虑没有答案”,语言的张力使表层的形象感传递出人物形象的丰满与力度,暗合诗人对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生存方式的肯定与自我的精神向往。语言的明快感折射出诗人的心理朝向。“古道上/车辚辚马萧萧过后”,诗人已按捺不住思想的涌动,这样的发问,指向古人,指向今人,也指向自我。在他的精神向往里,以隐隐可见的自我激励与鞭策,给了读者真切的艺术感染。
陈剑,原名陈松沾,笔名岭上青、陈捷、陈思等。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请看他的《闷夜》:“夜/停住的钟摆/风/挂死在零点//墨黑而不规则的一串剪纸/贴在那失落了星和月的灰色的苍穹/凝结的一片钝腊/让几条凄惶的黄线/从寂寥的对岸拖过来//千重锤压着海/那澎湃的心也喊不出来/唯有那沙滩上的沉沉脚步/格外惊心的响。”
陈剑的诗写得较为抽象,“闷夜”便是本诗主题的揭示。
诗人久久注视着一动不动的钟摆,可以想象这时的心情是多么难受。空气似乎凝固,因为连钟摆都摆不动了,时间也停止了,一分一秒都喘不过气来。“零点”指出这是在写子夜时的沉闷。但见诗人想象非常丰富,并擅于对敏捷高深的诗意悟性的驾驭。
一颗充满生命活力的心,但是“喊不出来”,因为“千重锤压着”,这把“闷”写到了极点。“唯有那沙滩上的沉沉脚步/格外惊心的响”,全诗终于有一点响声,读者仿佛看到那个人在“寂寥”的背影上愈来愈清晰,感觉有一个人在诗中显示出孤高、洁净的灵魂底色。
适民,原名黄盛发,祖籍广东。获法国巴黎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著有《赞雪中炭》等。
请读他的《山中小调》:“山里的泉水山里的风/白天夜里都使人脸上有笑容//人在山中,山在人心中/山里的水清凉,山里的树木青葱//天阴的时候景色有点儿朦胧/天晴的时候红日总是那么鲜红//山里的泉水山里的风/日日夜夜都使人脸上有笑容//渴了的时候,喝两口清凉的溪水/热天的时候,迎面有阵阵的山风//人在山中,山在人心中/山里的草翠,山里的花红//山里的泉水山里的风/年年月月都使人脸上有笑容//脚下是世代坚守的土地/头上是日月照耀的天空。”
《山中小调》有一股朴素的“民风”在飘荡。乡村农事,故乡山与水,四季与节气,视野开阔,视角独特。适民是在追求艺术的纯粹度,而不是思想的深刻度。但适民不想作一个低能的思想者,他也没有故作深沉的习惯。他把《山中小调》唱得尽情尽性,这些直接意象饱含着诗美风韵,读来爽口,听来顺耳,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谷衣,新加坡华人诗人。著有《船民》等。请读他的《春天,飘落在新加坡河面》:“不知道有多少年/我徘徊在新加坡河边/却没有见过春天/飘落在新加坡河面//这里本来就没有春天/这里有的是夏日炎炎/偶尔细雨绵绵/带来惹人遐思的秋天//不知道有多少年/我徘徊在新加坡的河边/星罗棋布的船只只停在/这静静的新加坡河面//每当万籁俱寂/新加坡河在我耳边低语/告诉我那断魂河中的苦力/告诉我那悲壮的英雄事迹//每当虫声唧唧/新加坡河在我耳边低语/告诉我她如何哺育狮城的儿女/告诉我她又如何被人遗弃……//如今,我又徘徊在新加坡河边/春天,突然飘落在新加坡河面/新加坡又在我耳边低语/但愿这不是太过短暂的春天。”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感时伤事的诗。抒情主人公深深地了解狮城华人同胞的历史,他们的浪游,他们的奋斗挣扎在诗人心中投下深重的阴影,也对他们抱有深切的同情和期望。山河破碎的祖国,使一批又一批的同胞流离失所,投奔异乡,以寻求和平幸福,而外国统治者的欺诈与剥削并没有给炎黄后代立身之地,艰难的漂泊后所带来的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创伤。诗人是从春天的花园之国展开华人遭遇的,异域美好的自然与同胞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感受到的并非南国的生机与繁荣,而是赤道骄阳炙烤的沙漠。全诗贯穿着浓厚的历史意识,充满着对同胞遭遇的不平的悲愤,以及深深的期待。
……
新加坡河在静静地流淌,为数不少的华人诗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参与开发这片热土,创造了精神文明和物质财富。通过他们的诗,我们看到了同胞们用生命换来的果实,也看到他们的精神皈依。同时,我们还看到,虽然他们徘徊在新加坡河边,却没有给中华民族文化带来异化,反而使其更加富有内涵。从他们这些诗歌作品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内在价值取向的一些端倪。
Reviewing of Singaporean-Chinese Poetry (Ⅱ)
HUANG Cheng-ji
There are countless Chinese poems to describe the beau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an-Chinese poems are like flame trees, which bloom over the Singapore River.
Singapore; poet; poetry reviewing
I106.2
A
1008-7427(2012)03-0080-02
2012-01-04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中国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