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影响

2012-08-15衣永红

关键词:现代性理性现代化

衣永红

现代性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影响

衣永红

“现代性”问题是当今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理论层面上说,它是促使理论转型、换代的一个拐点,从现实层面上说,它促成了现实世界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的现代化道路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代性;主体性;理性;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于是,所谓“中国模式”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对“中国特色”的解读也成为了国内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探讨现代性思潮的重大影响则是解读中国式现代性道路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维,理解这一点,对于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现代性”特征的理论界说

据美国学者卡林内斯库考证,“现代性”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基督教中,他依据的是西方历史三个时代的划分:即古代、中世纪和始于文艺复兴早期的现代。[1]不可否认,现代性源起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有两大源头,一是希腊理性文化,一是希伯来宗教文化,现代性就是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与磨合的产物。”[2]这两种文化分别基奠出西方世界的两个传统基因——理性与信仰。正是这两种文化因素,促使西方在不断创新和延续传统之间形成一种必要的张力,而在西方现代社会中,在理性与信仰的博弈中,无疑是前者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一胜利的引线,即是以理性的批判为基本精神的启蒙运动。“今天,大获全胜的资本主义依赖机械的基础,已不再需要宗教的禁欲主义精神了。天职责任的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像死去的宗教信仰一样,只是幽灵般地失去了原有的宗教和理论涵义,而趋于和纯粹世俗的情欲相关联,事实上这正是使其,常常具有体育竞争之特征的原因所在。”[3]理性的这种进取精神,使得西方人摆脱了中世纪宗教长期的压抑和统治,并执科技之戟,狂飙突进地进入了现代工业文明。

理性对信仰的胜利,同时也给“现代性”打下了深刻的世俗性的烙印,这也就是韦伯所说的“祛魅”,意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剥去笼罩在人类社会现象上的神话的种种光环,“摈除作为拯救手法的魔力”,并“使世界理性化”。[3]神话的光环摈去,必然带来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经济相配套的工具理性和大众文化,弗兰西斯·培根的一句“知识就是力量”,一语道出一个惊人的真相——理性就是工具,“启萌运动的理性主义就是工具理性战胜思辨理性的世俗化思潮。”[4]因此“世俗化”成了现代性的另一张名片。一方面,它促使所谓的终极关怀和价值选择从世俗生活本身产生,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它也同样带来了信仰危机、金钱至上、快餐文化等一系列消极影响。

其实,理性的传统古今有之,是什么使它在近代焕发出如此的生命活力呢?那就是古希腊客体哲学向近代主体哲学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关节点就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的一个前提即是“能思”的“我”,这一命题不仅彰显了“思”之理性,而且凸显了“我”之“主体性”。应该说,自笛卡尔以始,西方哲学关注的焦点从“何为世界本原”的“本体论”向“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的“认识论”转变。“主体性”意识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独立、自由的积极进取精神得以焕发,人们以崭新的姿态和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创造了资本主义惊人的生产力。然而,“主体性”所带来的另一个方面的结果是“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工具理性也因此应运而生。

现代性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分化,按照韦伯的观点,“祛魅”之前的前现代性社会是一个统一的、充满意义的整体,在这一宏大的世界图景下,人的行动、行动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以及行动所开启的领域都处于一种混沌的未分化状态,通过“祛魅”,这种世界图景分崩离析,行动所开启的领域也相应地分化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现代社会在价值和认识层面上分为科学、道德、法律和艺术的领域,因此,在理论上也就产生了知识问题、公共性与道德问题以及兴趣问题等论域。现代性的这种分化性,必然导致价值倾向上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同时,这种理论上的分化性,也必然导致社会生活中纵向的国家与社会,社会与个人的分离。

二 现代性之于中国的现代化

现代性(Modernity)和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有区别的概念,社会人类学家曼宁·纳什提出,“现代性是一种社会和心理的结构,是把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现代化是个人接受了被验证的知识,并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个过程。”[5]可见,现代性是内涵性的,而现代化则是现代性内涵的技术性展开。

那么,现代性所指征的应该是怎样的社会呢?对此,我国学者宴辉给出了这样的界定:“这种社会形态有三个支点:欲望的神圣激发和最大满足,它解决的是动力问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它提供的是手段问题;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的社会安排,它解决的是社会环境问题。”[6]只要经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所进行的现代化道路,正是以这三个支点为显著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显著一笔,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必须辅之以良好的法治、宪政民主、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保障。现代性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在此只能做挂一漏万的阐述。

改革开放的最大力量源泉就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激活,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逐步解放的过程。对此,我国学者韩庆祥教授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改革以来人的解放从纵向方面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从1978年到1985年左右,真理标准大讨论,它破除了“两个凡是”,从思想上解放人。二是1985年左右到1988年左右,是文化层面的解放。主要是提出人的现代化,从传统陈旧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三是1988年左右到1992年,是哲学层面的解放。体现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破除从物的层面去看待人,强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1992年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用市场机制解决效率问题,把人从权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五是“以人为本”提出后,把人从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另外,他认为,从横向方面,人的解放又体现在四个方面:思想解放、能力解放、自立解放和利益解放。人的解放带来的是人的创造力的不断提升,因此,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功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一点,是现代性思潮对我国现代化道路的最大贡献。

现代性思潮的分化特点,又造成了我们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从社会思潮方面讲,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的传入,引发了对中国问题理解的不同视角,新启蒙主义、激进主义、利己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民族主义、精英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怀疑主义等,异彩纷呈。另外,对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重新发掘,又产生了诸如新儒家、新理学、新心学等新的思想阵营。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变化——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也必然带来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使我国原有的价值体系发生转变,促使个人主义和工具主义流行,而网络化、信息化向生活领域的深度渗透,也加剧了精神领域和价值系统的变动和不稳定。另外在30年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成为一贯的趋势,这也造成了利益主体和价值主体分化的结果。在这种分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利益群体,根据这些利益群体对社会资源和机会的不同占有,又产生了所谓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分,这些群体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方面必然持有不同诉求。总之,价值的多元化使我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姿态,从而避免了一种万马齐喑的压抑局面,但同时,也造成了难以形成合力的困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性思潮对理性的诉求,直接导致了现代科技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种渗透性要素,它必须渗透到实体性要素内,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促进了科技与生产要素的结合。首先,确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使科技工作者能够放手深入研究,同时,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善和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充分提高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放在首位,这些举措,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劳动者要素的结合。其次,通过制定专利法、科技成果转化法,保护和鼓励了发明创造,促进了发明成果的推广,加强了科学技术与劳动资料的结合。第三,推行政策促进不断发现新的劳动对象,并合理使用和有效改进已有的劳动对象,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劳动对象的结合。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国在农业、工业、航天,新能源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三 在现代化建设中反思现代性

中国建设现代化之初,其实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彼时,西方的现代化建设已在取得极大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重大问题,所以,西方已进入了反思现代性的阶段,于是出现了所谓“后现代思潮”。其实,从理论上讲,后现代思潮并没有脱离现代性的论域,所以卡林内斯库把后现代称为“现代性的第五副面孔”。因而,诸如哈贝马斯、罗尔斯这样的学者开始在现代性框架内反思现代性,提出了关于交往理性、公平与正义以及公共性等问题。同时现代性问题的凸显又引发了诸如女权主义、环境保护主义、民权主义等社会运动。可以说,现代性自产生之初,一直是喜忧参半的。作为现代性源头的西方社会尚且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作为学习者又岂能幸免,况且,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我们又处于末端,因此是缺少话语权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深化,“中国模式”被世界承认,同时“中国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然,这些问题中有诸如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世界现代性的共性问题,也有我们自身历史沿革过程中的特殊问题,诸如腐败问题、市场开放度问题、区域不平衡问题等。因此,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加上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等自然状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在现代化发展告一段落后再去反思现代性问题,而是应该在建设现代化的同时反思现代性问题,当然,国内学术界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尝试,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层面在制定政策措施的时候也力图在回应或预防这些问题,例如,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反思问题,才能积蓄面向未来的力量。

[1]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7-28.

[2]张曙光.现代性论域及其中国话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4.

[3]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78-143.

[4]赵敦华.超越后现代性:神圣文化和世俗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可能性[J].哲学研究,1994(11).

[5]秦晓.当代中国问题,现代化还是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4.

[6]宴辉.现代性语境下的价值与价值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40.

Impact of Modernity Idea on the Modernization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Yi Yonghong

Modernity has become undoubtedly one of the hot issues today.Because it is a turning poin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ory and the society.and to some degree,modernity would led to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real world and has been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road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modernity;subjectivity;reason;modernization

D616

A

1672-6758(2012)04-0033-2

衣永红,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应用伦理学。邮政编码:110847

Class No.:D616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现代性理性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