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培养研究
2012-08-15霍翠柳
霍翠柳
(滨州学院 外语系,山东 滨州 256603)
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培养研究
霍翠柳
(滨州学院 外语系,山东 滨州 256603)
为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迫切任务做出英语教学应有的贡献。本文通过对 1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实施访谈,希望了解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困惑和文化教学在中国非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提高非英语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策略。研究表明,目前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培养虽然存在不少困难,但是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采取积极的教学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基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还是可行的。
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
全球化不仅促进了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生存和弘扬提出了挑战。受索绪尔的符号系统论和结构主义的影响,早期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语言能力,主要涉及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语言系统本身元素;自从海姆斯(1972)在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以后,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交际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被认为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1]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目的语文化交际能力,也包括母语文化交际能力,即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本文以山东省的某高校为研究基地,通过访谈方式,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中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问题与方法
1.问题
(1)“你对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有什么样的评价?”
(2)“你认为你的英语水平提高了吗?
(3)“你是否希望改变目前英语学习现状”
(4)“文化导入应该与语言教学同等重要吗”
(5)“文化导入应该包括母语文化吗?”
(6)“你认为怎样能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
2.方法
该研究采用了半结构性集体访谈的形式进行数据资料搜集,采访时间持续45分钟,采取全程录音方式,采访结束后进行归纳整理,期望找到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策略。
3.被试
此项研究中,15 名大学生从英语学习的亲身经历提出了相关意见。
二、结果
1.学生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评价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缺乏满足感和成就感。学生认为自己进入大学后英语水平没有提高和有所下降的占到 62%(其中有所下降的竟然占到36.5%);对大学英语教学勉强满意和不满意的要占到54%;认为需要学的东西没学到的占到50.7%。[3]在承认自己没有学习英语动力的10种原因中,前两个就是“教学仅是高中的重复”和“教材内容单调过时”,分别占到 16.5%和15.3%。[4]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我们不仅要问: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怎么了?大学英语教育的方向在哪里?大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应该怎样教?教什么?为了解决这些疑问,笔者对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对于“你对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有什么样的评价?”这个问题。一名学生说:“迄今为止,除了考试能用到英语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用途,似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类考试。”
另一名学生说:“我的收获是记住了很多词汇、语法学得也不错,阅读写作能力还行,但我看不太懂一些英文版的专业书籍。”还有一名同学说:“我英语口语,听力都很好,词汇量也不少,但跟外教交流时,经常觉得力不从心,例如在外就餐,外教让我告诉他某种菜名,我却很难跟他说明白,真是郁闷。”对于“你认为你的英语水平提高了吗?”这个问题,有11名同学回答都是No,只有4名同学回答是Yes。对于“你是否希望改变目前英语学习现状”,所有学生都表示同意,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从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好像到达了一个瓶颈,进入了英语学习的倦怠期。缺乏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差。大学生渴望改变现状,目前的英语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二、文化教学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美国语言学教授萨皮尔(Edward 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柏默(L.R. Palmer)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5](罗常培1989:1)。
1980年许国璋在《现代外语》第4期上发表了《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一文,标志着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实践开始。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文化教学研究重点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目的语文化。90年代以来,在何自然,王宗炎,高一虹等著名学者的带动下,开始改变一元化倾向,主张“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双元互动。[6]刘润清在1999指出:“不仅要让学生懂些西方文化,而且也要懂得本民族文化,二者并重”[8]。2000年,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了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7]许力生在2000指出:“使交际双方能够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又能够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9]。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0]这一规定明确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目前的母语文化教学现状怎样呢?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采访。对于“文化导入应该与语言教学同等重要吗”这个问题,大多数被采访学生对文化导入持肯定态度,认为能开拓视野,了解异域风情,以便更有效的了解英美国家,还会使英语课堂更有趣。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化导入”中文化的理解主要是指目的语文化,而非中国文化。当问及“文化导入应该包括母语文化吗?”时,学生的反应不一:6名同学认为不需要,身为中国人怎么会不知道中国文化呢!只要学会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就可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但是另外9名学生认为不仅包括目的语国家文化,还应该包括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唯如此才可以实现跨文化交际有效交流。但同时表示,自己的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式的输入,希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适量,有计划的导入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式。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希望英语学习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使命。
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以便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名学生说:“首先要具有中国文化知识,其次才能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但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很少接触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方式,应在教材中、考试中、老师的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有的说:“目前,英美国家的文化在中国铺天盖地,学生身上穿的是国际品牌、口里吃的是洋快餐、耳朵听的和眼睛看的几乎都是国外流行音乐和流行大片,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外国的东西样样好,要想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的说:“目前的英语教学课时少、任务重,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靠课堂时间是不行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意见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一)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培养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传播人才
伴随着世界的全球化,我国在文化教学方面不仅要考虑引进,更要考虑输出。同时,文化推广是各国维护人类文明多元化的共同责任,也是一国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必然道路。可以通过在全球推广中国文化来促进文化输出,获得文化平等地位。但是目前各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很少,很多甚至不会说中文,很多不能透彻的理解中国人的沟通方式,而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几乎一无所知。这种“认知赤字”直接导致了对中国广泛而根深蒂固的误解。[11]为此,英语教学中力求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并重,文化教学中实现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并重;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减少英语技能课程比例,增加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课程比重,尤其是英语版的中国文化课程比例。合理规划英语教材:增加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比重,从目前的约5%增加到50%左右,实现与目的语文化的势均力敌。改革考试评估体制:减少对英语知识和技能考察的比重,增加文化考察的比重,尤其是中国文化考察的比例,以调动广大师生学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素质:不仅包括目的语文化素质也包括中国文化素质,用教师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个人鉴赏力和中国文化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爱国主义情怀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包括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英语教学所能做的就是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奠定畅通的语言中介。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让学生明了,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抵御母语文化被边缘化的有效资源。中华文化兴,则中国兴,中华文化衰,则中国衰。激发学生发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爱国主义情怀。学生把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就会积极主动广泛涉猎中国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中华文化的鉴赏力,同时通过积极查找资料,咨询老师和专家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使自己成为称职的中国文化传播使者。而不会盲目崇洋媚外,抛弃中国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追随者和传话筒。
(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生存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学会认知。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更多的是学会掌握认知的手段,使人具有不断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因为知识是学不完而用得完的。单纯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单纯靠课本也是不行的。所以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主张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整个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一核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去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不受空间限制而且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不再拘限于课本而是包括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和电视等。经过研究性学习这个过程,学生掌握了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他们可以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持续不断的获取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势在必行,社会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通行的国际语言,承载者沟通不同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在英语教学研究中,加强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培养是非常迫切的任务。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培养虽然存在不少困难,但是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采取积极的教学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基本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还是可行的。
[1] 苟丽梅,姜焕文. “母语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释[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7).
[2] 于海. 2006-2007年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综述[J]. 复旦教育论坛,2008,(1).
[3] 蔡基刚. 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J]. 外语研究,2010,(2).
[4] 刘丽,刘梅华. 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 外语研究,2008,(6).
[5] 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6] 高一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7] 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中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19.
[8] 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9] 许力生. 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1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11] 吴旭. 为世界打造中国梦[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G642.0
A
1008-7427(2012)04-0121-02
2012-02-18
作者系滨州学院外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