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落法则的大学生习惯养成思考
——以某大一学生退学经历为例
2012-08-15廖宇
廖宇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350002)
基于日落法则的大学生习惯养成思考
——以某大一学生退学经历为例
廖宇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350002)
本文以某大一学生退学经历为例,探讨“日落法则”对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影响,以期探寻帮助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工作方法,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日落法则;大学生;习惯养成;对策
一、案例简介
我院2010级某专业学生,入学三周后即连续旷课3次,究其原因,无非“爱睡觉”、“不想上课”、“不知怎么学”此类,同时舍友反映,该生习惯于表达“来得及”、“明天再说”等言语。在随后的观察了解中,辅导员发现,该生在学习上缺乏计划同时存在畏难情绪,自学习惯缺乏,容易厌学;而在生活上又缺乏自律性,如衣物堆积如山,书本狼藉,并且因为在宿舍吸烟、个人卫生问题导致舍友关系不融洽。虽然辅导员通过及时与该生交谈、加强纪律教育、安排班级团支书与其结对子、要求舍长督促并反馈该生宿舍生活包括是否吸烟、作息情况如何等一系列措施,从人文关怀和纪律约束两方面对其展开帮扶教育,但均由于该生在主观方面缺乏能动性和恒定性,逃避、应付情绪严重,遵守纪律多流于表面,导致其“在学习上基本靠应付”,“在生活上基本靠虚度”,结果入学第一学期期末考即补考5门,补考率达50%。
进入第二学期后,该生情况仍无改观,在与其交谈中其个人表示无法有效自控自律,实现从高中向大学的过渡,并因此提出休学申请。辅导员在与其家长沟通后,为其办理了休学手续。休学半年后该生最终办理了退学手续,重回高中复读。
二、案例分析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是人们按其公认的准则或规范,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思想教育途径,要求社会公民去遵守大家公认的准则或规范[1]。作为高校,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个体比拼早已由传统的智力、受教育环境等升级至非智力因素、逆境智商等新生代实力。保罗·斯托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了“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缩写为“AQ”),认为“AQ”衡量的就是一个人应对挫折、逆境的能力,而构成AQ的共有四项核心(CORE)元素,包括控制力(Control)、主动性(Ownership)、范围(Reach)和持续性(Endurance)[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代许多大学生表现出的是学习厌倦,玩物丧志,纪律松弛,寄生依赖,宿舍脏乱……[3]这些都是缺乏良好习惯养成的表现。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没有实现从高中灌输式教育和家庭的“计划经济”阶段向大学“个人承包”阶段的过渡,从根本上说缺乏习惯养成。这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客观上主要有以下3点:
第一,时代赋予了当代大学生特殊性。作为独生子女居多的一代,集家庭宠爱于一身,需要做的就是“长大”,但也因此形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在成长历练中形成自己的观念,特别是奖惩不力给习惯养成带来了负面效果。
第二,教育模式亟待改进。一方面本质上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导致学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配置不协调,衡量标准多以数字或数据作为唯一标准,严重忽略了同样重要的习惯养成;另一方面“脱钩”现象严重。在横向联系上,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教育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而在纵向上从小学到大学,教育衔接不协调,特别是初入大学的学子,习惯素养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社会发展带来了复杂多元的环境,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多样的娱乐方式、攀比的消费观念、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侵入大学生活,对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教学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主观上,当代大学生习惯于“快餐文化”,缺乏计划性和持久力,畏难情绪重,容易放松自己,原谅自己,易于满足,轻则得过且过,重则荒废学业。
三、日落法则的启示
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有句名言:“如果你今天能够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把它拖到明天呢?”这一理念便是“日落法则”。沃尔玛要求它的员工,当天的事情必须在当天做完,也就是说,要在日落之前结束当天该干的工作。这不仅体现了“今日事,今日毕”,更体现了尊重他人、诚信待人、精益求精的理念。日落法则给沃尔玛的全球经营管理带来了成功,对于大学生习惯养成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从表意上看,日落法则意即“今日事,今日毕”,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要把握好每一天的学习生活,解决好部分的、个体的、细节的问题,体现了执行力和约束力水平。
从内涵上看,日落法则不仅仅是表示在当天日落前完成任务,更可以理解为一件事或一个任务应有始有终,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这又在表意的基础上,考量了计划性和持久性。
从联系的观点来说,计划性、执行力、约束力、持久性是相辅相成的,是保证整体良好运行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大学生习惯养成的实施,不论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还是社交礼仪,日落法则都具有实际且深刻的指导意义。
四、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1.“软硬兼施”,严格管理。把规章制度和以人为本有效结合起来,对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要做到不偏不倚,执行到位,以此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灵活合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坚持加强修养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从身边做起,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学生们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规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变“进口”为“自主”。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优势,注重教育的具体化[4]。特别注意从大一学生抓起,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躬行实践,激发学生自信心,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从他律转变成自律,从“灌输”转变成自学,从依赖到独立,完成从不自觉到意志力控制再到自觉的蜕变,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实现自我完善。
3.营造氛围,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示范作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如宣传栏、班会、辩论赛、团日活动等,让学生互动参与,培养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给予正确诱导和影响,熏陶他们的情感,使之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从而可以有力地促进他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不断完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学习,刻苦钻研,遵守纪律等良好行为习惯。
哲学家费希特也指出,教育首先是培养人,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习惯养成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使之科学化和条理化,最终形成良好习惯,为顺利完成学业乃至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刘志华.浅谈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J].新西部,2009,(5).
[2] 樊蓉.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逆境智商[J].职业技术,2007,(18).
[3] 钦建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性格形成[J].江苏高教,2008,(1).
[4] 刘秀兰.对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4).
G641
A
1008-7427(2012)04-0059-01
201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