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2012-08-15霍晓静

关键词:源域句法隐喻

霍晓静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霍晓静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认知;隐喻;概念隐喻;大学英语教学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从认知角度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词义的演变、句法的成因、语篇的连贯进行解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

许多如Lakoff,Johnson,Richard以及Kittay等哲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心理学家都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或者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饰手法,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人类的认知现象和一种思维方式,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在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方面,提出了隐喻应该被视为二语习得的高级目标。

一、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

1980年Lakoff&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以“概念隐喻”形式提出了隐喻的认知理论。Lakoff认为:“我们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日常概念系统,其本质基本上是隐喻性的”[1]隐喻无处不在,“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2]。这种新的隐喻观否定了将隐喻仅仅视为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段的传统看法,指出了隐喻实质上是人类思维与认知的首要方式。简而言之,概念隐喻是参照一个知识领域去理解另一个知识领域的过程,是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一组映射。源域通常是熟悉的、具体的实体领域,目的域通常是不熟悉的、难以定义的抽象领域,隐喻就是这两者之间的桥梁,是客观世界与人的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的确,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概念来认识、思维那些陌生的、无形的概念,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正是Lakoff提出的“概念隐喻”论的内涵。可见,人类的认知体系首先是一个充满隐喻性思维的体系.而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能以已知喻未知,以简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

二、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观点

Lakoff and Johnson开始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该理论的三个最重要要素是源域、目标域和映射。Lakoff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及意向图示诠释隐喻。概括起来,概念隐喻的主要观点是:

(1)隐喻具有普遍性。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2)隐喻具有系统性。一个隐喻概念可以产生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而不同的隐喻概念有共同构成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人们的言语和思维;

(3)隐喻具有认知性。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Lakoff所提出的“理想认知模式”就是从认知域构建出来的认知结构完形;

(4)隐喻通过将源域的图示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来理解目标域。因此,源域通常比较具体易于理解,而目标域则比较抽象,相对难以理解。

当然,这种映射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恒定原则”的制约。该原则的内容是“隐喻映射以一种与目标域的内在结构相吻合的方式保留了源域的意象图示结构”(蓝纯,2005: 116)[3]。例如,在love和journey这两个概念中,love很抽象,很难准确描写;而journey则较具体,人们往往有旅行经历,知道在旅途中有美景也会有困难,旅行者须互相帮助互相搀扶才能渡过难关。正如相爱的人要患难与共才能幸福到老。当然,旅行中也有人会畏难退缩,不能坚持走到终点,这也正像失败的爱情或婚姻。journey这一形象具体的事物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体验love这一抽象概念。我们可以用如下图式简单分析:

源域—目标域

旅程—爱情

旅行者—相爱的人

起点—爱情的开始

美景—爱情的甜蜜

困境—爱情遇到的阻力或相爱的人的纷争

中途退却—放弃爱情

目的地—携手到老

也正是基于这种映射关系,在英语中有如下表达:

Love has been a long,bump road.

The two are at a crossroad.

The relationship is a dead-end street.

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三、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语法、语篇教学并非相互离散,如果我们把概念隐喻理论引入这三方面的教学,可将这三方面的教学纳入到统一的人类认知体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汲取隐喻研究的成果,详尽地揭示各种语言现象背后的隐喻理据,使学生对外语的习得不仅仅耽于字面意义,更应理解其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概念系统,帮助学生把零散的语言现象通过隐喻组织起来[4];进一步通过对概念系统的同化、适应和平衡过程来掌握目的语语言规则及语篇构建规律。将认知隐喻引入语言教学不仅引导学生借助已知概念及概念系统,推及其他未知领域,以加深对于外语概念系统的理解,使得学生的语言产出不再单一枯燥而是充满目标语文化蕴含,减少不地道现象,而且还能在发现中体验乐趣,变“苦学”为“乐学”。笔者结合自己近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联系实际讲授常用的概念隐喻

教师可通过收集来讲授诸如“TIME IS MONEY”,“THE WORLD IS A STAGE”,“LIFE IS A JOURNEY”等概念隐喻,并督促学生背诵,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常用概念隐喻形式的教与学,使学生对隐喻的形式和特点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理解这些概念隐喻支配下的隐喻常规表达。

(二)选择英、汉语有显著差异的隐喻作为教学重点

显著差异处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盲点,教师可通过剖析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概念隐喻,并进行归类整理,以提高母语与目标语在认知隐喻上差异性的敏感程度。例如:(1) You make my blood boil.(2)Simmer down.这两句背后隐藏着一个概念隐喻:ANGER IS HOT WATER,但汉语当中不存在这样的说法。根据人的身体体验,生气时人体体温会上升,所以在英语中anger与hot water相联系。而汉语中不用“热水”来比喻“愤怒”。原因在于中国人信奉阴阳之说,水属于阴,阴与冷(而不是热)联系在一起[5]。再比如在汉语中常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和大量产生.而英语中用的却是“mushroom”,因为英国不出产竹子,蘑菇倒是繁殖茂盛。可见,通过这种隐喻对比的方式来讲授文化.无疑会使教学更加深入浅出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三)在词汇教学中,应用概念隐喻帮助学生记忆词义

根据隐喻理论追宗溯源,可以快速有效地记住同一单词的不同含义,更好地理解各种含义之间的联系和词义的发展规律。人们对金钱的态度为例,英语中有这样的隐喻表达如“spend money like water”。由此可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概念隐喻“MONEY IS WATER.”。在汉语中表达为“挥金如土”。中西方语言表达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我们从同音同形意异词bank即可对此有清楚的认识。Bank的基本意是“堤、岸”,和“银行”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堤、岸储water,银行则存money,河中的水流为current,银行的流通为currency,水可流动(flow),与之对应的money flow的是“货币流量、资金流量”,melt表示“冰的融化”,melt表示“换成现金”,水可结冰(freeze)资金、帐户也可以冻结(frozen capital,frozen account),这样学生从一个单词bank就可以联想到许多单词,并记住它们的词义。通过一个概念隐喻,可以联想到很多词,同时根据词的原型意义可以联想到更多派生意义,这是扩充词汇量的两个方法。

(四)在语法教学中,剖析句法现象的隐喻成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句法现象

传统句法教学往往把句法解释成生硬死板的形式框架,脱离人的认知模式和语言文化背景,句法学习主要依赖死记硬背与机械操练。而隐喻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整体上是隐喻性的符号,用隐喻可以解释句法现象。比如,怎样解释在词组adapt…to中为什么要用介词to做目的状语?隐喻是不同域之间的映射。这种映射遵循“不变原则”,即以与目标域内在结构相一致的方式,保持源域的认知布局——即意象图式结构。所以adapt表示“改变某人某物以适应某种要求”时,它在我们的大脑中激活的是起点(某人某物)一路径(改变)一目的地图式(适应某种要求)。这个意义是将这个图式从具体空间领域向抽象领域映射的结果,因此保留了源域的意象图式,而to是表达目的地的最典型词语。意识到句法现象的理据性,把句法现象看成一个开放的、与其他语言现象相通的体系,可以使句法学习不再枯燥,并且能加深对句法现象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五)在语篇教学中,分析隐喻在语篇构建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构建语篇的能力

隐喻具有表象性、情意性,加之内容的丰富性与解读的自由性,分析语篇内出现的概念隐喻内部和概念隐喻之间的连贯性,对提高理解能力和培养写作中英语思维方式都是很重要的。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八单元section A第一段:

No satisfactory way exists to explain how to form a good idea.You think about a problem until you’re tired,forget it,may be sleep on it,and then flash.When you aren’t thinking about it,suddenly the answer arrives as a gift from the gods.

这段语篇中蕴含着一个概念隐喻,A PROBLEM IS A REGION IN A LANDSCAPE(问题是美景中的一个景点),这个概念隐喻隐含着以下隐喻:思考问题就是在美景中探索通向该景点的路径(INVESTIGATING A PROBLEM IS EXPLOR-ING A LANDSCAPE),答案就是这个景点的小径入口(ASOLUTION TO A PROBLEM IS AN APPROACH TO THE REGION),灵感是向你走来的向导(IDEAS AREGUIDES MOVING TO YOU),他的身影在远处,因为有各种障碍物而时隐时现,当你正苦苦找寻他时,不经意间他来到你面前,指引你出口的方向。景点、路径、入口、向导就被映射到关于问题的提出、对问题的思索和解决上,并由way,sleep on it,the answer arrives等结构形成了语篇连贯。该语篇的展开和隐喻化的过程并行不悖:隐喻需要语篇展开过程中显示的经验作为基础,而语篇需要借助隐喻化过程中landscape的意象进行经验陈述和理性思考。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作者的隐喻思维过程。在经验的联想和隐喻形象所激发的图式结构知识的相互作用下,语篇便在宏观上取得连贯。揭示篇章中的隐喻连贯,能使艰涩的语言变得容易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他们辨别中式英语与地道英语差别的能力,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使语言输出更加地道。

综上所述,将概念隐喻引入认知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语言学习和理解的新方法,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隐喻认知教学生动形象,既能合理解释大量语言习惯.又有助于学生透过文字表层把握语言深层内涵,捕捉蕴含的文化信息。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词义的演变、句法的成因、语篇的连贯进行解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

[1]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In A.Ortony (ed.).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 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1): 48-52.

[5] Ning Yu.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11-56.

Key words:cognition;metaphor;conceptual metaphor;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bstract:Metaphor is not only a rhetorical device but also a cognitive means and an important cognitive tool.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Lexical meaning expansion,syntactic structural forming,and discourse building are related to metaphorical cognitive mode.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metaphor improves the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amuses learners’interest and develops the think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HUO Xiao-jing
(Suqin College,Suqian Jiangsu 223800,China)

H319.3

A

2095-2708(2012)06-0177-03

2012-04-15

猜你喜欢

源域句法隐喻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可迁移测度准则下的协变量偏移修正多源集成方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