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2-08-15林剑萍
林剑萍
(福州大学 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
1 教学过程管理模式的纯理性倾向
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对行为的严格监督以及推行打分评估管理的模式.虽然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正面的效应,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此模式下也有所提高,但是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是极其明显的.
1.1 该模式主要从上部施压,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在所有社会组织里,都有自己的纪律、监督力量,纪律和监督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将外部压力转变成内部动力才算得上是最有效的管理.教育在脑力劳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脑力劳动.其主客体都是人.所以,教师只有把自己的心灵变得美好,把自己的人格塑造高尚,才能对学生的心灵和人格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效果.这样教师也能有更为积极的教学热情,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才能有质的变化.
1.2 过分监督不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的创造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大部分的高校管理者都有着同样的认知,即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教师在教学上的更大的创造性的发挥进行激发和引导.事实恰恰相反,教师的逆反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其教学质量达到最大值的严重阻碍,而过分的监督会激发其逆反心理的出现.与此同时,长期下来,教师并不能理解和支持这种监督,最后,失去原有的作用.
1.3 打分评估可以促进教学工作发展,但不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
其主要表现在,打分评估不是客观的,带有主观情感,校系两级对教师的评估,也往往只是对教师讲课其中的一堂课进行评估,教师在准备这堂课时也做了各方面的准备,所以,这种方式的评估是片面的.对于学生的打分评估的主观色彩也很强烈,例如学生的思想水平,学习习惯,阅历,兴趣爱好,对教师的感情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打分评估在学生看来仍然是在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在打分评估执行的时候,教师对教学形式会更加重视,特别是对评估者习惯的教学形式的重视,相反,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内容,如教学效果的成效的取得,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进行,都是学生应该加强训练达到提升目的的.所以,打分评估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不会太积极.
总之,高校教学管理应该不断加强控制和监督,调节好与教师的关系,促进教师主动、积极的教学.应该对教师打分评估的方法加以完善.
2 考试管理的非理性倾向
考试是对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评价和检查的有效手段,因此,考试必须具有公平,公正,客观,理性的特点,严格按照考试的标准来进行.但目前高校中考试管理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非理性倾向,这对于考试的功能和目的严重进行了贬值.
2.1 试卷批改的主观性强
当前,很多学校为了加强考试的保密性,增加考试的作用,他们都建立试题库.但是由于,很多阅卷教师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去批改试卷,在卷面分上很不公正,也没有严格标准,很多教师送分给学生,也有为了达到校方所得到的“正态分布”结果,送分给学生.
2.2 考试的零淘汰率
一些国外大学的严进严出和宽进严出的政策,所以考试的淘汰率是非常高的.这种形式非常严格的出口和自学考试相同,所以具有较高的淘汰率.但在我国的全日制高校教育中,其淘汰率是非常低的.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下往往能够通过补考来达到通过的目的.
2.3 考试的评价功能丧失
某些中学中,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往往以学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参考来进行评价,这种情况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论证.而学生进入大学后,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将不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效果的范围内,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打分评估被称为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效果的好坏.严格考试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严格考试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3 没有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3.1 没有统一的校际间综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手段
国家通常会对全国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公开排榜,而判断高校的好与坏也是取决于其高校的科研成果,北京大学被大部分人认为是教学质量教高的高校,他们主要是通过判断从两校间的名气,而认为其教学质量高,实质上,高校名气大和质量高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学校之间没有对教学质量形成相应的评比标准,会使得各高校之间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随之减小,从而没有足够的意识来提升教学质量.而考试在填报志愿时,考虑的也只是其高校的名气,对教学的质量不了解,所以,学生和高校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和知识经济挑战下的竞争力是极其微弱的.
很多高校中,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并没有在同样受重视的层面上.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学质量的好坏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科研水平反之.比如在高校中设置教学质量排行榜,则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虽然可以在同级,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毕业生之间进行毕业论文奖率,论文发表率,考试成绩等的评估,但很难在高校建立起评估质量标准.人才成功率也被称为是他们的评价的标准,所以有必要对成功及成功率建立相应的标准,而对其建立相应的标准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成功需要时间,所以统计成功者也是非常费时的事情.此外,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价产生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3.2 同级同类学校间缺乏对相同课程统一的测试标准和手段
在计算机和英语这两门课程上,有着统一的国家标准来作为参照,所以,很多高校的学生和教师就对其非常重视.其成绩的优劣也意味着学生成绩是否优秀,通过率高的学校,也就意味着其高校的教学质量高.因此,学校和教师对其他课程的重视度就相对比较低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课程测试标准,任课教师不重视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和教学素养进行教学.从这一角度看,建立统一的课程测试标准可以提高高校对课程的重视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同课程的统一测试标准和手段的缺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如下:高校教师的教学没有实际意义,其劳动价值更不能被社会和学生所尊重,更不可能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正如马斯洛的理论,被他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没有这两种需要的满足,教师不可能有成就感.就比如,中学教师比较被社会和学校尊重,这是因为中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学生高考录取的成功率,若成功率高,教师也会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其各方面待遇也会容易得到提高.而高校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努力和回报没有办法形成正比例,其原因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而高校普遍对教师晋升的标准的评定是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而不是其教学成绩.所以,对各类高校统一课程标准的建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4 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张皮
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中并没有紧密的联系.教学管理的人事安排主要是校长,教务处,教师等,而学生管理主要是由学生会和辅导员来完成.这两个管理系统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例如,管教学的教师常只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个性特征,没有足够的了解,新任教的老师,不熟悉学生,因而记不住学生的名字.而目前高校常用的对学生进行的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其主要以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不出问题,并没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有任何帮助.
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必须有一个协调,相互促进.首先,学生管理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概念.专家认为,提高学生的文化,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学生管理.新概念的主要校园文化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二是提高集体的活动和检查评比的质量标准.适量的集体活动,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减少检查和评比,提高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以便它可以更自主学习.三是班主任和主要课程辅导员应加强合作.经常在班主任在职教师中进行任职.作为一名教师,也担任辅导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同时,辅导员也可以教师和教学,讨论教学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教学工作.
[1]田海霞,卢佳颖.弹性学分制下普通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完善[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138 ~138.
[2]于晓红,解希静.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J].学理论,2011,(27):166 ~167.
[3]张笑涛.对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7,(8):119 ~120.
[4]李微微.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5):225 ~226.
[5]陈建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浅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