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

2012-08-15王黎燕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网络课堂广电

王黎燕,曹 林

(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论网络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

王黎燕,曹 林

(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网络课堂直观友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多种方式提供信息的强大功能,为教学模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广电专业自身的实践性、时新性和外向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课堂在广电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大有前景,这包括打通课堂与业界之间的壁垒、提供充分的交互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其创作灵感。

网络课堂;传统课堂;广电教学;辅助性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网络课堂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成为一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认为“媒介即讯息”,即真正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的不是媒介上所承载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信息,而是承载这些信息的媒介;不同的媒介决定着某个时代的媒介使用者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以电脑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正在改变和冲击着全世界传统的教授模式。这种影响对大学的教学工作尤为直接、快速,效果也更为明显。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广播电视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也随之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现代教学模式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广电课程自身所具备的突出特质——实践性、时新性和外向性找到了一个得以承载和实现并且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辅助、紧密融合的优质平台,从而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可能。

一、网络课堂的功能和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开设网络课程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大学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公司纷纷设计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或培训,开发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来管理教学,开发各种工具来组织教学活动。网络课堂以独立应用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两种方式横扫传统教学模式,几乎涉及到各个学科和专业。网络课堂除了其基础的功能和特点之外,自身所具备的立体性、多面性、灵活性、庞杂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在各领域的教学中会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重和不同方式的应用。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网络课堂的基础功能和特点,这是寻找与广电专业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

1.网络课堂能够提供界面友好、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凭借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化设计,网络课堂简洁友好、形象直观的界面,改变了教科书、板书,甚至PPT课件的单调、单薄、拘囿又不便检索和查找的静态和半静态特征,成为内容简洁、类目清晰但信息容量大、获取信息高效便捷的动态界面。这种界面的动态感,来源之一是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过程中无处不在、灵活多样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等多种形式。这不仅保证了教师的引导性和指导性信息与学生的个性化和回应性信息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和分享,也保证了学生之间平等化和多元化信息的交流和分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曾传受分明的地位界限,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对于老师而言的被动性和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的封闭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励其协商会话、协作学习。

2.网络课堂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冲击,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信息的多符号化、丰富性和时新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形式的单调性、信息量的有限性和内容的滞后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激发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这一点也与广电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职业需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3.网络课堂是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技术平台。20世纪后半叶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为代表的“教与学”理论构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盛行。我国尊师重道、视老师为绝对权威的文化传统,加之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长时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和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至今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网络课堂的出现和应用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纠偏和矫正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现实的可能性。因为网络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要素,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特点及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冲突

广电专业的课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基础知识类的课程,主要包括广电工程技术、新闻摄像、专业史论知识、基础新闻写作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为更专业化的学习提供了基础。第二个层面是体现广电专业实践性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光电新闻采制、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制作、广电栏目编辑等方面的课程,这是培养广电人才的关键部分,也是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的前提。第三个层面是能够把前两个层次中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充分融合起来的综合课程环节,主要包括专题片制作、纪录片创作和广播电视专题研讨。这一层面是更高层次的实践环节,也是最能体现广电专业综合培养目标的部分。从广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强烈的实践性、与社会实践高度同步的时新性和与整个社会生活密切相连的外向性。而这些特点与注重系统的理论教授、学科知识更新相对滞后和时空上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构成了一系列矛盾。

1.实践性与理论性之间的矛盾。广电专业的课程中除了专业史论知识之外,其他所有的课程都具有强烈鲜明的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而我国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是以系统化的理论灌输、从书本到书本为特点,与现实社会相互隔离,处于脱节状态。这就造成了广电专业所学技能在校园和课堂中可供发挥和使用的空间十分有限。尽管各个高校的广电专业都开始重视其实践性,采用定期实习、请业界人士授课等多种方式来满足学科需求,但就课堂教学本身而言并无太明显的改变和突破。

2.时新性与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广播电视行业本身是个与时俱进、与生活同步、时时更新的动态感强烈的行业,无论是从广电节目的制作技术、制作理念层面,还是节目的表现样式上都日新月异,甚至千变万化。这就决定了相关理论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动态体系。但实际情况是广电专业的教科书以及相关理论的更新总是严重滞后于业界的实践。而老师在课堂上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所做的努力,如结合最新的案例和业界发展的最新动向来讲授相关知识,因受到时间限制也是非常有限的。

3.外向性与封闭性之间的矛盾。广电专业的外向性与它的实践性和时新性的特点密切相关,更是一种专业思维方式——它需要学生和从业者时时把目光对准自身之外的世界,学会把自己融入社会和生活,从中观察、思考、提取,并用专业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个人对社会和生活的见解。从事广电行业,用冰冷、机械的设备仪器创作出活色生香的作品,将技术转化成艺术,更多依靠的不是技术能力本身,而是外向性的思维方式。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却用围墙、教科书和时间段切割了广电专业的外向性特征,把外面无限的世界浓缩成小小的课堂和静态的文字,从而限制了学生视野和思维的开阔性。

三、网络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有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种种不足,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调控和把握教学进程、教学方式,并和学生之间有直接的情感交流和互动。网络课堂虽然可以在多个方面突破和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在资源共享、跨时空互动上独占鳌头,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资源庞杂丰富反而可能会让学生淹没在强大的信息流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学教法等个人特质很难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等。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用网络课堂辅以传统课堂教学,将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必然能在广电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网络课堂在广电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打通课堂与业界之间的壁垒,打破课堂的“孤岛”状态。从理论上讲,网络课堂可以随时更新,有着几乎可以容纳无限量信息的能力,与无限大的外部世界及无限量的外部信息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使之能够成为承载起对外部世界的多符号化、多方位的动态反映。因此,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需要,经过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编排后,可以把一个相对完整的“广电业界”搬入“网络课堂”,从而突破传统课堂空间上的封闭性、时间上的碎片化、理论体系上的滞后性等不足,为师生架起一座能够随时“走出去、走回来”的桥梁。

打通课堂与业界之间壁垒,方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利用好“外部链接”。下面以《专题片制作》网络课堂为例来分析。这门课程的“外部链接”中设置了外国百部经典纪录片、中国百部经典纪录片、最新纪录片、纪录片导演、电视纪录片专栏、纪录片界动态等共计七个板块。其中“中、外百部经典纪录片”的每部作品都由文字介绍(包括主要内容、拍摄风格、艺术特色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和视频链接两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在教师或教材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直接欣赏作品、并随时在讨论板块中发表观感。“最新纪录片”在形式上与中外经典纪录片完全相同,但更具时新性,紧跟业界创作形势,推介了最近几年最有影响力、最成功或有争议的中外作品,如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拍摄的《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中央电视台与英国BBC合作的《美丽中国》、英国BBC于2011年播出的《中国人来了》《本·拉登之死》以及2012年最新的由中国摄制的《索马里真相》《舌尖上的中国》,等等。这个板块以及与其相配合的讨论板块一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板块之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对外界的高度敏感。“纪录片导演”和“电视纪录片专栏”是教师把搜集到的纪录片创作者的微博、博客、QQ空间、电视纪录片专栏的网络链接等信息发布出来,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和节目,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与创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如不少学生从网络课堂中获得《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的微博后,纷纷加了关注,和诸多网友一起参与到《舌尖》热播之时的微博大讨论中,这是课堂讨论中无法比拟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和主动式的学习。“纪录片界动态”这个板块以文字介绍和图片说明为主,搜罗的是与纪录片和专题片界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件,对学生完全开放,由学生进行搜集和上传,然后由教师把关和调整。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融入现实、关注现实、思考现实的兴趣和能力。

2.超越身份和时空的界限,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互动。在网络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实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在很大程度上被网络课堂代替,从而变成了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组织者和控制者;在网络课堂中,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变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网络课堂之所以能够实现前述目标,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其全方位、立体式的交互性。

首先,网络课堂的交互性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无障碍交流,有力弥补了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中时间的有限性和范围的局部性等不足,让师生之间随时随地地交流成为了可能;其次,这种交互性是一种全方位的互动,不仅限于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同样充分,从而使网络课堂成为学生之间共同学习、互通有无、彼此切磋和借鉴的有效途径;最后,更重要的是这种交互性改变了师生原有的地位和关系,教师的强势地位被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强化,少了“权威式”的传授和灌输,两者实现了相对平等、彼此尊重的交流关系,这对于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专题片制作》网络课堂中,用多种形式来发挥交互性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包括讨论话题、小组协作和师生一对一的指导三种基本形式。“讨论话题”中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设置了教师指定经典作品赏析、自选作品赏析两个板块,既能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对经典之作进行透彻解读,又可为其兴趣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小组协作”对于广电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高效的功能,因为拍摄一个作品需要前期策划和准备、中期的采访和拍摄、后期的编辑和制作几个环节,往往是以小组合作、组员各有分工的形式完成。现实中作品拍摄的协作分工,首先容易出现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密切配合的现象,采访和拍摄素材不能满足后期编辑需要,后期编辑和制作又不能符合最初的创意和策划要求等;其次是各个小组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各自为政,不能形成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而“协作小组”通过每一个组员和每一个组对自己作品的进展程度、出现问题、后期预想的时时“播报”和更新,带来了最大程度的有效合作和彼此借鉴,使得作品能够快速、完美完成。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相应的板块中自由谈论自己及所在组的摄制经验、教训、碰到的障碍、克服的方法等,挂上自己拍摄过程中的照片及正在制作当中的半成品和已经制作完成的作品。网络课堂中用学生自己的实践和成果激发其学习和创作的冲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师生之间一对一的指导和交流,主要是通过电子信箱、即时信息这样的形式,是网络课堂的多种交流形式中最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尊严维护的一种形式,主要针对的是在学业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应付了事的学生,以关切的态度来督促其行动。

3.让自主学习成为主导力量,为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提供温床。网络课堂正是基于与社会现实的同步性、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和交互的充分性等特点和优势,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提供了实现的技术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课堂上所体现和实现的要义和精髓所在。当然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需要教师快速调整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主导者的作用,提高对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在浩瀚无际的信息洪流中的信息筛选和信息处理能力,并能够用适合信息社会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情感和人文的沟通和交流。概括而言,在《专题片制作》网络课堂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知识累积过程中碰撞出创作的灵感火花。

首先,把传统的教学内容一览无余地搬上网络课堂,这不仅包括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所有的教案和PPT课件、相关的参考书目和资料,还包括在不同阶段需要学生必须完成的作品及具体要求和要实现的目标。这样学生对自己在什么时间需要学习什么、能学会什么、如何学会等能够了然于胸,并做通盘考虑。因此,个别学生会按照已有的信息提示有计划地超越教师的既定目标,为自己设置一些额外任务,从而为有目标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和空间。

其次,把网络课堂变成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做网络课堂中的主角。这需要教师合理布置任务,如开辟由学生上传“业界动态”的板块,培养其定期关注和思考专业信息的习惯;教师要科学地设置讨论话题,既不能偏离专业培养的总体目标,又不能拘囿于此,既要照顾到核心理论和经典旧作,又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让学生能充分运用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要负责找到结合学生普遍兴趣和专业培养需要的“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辟专门的板块让学生讨论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采访、第一次拍摄、第一次做演员、第一次做后期制作等,不仅引起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而且传递了一种身为未来的广电工作者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后,教师要做好网络课堂和传统课堂之间的延伸、交叉和协作工作。在传统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可以把课堂讨论、课下预习、课后总结等环节“嫁接”到网络课堂中,维持学习的连贯性;同时,可以把网络课堂中的精华帖子和言论整理出来,在传统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和点评,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网络课堂展示自己的兴趣。这样,通过网络课堂对传统课堂的辅助性应用,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维持学生不间断学习、思考的状态,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118-119.

[2]张志刚,常芳.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J].前沿,2008,(2):55-57.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

On the Complementary Application of Online Classroom in Broadcasting and TV Teaching Practice

Wang Liyan,Cao Lin

The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online classroom and the powerful function of the online classroom can offer an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ode,motivating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s well as students'aptitude of self-learning.Their practicality,timeliness and extrover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fessional determining the network classroom are auxiliary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teaching of radio,film and television,this includes getting through barrier between class and the industry,providing full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cultivating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nterest in study,stimulate their creative inspiration.

online classroom;traditional classroom;broadcasting and TV teaching practice;aid application

G434

A

1673-1573(2012)03-0117-04

2012-05-28

王黎燕(1978-),女,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曹林(1968-),男,江苏南通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新闻摄像、电视制作。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新闻网络课堂广电
再续华教使命,网络课堂传佳音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提高策略探讨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情与理分析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模式的利弊分析
广电巨贪借改制谋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