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伦大道及其生态思想探析

2012-08-15苗泽华杨晓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君臣父子夫妇

苗泽华,杨晓铮

(1.石家庄经济学院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2.河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0)

五伦大道及其生态思想探析

苗泽华1,杨晓铮2

(1.石家庄经济学院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2.河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0)

传统五伦源于上古尧舜禹时代,并以婚姻而建立血亲关系。它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伦理规范为纽带从家庭、家族、氏族扩展到国家、社会和自然。五伦源于古人对“天地人合一”及其自然之道的认识,以仁心与睿智界定了人与人之间“两两的义务与责任”,从而构建了“仁”的道德规范,其是家庭和睦、氏族和气、社会和谐的基础。当今,随着全球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了,但五伦大道所折射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仍具有深远的生态意义。

五伦;关系;生态思想

一、五伦涵义及其生态意义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了三位仁慈爱民的圣王尧舜禹,传说尧帝就非常重视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相处。“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此处的圣人,就是古代的圣人尧帝。尧帝在位时,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出了五伦关系,并委任有贤德的大臣契(人名,尧帝时期的官员)担任司徒,在人群与各部落中推行五伦及其教化,以便形成仁善的家庭关系与社会风俗。后来,继位的舜帝(以孝悌著名)、禹帝(以治水有功)继承了尧帝的五伦思想,并加以实践推广。周朝的周公、春秋时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孟子等都继承并弘扬了古代的五伦关系。

齐景公曾向孔子问政,孔子则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1]只有君臣、父子各行其道,各尽其责,家庭才能和睦,国家才能昌盛。孟子非常推崇尧帝的五伦之教,并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南宋时期的朱熹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儒学大师。他创建和振兴了四大书院中的两大书院——白鹿书院和岳麓书院。朱熹亲自为白鹿书院制定了一套学规。并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定位“五教之目”。所谓五伦,即古人所谓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伦关系。[2]其中,忠、孝、忍、悌、信为五伦关系的基本准则。

五伦关系不仅在古代,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伦理与生态意义。所谓“生”反映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人”在“土”上则为“生”(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生”反映了人与土地的关系,人离开了土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人死了则入土为安。中国人从五伦到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再到木金火水土之五行,以及人体的肝肺心肾脾之五脏,不仅反映了人体自身生态运行的和谐与统一,而且还反映了家庭、社会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运行规律与和谐之道。[3]《易经》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4]五伦关系是从人伦上反映天道、地道,揭示天地人合一及阴阳、刚柔、仁义的本质。因此,表面上看,五伦之道揭示的是人伦关系,实质揭示的是天地自然之道,不可不深察之。五伦关系的现代生态意义有三:一是五伦关系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其关系反映了自然规律,属于“道”的范畴。和谐的五伦关系需要一定的行为准则,而这些准则是人们长期对“道”的认识而形成的行为规范,称为“德”。因此,人通过修养身心不仅能达到自身阴阳平和,而且有利于构建和睦的家庭关系和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扬善抑恶。可以说,五伦大道是自然规律,在五伦大道中遵循天地之道是根本,这也是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二是以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为核心价值观的家庭伦理是组织(包括企业等组织)持续、国家昌盛、社会和谐的基础。三是由家庭伦理引申出来的君臣有义、朋友有信等社会伦理,不仅是构成社会稳定协调的基础,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天地人合一的价值取向。

二、从父子有亲到仁民爱物

“父子有亲”是五伦的第一伦,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以父系为中心的家庭、家族、氏族及部落的血亲关系。“父子有亲”揭示了人伦中上一代与下一代的血缘亲属关系(即血浓于水),包括父子、父女、母子、母女等亲缘关系。“父子有亲”反映的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之“仁道”,“父子有亲”作为五伦之首,使孝悌成为五伦的核心。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父之实,从兄是也。”孟子还强调“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等。事亲、尊亲、孝亲成了人伦中最高的道德表现。遵守了尊亲孝亲的道德准则,自然能实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盛世。孟子认为人性是天赋的,上天至公无私,而天地孕育的人,其天性是本善的,孝悌则是人天性本善的体现,是生而具备的。

父子伦理关系的准则是“父慈子孝”,这体现了父母这一辈和子女这一辈双方的义务与责任。父母最大的责任是慈爱子女。在佛教中所谓“慈”就是给予快乐,所谓“悲”就是拔除痛苦。快乐是人生幸福之基础。这种快乐不是父母对子女的私爱,而是源于至善的天性,以仁爱育人,教人善道,使人心向善,则内心快乐,反映出来就是法喜充满。快乐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谓从“仁民”到“爱物”到“众生平等”。子女最大的责任是孝顺父母。“孝”是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子女的“子”字,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合成一体叫“孝”。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我们先分析“老”字的结构,“老”字下面是“匕首”的“匕”,当人年老体衰,身心疲惫,若再有病魔与心魔缠身,就像坐在刀子上一样痛苦不堪。而“孝”字却将“子”替代“匕”字,一字之差,老人的身心是愉悦的,痛苦与辛酸自然变成了快乐与幸福。“孝”是指孝养父母,顺其心意,这包括物质、精神两大方面(还包括孝身、孝心、孝志三个层次)。孝养父母是每个做子女的责任,这个责任重于泰山。林则徐在五十大寿时所作《十无益》中的“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就道出了孝道与悌道是根本。父母对子女的爱叫“慈”,子女对父母的爱叫“孝”。“上慈下孝”体现了上一代与下一代双方的责任及人的天性。

慈孝文化扩充到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尊老爱幼的风气与习俗,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促进人对生命的尊重,对万物的仁爱。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荀子曰:“夫义者,内接于人而外接于万物者也。”仁民爱物是“由己推人”的“恕”道,是爱心与尊重的从亲人到万民到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扩展,体现了“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萌芽。

三、从君臣有义到众生平等

君臣之道是人伦中非常重要的,它从父子等家庭伦理上升到国家与社会伦理。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在国家及社会中君臣关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君臣有义的前提是君仁臣忠。韩非子则认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在君臣之道中,君要心存仁慈,知道礼让,才能赢得臣的忠诚。孔子倡导的“仁者爱人”的“仁”是一种理智的爱,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两两关系的纽带。“仁”有几个层次:自爱;爱父母;爱家人;爱亲朋;爱属下;爱企业;爱国家;爱人民;爱众生。由爱己到爱人爱物爱自然是境界不断提升的结果,爱的磁场由近及远,力量往往越来越小。境界提高了,爱的意念强大了,力量才能增大。爱以尊重为基础,理智的爱是建立在礼义与道义基础上的。臣对君要忠诚,所谓“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孔子一生提倡忠恕之道,其实“尽忠易,而行恕难”。魏征作为唐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地要求唐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唐太宗曾问魏征道:“何谓良臣、忠臣?”魏征曰:“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许慎在《说文》中曰:“君,尊也。”《仪礼·子夏传》曰:“君,至尊也。”在封建社会,君就是皇帝、天子。当今社会,封建社会的君主与臣属关系不存在了,但天地人之间的君臣之道仍然存在。如今的“君”是主,“臣”则是“辅”,不论是家庭、组织,还是国家、社会、自然,主辅关系是永远存在的。如在一个企业中,董事长是君,其他人都是臣;企业部门经理是君,其属下则为臣。在现代家庭中,谁主事,谁为君,谁服从则为臣。在自然界中,天为君,地为臣;地为君,人为臣;天地为君,人及万物为臣。君臣反映了事物矛盾双方的主次关系。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这里所谓的“法”就是依从、顺应、遵循的意思。君臣之道反映了自然界中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生态种群中的主次关系。三界中,绝对的平等恐怕是没有的,但人作为万灵之长应从君臣之道中悟出“众生平等”的深邃思想,从而以仁慈之心善待万物,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四、从夫妇有别到尊重生命

古人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没有夫妇婚姻关系。孩子跟随母亲,往往不知父亲是谁。因此,夫妇是人伦之始,无夫妇就没有父子,也就没有各种亲戚关系,君臣等其他伦理关系就更谈不上了。因此,夫妇在五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自从有了婚姻关系,夫妇在家庭中就占据着核心地位。夫妇既要孝养老人,又要抚育子女,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夫妇和睦,上可安老人之心,下可启子女之善,还可和睦兄弟、姐妹等亲缘关系。如若夫妇关系破裂,不仅是一个小家庭的解体,还影响到家族的和睦与社会的和谐。

夫妇有别,不仅体现在男女生理上的差别,还体现在性情、心理和体能等多方面的差别;不仅在家庭内部分工上体现差别,还在社会分工中体现差别。忽视或抹杀这些差别是人类的悲哀。《易经》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荀子曰:“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6]在一个家庭中,女人主内,男子主外,男女地位摆正了,才符合天地阴阳的道理。《易经》又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事实上,中国文字“人”左边这一撇代表男人,男人是天、乾、阳、雄的化身;右边这一捺就代表女人,女人是地、坤、阴、雌的化身。因此,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而女人的另一半是男人。男人与女人合二为一才是人。

夫妇有别还体现在伦理道德上,男人大丈夫做人做事要符合天理和道义,要勇于承担责任。男人不能万水千山总是情,到处沾花惹草。要承担起孝敬双亲、和睦家庭、忠于事业、报效国家、服务人类、和谐自然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妻不贤则是夫之过。这是丈夫没有把妻和子领好之缘故。女人要重视修养自己,提升自身素质,重视德操。在家庭中要相夫教子,要与丈夫、家人同心之谓德,要助夫不累夫。女人还承担着生子育女的责任,所谓“育者,教子为善也”。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如果男人是船,女人则是舵手。当今,不少男人另投温柔乡,固然有男人没承担好丈夫的责任,女人作为妻子,也没把好舵,把船开到别的水域去了。因此,女人还要温柔似水,才能刚柔相济,从而达到旺夫旺子之目标。

夫妇孕育子女是天地之道,是人伦殊途。父母往往爱护自己的子女,自然界中稍有灵性的动物也爱护自己的孩子,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夫妇之伦是人类繁育延续的根本,是生命之河。因此,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界的所有生灵是人类的使命。

五、从长幼有序到自然和谐

长幼有序这一伦反映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伦理关系。兄弟姐妹之间要讲悌道。孔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孝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分割。[7]“孝”是对上辈,“悌”是对同辈。“悌”也是会意字,一个“心”字,加一个弟弟的“弟”字,心在弟旁,心中有弟。表示哥哥姐姐爱护弟弟妹妹,兄弟姐妹之间诚心友爱。“弟”又有“次第”的意思,表示弟弟要尊敬、顺从兄长。“悌”反映了兄与弟的关系,兄对弟要友善,弟对兄要恭敬。即:兄友弟恭,友是指友爱、提携、帮助,恭则是指尊敬、和顺、服从等。

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是父母的心愿,也是做人孝心的体现,这是人之常情。兄弟姐妹的亲情是天然的,所谓“血浓于水”,在人生道路上,与父母妻子相比,兄弟姐妹陪我们的时间可能更长些。因此,珍惜兄弟姐妹的亲情,相互关爱,相互谅解,显得尤为重要。亲人相处也难免有矛盾,兄弟姐妹之间的纷争有时起于财产之争,更多的是因言语不和而起纷争。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也有长幼之别,敬长爱幼,做到长幼有序是悌道的进一步推广。《荀子·君子篇》曰:“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长幼有序不仅是家庭伦理及其亲属之间的延伸,还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其伦理思想源于自然之道,又对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六、从朋友有信到社会信任度

朋友有信是人伦社会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伦。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就是因为朋友意气相投,成就了千古君臣兄弟朋友情。朋友有信体现在朋诚友信两个方面,是相互的。朋友之间要坦诚相待,要重视并践行承诺。“诚,从言,从成,成亦声。”“成”意为“百分之百”“完全”。“言”与“成”合起来表示“百分之百的讲话”“不打折扣的言语”、言行一致,把事情做成做好。谚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是两个“月”,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一个是天上之月,一个是水中之月。月不仅代表月亮,还代表智慧与时间。古代诗人多咏月。大诗人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诗词道出了朋友之间就像天上之月与水中之月相互映照,给予智慧的启迪,距离产生美!在社会中,要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要亲近善友。古人云:“亲近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如果“朋”字的两个“月”没有了距离之美,越离越近,合二为一时就成了相互利用的“用”字了,不可不察。当今,有些地方还兴起了朋友之间换妻的游戏,却忘了“朋友妻不可欺”的古训。这简直是牲畜,哪里还有朋友之谊?

“信,会意字。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信的本义是真心诚意。“信”是指做人诚实守信不欺骗别人,人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论语》中关于信的名言不少,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民无信不立”等。古人强调: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在现实生活及市场经济中,“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经商的前提,更是社会运行的基础。[8]

由“信”扩展到“信任”。信任是一种承诺,又是实现承诺的能力;信任既是责任与义务,又是践行承诺的过程与结果。信任度是信任的程度,信任度不仅是个人资本,也是一种社会资本。[9]从美国金融危机到世界经济危机,从资源掠夺到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乱,都反映了信任度的危机。在低信任度的国家与地区,人们的精力主要放在分配财富上;而在高信任度的国家与地区,人们的精力主要放在创造财富上。因此,诚信连接的不仅是朋友关系,而且是整个社会关系。培养人诚实守信的品质是提高社会信任度的基础,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纽带。

[1]论语[M].陈国庆,注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2]张若甲.散论五伦思想与和谐社会[J].社会科学论坛,2007,(8):12-14.

[3]苗泽华,孙增辉.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9,(12):123-124.

[4]高建立.从易经、易传看先秦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衍生——以孔子伦理道德思想为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89.

[5]老子.道德经[M].陈国庆,张爱东,注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6]赵东玉.周代“男女有别”和“夫妇有别”的方方面面[J].孔子研究,2002,(2):76-88,112.

[7]蒙学十篇[M].夏初,惠玲校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苗泽华.新儒商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9]那日苏.网络时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信任度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3-26.

责任编辑、校对:杜 莹

Five Ethics Avenue and the Ecological Ideas Analysis

Miao Zehua,Yang Xiaozheng

Traditional five ethics came from ancient times of Yao-Shun-Yu era,and establish the blood relationship by the marriage.With the"there is close relation between father and son,righteousness between sovereign and surname,difference between couples,respect for seniority,faith between friends"and so on ethical norms as the link,these five ethics can spread to the country,society and natural from the family and the clan.From the ancient understandings of"Tenchijin unity"and the nature's way,we can define the"pairwise duty and responsibility",thus constructs the"benevolence"ethics,it is the basis of family harmony,clan harmony and social harmony.Nowadays,with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speed up,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n,man and society,man and nature is more complex,but the core ethical thought of the"benevolence"reflected by the five ethics avenue still has profou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five ethics;relationship;ecological thought

B222

A

1673-1573(2012)03-0005-04

2012-07-03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研究”(10BJY02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诚信品格的新儒商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研究”(06AIJ0240040)

苗泽华(1964-),男,河北巨鹿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生态工程、市场营销管理与企业伦理文化等;杨晓铮(1972-),女,河北巨鹿人,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品牌管理、应急交通管理等。

猜你喜欢

君臣父子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明清两朝边疆治理中的西夏历史借镜——兼论明清君臣的“西夏观”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学渣当自强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of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and Ionic Liqu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