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高职生职业精神养成研究及其启示

2012-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日本精神院校

黄 燕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日本高职生职业精神养成研究及其启示

黄 燕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日本人的职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各院校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加强了职业精神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完成“准职业人”角色的转换,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型合格人才。这对我国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拟从日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与设置、企业学习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展开对日本高职教育的剖析与探究。

日本高职;职业精神;养成;启示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职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当今亟待解决的课题。

日本高职院校在推进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科学校,由于各学校在办学中注重在课程设置、具体教学环节和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而各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备受企业青睐。据统计,在2008年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高等专门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仍达到99.6%,超过日本的公立大学(92.10%)与私立大学(87.70%)[1]。

日本高职学院的毕业生缘何备受企业青睐,职业精神是如何在具体教学中计划与实施的?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准职业人”

培养具备职业人素质的“准职业人”是日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日本高职院校始终给学生强烈而全面的职业人生的目标定位:高超的技术能力,尽职敬业的精神,组织与个人生涯共同发展的理念,对职业的认同和自豪感。因此,学校在各个环节都加强对学生职业人生、职业精神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养从目标定向到教育全过程进行实施推行,有效地保证了职业精神的充分发育与强化,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未来的生涯规划和发展。

二、课程设置:注重实践与创新教育

1.坚持职业生涯教育,进行自我目标设定

所谓的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把工作当成学习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逐步累积对工作与生活的认识,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和稳定的价值观,从而获得所从事工作的大部分经验的教育。日本高职院校所提倡和引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从第一学年的自我认识及工作规划知识学习,第二学年的自我体验和目标设定和第三学年的高职生出路的实现与将来人生的规划。通过阶段性的实施,引导学生了解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职业性向测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与计划[2]。

2.在企业走访和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

日本高职院校始终坚持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上保持了惯有的“重实践、重现场”的基础特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实践为主导,以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与专业操作的统一,实践课时达到50%~70%。日本很多工程应用类的高等专门学校在高职课程设置上都加强各种实习与实验等课程,重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在课堂里边讲解,边演示,同时让学生尝试操作。学生在观察和尝试中,可以将概念和实物、方法与操作结合起来,随时记录重要的概念、方法与心得。教学过程成为探究式的、现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日本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企业访问,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走访,了解企业及其业务,从而确定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学校一般都设有专门的企业信息室,并配有专门指导教师,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二学期就开始企业走访。此项活动包括:企业信息搜集、选择被访企业、企业联系、访问计划、现场访问与走访心得等,老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由学生独立完成企业走访的计划与汇报。企业走访活动不仅使学生对将来职业得到具体认知,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3]。

3.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注重创新精神培育

为了培养学生职业的自主性和进取心,日本高职学院在学习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学习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倾向于问题解决性教学。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把授课内容转化为任务,安排学生形成小组进行问题探讨。另外一种是学生自择主题,到企业或生产车间进行调研,自主发现、提出问题。两者都有一共同点,就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试验、小组研讨等方法,来寻找答案或可行方案。自主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系统中的互相关联,而且使教学内容得到补充和扩充,使学生对研究课题更具深度和创造性,并且学生学会将专业课程与企业技术革新建立联系,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转化为技术成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也已成为日本高职教育的共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日本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定期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教育。例如,日本高专院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日本高专机器人大赛、程序设计大赛、建筑设计大赛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

4.组织观摩加深职业认知,课外活动交流提升素养

日本高职教育将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学校的课堂外的延伸教学和活动指导紧密联合。一是学院内的专业观摩。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观摩,让学生感知工作现场,比如:组织参观学生作品陈列室,观察工艺品、日用品、设计模型和机械等;二是高职院校一般都印有往届优秀毕业生事迹与成就的画册,和组织安排企业界、公司业内人员与学生对话,发挥职场榜样的力量;三是安排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日语称为“部活动”),分为体育类、文化类和兴趣协会。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从中选一到两项活动。活动每周定期开展,学校还指定教师担当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棒球、柔道、茶道、花道及书法、漫画研究等各种活动。如日本长野高专的学生课外活动参加比率达到80%以上,从而有效避免了学生沉迷网络等行为,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5]。

三、实行严格的选拔和学习管理,注重教与学双向质量把控

1.层层把好学生学习关

一方面,日本高职院校把好入学关,在考试内容设置口试、笔试和鉴定已有资格的环节,口试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考察,基础不过关,或品格不佳,或个性与专业不符,或缺乏进取心等都是不少考生被淘汰的原因。严格的挑选制度是学生感受到自身所学的专业是严肃的。学校内部的考试考核也非常严格,一旦期末或是毕业考试不及格,就是留级,再不通过就得退学。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政府自70年代中期以来 “技术立国”这一理念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也开始致力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在原有的学制上增设四年制本科课程,二年制硕士课程和五年制博士课程,使高职学生有了学历提升的渠道,增大了办学的社会吸引力[6]。

2.严格教师队伍质量监控

实行“双师制”是日本高职长期办学中形成的传统,在基础学科和专业理论学科教师的聘任上,注重对高职称(副教授、教授)和高学历(博士学位)获得者的优先录用,在实践科目教师的聘任上,强调实践技能和理论素养,并且具有教学研究能力的优秀工程师和管理人才[7]。为使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日本各高职院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识专题研究和学术会议,以加强教师的国际合作能力,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科技合作,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四、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

综上可知,我国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方面不及日本,其差距存在的根源不应总是归结为经费少、学生生源差等,而是深思我们的职业教育是否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我们应该借鉴日本高职院校职业精神教育的经验,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有步骤地系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职业课程设置,通过各类校园活动,不断推进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重视职业精神培养,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协助学生从“学生角色”过渡到“职业人角色”,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学生,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之所在。在校学生与职业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个态度上,“态”的繁体字是“態”,意思就是用心才有可能。而高职生于与职业人的不同在于学生往往容易沿袭读书学习的模式,眼高手低,而职业人则是肩负着职责,面临很多具体任务与问题待以解决。他们往往对于任务主动完成,而且尽力做得最好。为了解决“企业招贤爱将难求,学生求职却‘婆家’难觅”的尴尬局面,高职院校必须培养技能和素质兼备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职业精神和从业技能的“双高”的状态成功过渡到职业人的状态中去。

2.教学环节重课改,教师课堂内外做文章

教师教学应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高职教师需要通过走访企业或下企业锻炼,真正了解企业当前的人才需求,增加企业实践体验,完善职业教育意识和从教技能。与企业家或专家研讨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与改革,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侧重启发教学,变“解释思维”为“解决思维”,引导学生开展企业的就业体验活动,在工作岗位上真正体会到技能要求,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更早地对职业精神和岗位素质要求得到充分认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加强与企业合作和技术开发,激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而学校的制度和文化是内涵建设的基础,对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无疑具有保障作用。一个学校的制度必须有三大部分组成,即行为规范类、监督机制类和奖惩制度类,而如何落实这三类制度,决定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成败。有效的制度,会影响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做人、做事必须遵循的原则,从而成为企业欢迎的人。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职教育忽视职业精神的培训和养成,如果仅把重点放在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训上,而忽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指导,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在由学生转化为职业人的过程中,缺乏必备的社会适应能力,导致劳动观念淡薄,责任意识缺失等不良后果。我们应该借鉴日本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学习他们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课程设置、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落实于点滴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中。

[1] 王丽燕.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2008,(11).

[2][4][5] 李战军. 日本高专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J]. 保定学院学报,2010,(7).

[3] 刘德恩. 日本人的职业精神从哪里来[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

[6][7] 李振玉. 培养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J]. 教育探索,2008,(9).

Study and Revelation of Japanes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HUANG Yan

The cultivation of Japanese professionalism benefits from Japane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ome degree. Japanes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trengthen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from aspects of target loc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quality inspection, which provides revela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of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Japanes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revelation

G71

A

1008-7427(2012)09-0020-02

2012-06-28

作者系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日本精神院校
日本元旦是新年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探寻日本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黄金时代》日本版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