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2-10-25李武英
李武英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武英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本文是关于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问题的研究。介绍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当地政府和全国其他地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借鉴。
濮阳市华龙区;农村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现状分析
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基金运行平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大大减少,受到了参合农民的普遍好评。取得了“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
(一)筹资与参合情况
1.资金来源及筹资方式
资金来源是参合农民个人筹资、中央及地方政府配套,筹资方式是首先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农合筹资动员会,然后华龙区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各个乡政府和各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再进行动员,主要以村为单位缴纳。
2.参合率
参合率的高低是新农合成败的核心要素,区委、区政府千方百计发动群众参与,参合农民越来越多,参合率呈上升势头。2007年全区参合总人数60912人,农民参合率84%,新农合基金总量182.74万元;2008年农业人口数67699人,全区参合总人数 60768人,农民参合率 89.1%,基金总量546.91万元;2009年农业人口数67699人,全区参合总人数64789人,农民参合率95.7%,基金总量达647.89万元;2010年农业人口数68032人,全区参合总人数65239人,农民参合率95.89%,基金总量达978.59万元;2011年全区参合总人数66225人,农民参合率96.98%,较去年参合人数多986人,基金总量达1238.62万元。
(二)补偿比例
华龙区新农合住院的补偿比例及封顶线连年提高,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新农合对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见表1-1)
表1-1 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的起付线、补偿比例及封顶线(2007-2011)
(三)基金使用与受益面
1.基金使用情况
华龙区建立了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制度,从2007年实施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安全,补偿人次及补偿金额大幅攀升,有力保障了参合农民的利益。(见表1-2)
表1-2 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表
2.参会农民收益情况
为了保证参合农民的利益最大化,每年调整提高了新农合补偿比例,通过调整提高补偿比例,群众住院收益率、住院补偿收益程度和人均补偿金额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07年度住院收益率2.43%;2008年度住院收益率5.20%;2009年度住院收益率5.71%;2010年度住院收益率6.35%,住院收益率逐年攀升。华龙区新农合实施效果显著,实现了参合农民的利益最大化。
(四)筹资工作
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区委、区政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证新农合资金到位,华龙区在筹集资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见表1-3)
表1-3 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表
二、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多方努力,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为经办机构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抽调精干人员专门抓好日常运转工作。经过四年多的运作,新农合发展势头良好,基金运行基本平稳。过去农民“小病拖、大病扛”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使参合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参合农民的普遍好评。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模不断扩大
华龙区下辖8个办事处,孟轲、岳村两个农业乡共48个行政村,新农合实施4年多来,规模不断扩大,工作逐年规范。2009年度参合农民64789人,参合率达95.7%,2010年度参合农民65239人,参合率达95.89%。参合人数由2007年的60912人提高到2011年的66225人,参合率由2007年的84%提高到2011年的96.98%。筹资方法采取了全区筹资、以户为单位自愿缴纳、政府资助的方式。2009年度共筹资647.89万元;2010年度共筹资978.59万元。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推动下,全区新农合规模不断扩大,新农合工作逐年规范。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平稳
华龙区专项基金由区财政局、区合管办和代理银行三家共同管理,实行管账、管钱分离,确保专项基金封闭运行。在中国银行设立了基金专户,在中国农业银行设立了基金支出专户,基金的支出由区合管办负责审核,由区财政开具支付凭证,提交中国农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做到银行管钱不管帐,合管办管帐不管钱,财政局管钱不用钱,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2010年度全区共补偿191142人次,补偿金额884.18万元。
2011年全区参合农民66225人,参合率96.98%,共筹集新农合资金 1523.175万元,其中大病统筹资金 1218.54万元(人均184元),门诊统筹资金304.635万元(人均46元)。全区基金实际支出占全年计划支出的36.41%,占同期计划支出的71.5%。其中住院(大额)实际基金支出占全年计划支出的31.8%,占同期计划支出的63.6%,门诊(小额)实际基金支出占全年计划支出的 52.55%,占同期计划支出的105.1%。
三、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问题的对策
笔者认为,进一步巩固完善华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来推进。
(一)抓好宣传教育发动工作
每一项大的决策实施前、实施中,都依赖于强大的宣传教育攻势,这是宣传工作的基本功能。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农民对健康风险、自我保健及互助共济都比较陌生,误认为能吃能喝身体就没啥大毛病;再加上传统的合作医疗一波三折最终解体了,使不少农民对参合也抱有怀疑和观望态度,认为先等等再说吧。为此,必须重视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在工作中,一是通过发生在农民周围的因病致贫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典型事例进行对比宣传。二是要通过宣传教育,转变部分农民单纯只顾眼前“受益”、“只管自己”等狭隘的观念,鼓励农民应以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逐步强化风险共担意识。
(二)取消不合理的高药价和收费项目,减轻农民看病负担
药价虚高、检查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和看病贵是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坚决取消不合理的高药价和收费项目主要抓好四个方面:
首先,严格把好对药品价格的监督关。
其次,要严格实施招投标政策,做到货比三家,物美价廉让群众放心。
其三,要在定点医院应设立明白药房、放心药房、平价药房,按照国家统一审定的基本药物目录,尽量使医院药价与市场同价。
其四,降低或减免不合理的检查项目和收费。有很多农民感觉,一住院就轮番检查,收费又贵,如头晕就做CT、感冒就输液、发烧就住院等不良现象日趋严重,而不是象过去那样该开药就开药,该动手术就动手术。
(三)抓好乡村医生队伍和医疗机构建设
采取多种方式组织省、市级医院专家、教授到农村服务,积极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开展结对帮扶、对口支援活动,开展医务人员下基层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农民患大病小病或是疑难杂症都能及时得到医疗救助。村卫生室医疗水平最低,条件最差,形成了“短板效应”。村卫生室理应得到各级政府重视,对其进行投资,支持其发展。采取得力措施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
(四)提高报销比例,努力实现“一低两高”
农民参保的直接目的就是能多报销,能减轻个人负担,合理补偿关系到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新农合在补偿农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一高两低”问题,即起付线过高、封顶线和补助比例过低,必须调整为“一低两高”,即起付线低、封顶线和补助比例高。华龙区最新规定2012封顶线全面提高到15万元;把2007年乡级补偿比例50%全面提高到2011年70%;把2007年区级补偿比例40%全面提高到2011年60%。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医院的起付线标准定得偏高。按照现行的起付线标准补偿,农民看病时报不了多少,除非大病时被迫住院,一般病症能不住就不住院,而参合农民不住院一般不给报销。试想谁愿意感冒发烧就去医院住上几天,自找麻烦呢!只有做到“一低两高”,才能使农民真正受益。
(五)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政府既是倡导者,又是出资者,其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除了印度之外,世界各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多数由中央政府倡导,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农民,使农民得到高额补贴。我国新农合实施中各级政府担当着倡导者、管理者、实施者、监督者与投资者等多个角色,政府主体责任明显,但是有的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不到位的问题确实存在。结合华龙区实际,区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资金配套力度和投入公共医疗机构建设力度。
(六)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在强调农民“自愿”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身的缺陷也暴露无遗,那就是在法律层面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缺失。我国应尽快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世界各国的农村医疗保障有一个共同的成功经验,就是以法律为依据,以法律为后盾。有了专门的、配套的法律法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会从“人治”走向“法治”;农民就会从“不满”走向“满意”;从“自愿”走上“自觉”。
(七)健全管理体制,强化监督机制
缺少一套完善的长效机制是传统农村合作医疗一波三折的原因之一。搞“大呼隆”一哄而上,到上级不重视时做了“鸟兽散”,可谓是一阵热、一阵凉。与过去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到服务内容都比过去复杂,如果管理方法过于简单,不适应新的情况,就会导致合作医疗办不下去。目前新农合有一套管理机制,但仍需进一步规范管理,这样合作医疗就能搞得更好一些。在这方面,华龙区基本有一套较为规范的管理机制,也做到了“管办分离”,实行银行、经办机构和参合农民三方各自独立、相互监督的制约型机制。抓好民主监督更加重要,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加透明度,加大各项事务公开的力度,最终实现“应保尽保”目标,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整体水平和幸福指数。
[1]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政策执行困难的政策分析[Z]. 农业论坛,2003,(11).
[2]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摘要·2000[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C913.7
A
1008-7427(2012)09-0056-02
2012-06-15
作者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政史与法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