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
2012-08-15李晨
李晨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
李晨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根据建国初期的客观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成为了解决怎样建设和建设好社会主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框架内,结合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大胆的探索。
一、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论述
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也不可能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做出具体划分,但是他们却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并结合19世纪中期欧洲的现状,科学预测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分阶段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社会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经历三个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并进一步指出,这三个阶段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马克思认为人类从资本主义进入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只是消灭了私有财产,但还没有消灭私有财产的影响,是处在受私有财产影响的社会。他认为消灭私有财产并不是目的,在未来新社会的高级阶段,将把“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恒久的现实。”[1](P216)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2](P314)马克思开创性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两个阶段,并且深刻阐述了两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和辨证发展关系,认为它们是相互衔接的发展时期。
(二)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经验教训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的分析,完全是建立在发展的观点之上的预测,他们不可能提出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让后人照着去做。除了1871年巴黎公社有局部的经验可供借鉴以外,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完整的先例可循,使列宁认识到必须从俄国的现实状况出发探索符合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苏维埃俄国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成为第一个以现实为基础研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国家与革命》里把马克思所说的两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两个阶段的概念。列宁指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越是落后,资本主义越是不发达,过渡到社会主义就越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越长。因为长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就会形成农业雇佣工人阶级,而这样的阶级则正是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支柱。而像俄国这样以小农生产者占绝大多数的国家,真正实现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渡发展阶段。列宁甚至认为:“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过渡到社会主义还要经过多少阶段。”[3](P460)“即使我们的下一代,他们更加成熟一些,也未必能完全过渡到社会主义。”[4](P243)这都说明列宁对于当时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列宁在仔细研究俄国现状后,经过深刻地思考提出了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方式发展生产力,他指出:“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的。”[5](P510)在列宁看来,在当时的俄国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这条发展道路上,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俄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列宁过渡时期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的时代背景下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的正确结论,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列宁去世后,在斯大林执政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苏联的发展并没有沿着列宁开辟的道路一直前进,而是放慢了脚步,甚至走了一些弯路。斯大林出于加快苏联发展步伐的良好用意,中断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在仅仅进行了七八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之后,斯大林就在关于苏联宪法的报告中宣布:“苏联社会已经做到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2年苏共召开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斯大林主持下制定的新的苏共纲领就明确提出:“现在,苏联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最后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一旦建成,就不应有丝毫的停留,应该马不停蹄地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在斯大林的这种脱离实际的思想影响下,苏联只能降低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来迎合迅速向共产主义前进的脚步。斯大林的这些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脱离了当时苏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规律。一系列错误的做法使苏联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会,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了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对自己本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认识,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的重要根源。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党的领导集体就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
早在1940年,毛泽东就在其《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中国革命要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指出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经历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里所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过渡社会形态。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中,代表中国共产党宣布:“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而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广大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合作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解放与个性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新式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6](P1060)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意识到对于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经济是首要的任务。1953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1955年10月,毛泽东在会见工商界代表人士的谈话中认为,社会主义会有缺点的,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也要分阶段,旧制度不行了,新的制度就要起来代替。生产力总要向前进,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1957年2月,毛泽东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区分开来,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7](P215)并从物质基础方面将社会主义区分为“建立”和“建成”两个阶段。但是在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毛泽东也犯了急于过渡的左倾错误,产生了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空想理论。经过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后,毛泽东在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比较集中地谈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8](P116)并认为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要经过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只有物质和精神产品极大丰富以及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有了极大提高,才谈得上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到了1962年,毛泽东又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8](P302)他的这些社会主义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新,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但他却没有能够联系中国的实际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发挥。此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受“左”倾思想的严重干扰,使毛泽东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都归结为没有抓好阶级斗争。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纯度被迫放弃“现代化”脚步,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最终引发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完全堵塞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道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道路上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立”与“建成”的区别、“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划分,标志着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探索的开始。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甚至出现了超越阶段的错误,但是这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贡献,为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The Research of MAO Ze-dong to the Issue of Socialism Devlopment Phase
LI Che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yer,Anhui Normal Univercity,Wuhu 241003,China)
The socialism development phase theory develops and innovates constantly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sm which change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Communist Party,proceeding from the Chinese socialism practice,integrated fundamental tenets of Marxism-Leninism with the specific condition of China and inquired into the issue of socialism development phase thoroughly.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early days of our Republic,Mao Zedong probed into the issue of socialism development phrase hardly,and put forward many valuable thoughts,providing a solid foundation stone of theor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MAO Ze-dong;Socialism development phase;Socialism primary stage;Theory innovation.
A84
A
1008—4444(2012)01—0056—03
2011-11-02
李晨(1986—),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董红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