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建筑方向)实践环节教学模式探讨
2012-08-15王江锋杨永香李永乐
王江锋,杨永香,李永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一、引言
岩土工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现代岩土工程涉及到诸如城市建设、道路桥梁、能源电力、水利、港口码头、内河航运以及国防建设等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1]。因此,单纯的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常常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凭借工程经验进行临场处置。这就决定了从事岩土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2]。高等院校原有的知识结构单一的以理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正在成为当前和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主流人才[3]。鉴于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岩土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实践环节的教学。
二、目前岩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岩土工程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仍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相对落后,把实验和实践教学看成是课堂之外的“辅助性工作”,缺乏具有实践水平的教师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缺乏对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的重视与指导。课程体系不健全,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岩土工程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依赖于课程体系的完善[4]。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学生的毕业实习缺少实习基地,导致部分实习环节只能是走马观花,实际操作较少,校外实习变为校内实习,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5]。配套制度、设施不完善,导致实验课不能反映现代理论授课的内容和方法,能开出的实验数量少,部分实验也仅仅是演示性的[6]。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多,不重视工程认识实习和专业认识实习,这些比较重要的实习只是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时有所涉及,课程之间缺乏融合;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因此,有必要对岩土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三、岩土工程专业实践性环节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层层深入、阶梯式的实践体系
在实践教学工程中,从大一到大四,根据所学知识的积累及课程的设置,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由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具体掌握—工程应用,从基础地质实习―岩石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专业基础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工程认识实习―各专业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建立层层深入、阶梯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备有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实践教学内容。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实践课程的积极性。
(二)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和结合
岩土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利用掌握的宏观和微观的地质及岩土知识,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逐步深入到岩土工程专业中去;社会实践使得学生有了了解社会、熟悉国情的机会,知道了社会的需要和将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增强了社会意识。在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初步具备了专业知识,下一步就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引导学生在科研或生产单位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老师和实习基地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使学生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本领,为将来从事岩土工程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在实践性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都有着有机的联系,前面的实践教学为后面的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后面的实习反过来又巩固前面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设置上既考虑各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又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做到既没有重复,又能够紧密衔接。实验内容不仅要保证常规教学要求,还应尽可能地与生产和科研相结合,促使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教学内容,达到不同教学实验课程的有机联系和结合之目的。
(三)建立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
根据大部分院校岩土工程专业对实践性教学效果的要求,作如下设计。
1.建立实验室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模式
开放性实验是指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题目的要求,独立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完成实验过程。指导教师负责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查,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性实验的开设是实验教学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2.加强岩土专业的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
岩土专业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逐步进入到岩土专业中去。改革传统的专业课实验,加强专业认识、生产、毕业实习等实训环节,建立校企结合的实习基地。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走出去,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尤其要积极开展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专业兴趣,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综合利用所学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性教学的前提,是实施工程训练、确保实习质量的基础。它是指为了实现培养高层次创新及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结合专业任务和特点,考虑相关单位工作性质和特点,在校外建立的旨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实践环境,并实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建立这样的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解决了毕业实习基地,而且为科研和生产单位提供了人才资源。
4.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
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中,与校外实习基地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企业接受实践教学,施行双导师制,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建立双导师制的目的是让学生到实习基地(企业)在导师的指导下投入到职业技能训练中去,以锻炼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应用和巩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设计能顺利完成,提高实践效果和质量,促进理论教学。校外导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给学生全面的指导,同时也为实习单位寻找和培养适合本单位的有用之才,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因而是一种“多赢”模式。
5.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实践
教师在在岩土工程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为教师从事实践性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让前沿的学术思想、最新的技术成果、当前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社会发展中的新思维进教材、进课堂,这才符合我们培养人才的要求。
四、结语
通过对岩土工程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得出一下初步认识。
第一,建立层层深入、阶梯式的实践体系。根据所学知识的积累及课程的设置,逐步建立层层深入、阶梯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备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实践教学内容。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做到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和结合。在上述实践性教学中,各个环节之间都有着有机的联系,前面的实践教学为后面的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后面的实习反过来又巩固前面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设置上既考虑各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又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
第三,建立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在时间的利用上,在传统课堂时间以外开设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实验题目的要求,独立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完成实验过程;在教学型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实验内容上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类型。
第四,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并实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结合岩土工程专业的特点,与社会大中型企业共同建立校企联合的实习基地。实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
第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实践。让前沿的学术思想、最新的技术成果、当前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社会发展中的新思维进教材、进课堂,这才符合我们培养的人才的要求。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
[1]顾宝和.浅谈岩土工程的专业特点[J].岩土工程界,2007,(1).
[2]李永乐.浅谈岩土工程学科及岩土工程勘察教材编写的创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
[3]董万森.我国岩土工程如何与国际接轨[J].化工设计,2004,(1).
[4]张昕,王安明.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建筑方向)教学改革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
[5]阳小敏,刘建生,王季青.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6]汪溪,李建军.以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农机化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