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范式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思考
2012-08-15龚子福
龚子福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范式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探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和谐关系,并将其整合为一个范式,即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逻辑主题”—“逻辑主线”—“逻辑基点”—“逻辑指向”范式。通过这个范式理论拓宽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视角,在实践中把握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的发展规律,构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和谐关系。
一、逻辑主题: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和谐关系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指的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境界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是现实世界中事物间因素的融合、协调、有序的状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和谐关系应该是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相互融合、平等交流,并在生活中能够相互关心、相互影响而显现出的一种和谐状态。然而,随着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90后”在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辅导员和“90后”在校大学生的关系出现了不协调、不和谐的尴尬状况:师生关系日趋淡漠,师生关系日渐功利,师生关系趋于紧张。
首先,师生关系日趋淡漠。“90后”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自我意识较为强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集体利益和老师的教导,对待周围同学的态度显得较为冷漠。同时,也有一些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不能及时、深入地走访学生寝室或主动联系学生。长此以往,缺乏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就会导致师生关系日趋冷漠[1]。
其次,师生关系日渐功利。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90后”在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公务员、事业编”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但多数“公务员、事业编”岗位必须具备“中共党员”、“优干”等政治身份。为了毕业后报考“公务员、事业编”等不受限制,更好地谋求个人发展,部分学生刻意向辅导员靠拢。有的辅导员为了在学生评教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一味迎合、迁就学生,甚至滥用权力,在评优奖励、遴选学生干部、发展学生党员等问题上夹杂功利色彩和非工作因素,损害了辅导员的形象,扭曲了师生关系,致使师生关系日渐功利。
第三,师生关系趋于紧张。信息时代的大学校园,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多样化,“90后”在校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对民主和平等的渴望日益强烈。与之相对应,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师道尊严”的道德要求,使教师天然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2];另一方面,同样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80后”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中坚力量。面对这些新变化,加上师生关系日趋淡漠、师生关系日渐功利的异样,不同程度上拉大了“80后”高校辅导员与“90后”在校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造成师生关系趋于紧张状态,出现不和谐的局面。
因此,在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根据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规律,在增进师生交流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逻辑范式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和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逻辑主线: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并非仅仅是指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人员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也包含高校辅导员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因而高校辅导员也理所当然地应该以“教育者”的身份和姿态出现在广大学生面前,明确自身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去教育和影响身边的每个学生。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和“90后”在校大学生关系日趋淡漠、日渐功利、趋于紧张的不协调、不和谐的尴尬状况,高校辅导员应树立科学管理观,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信念贯彻到日常事务管理中。
科学管理,就是要遵循管理规律,按管理规律办事。科学育人,核心是要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充满魅力,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就成了连结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情感纽带[3]。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要构建以和谐师生关系为核心,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原则,全面推进科学管理的新模式。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建进公寓”为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秉承“求是、创新”的理念,拓展育人阵地,以学生党建为主要抓手,打造“党建进公寓”管理育人平台,将党建工作延伸至学生公寓,使公寓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实处。公寓阵地上,配备专职的公寓辅导员队伍,每个公寓楼建有党员之家,每个楼层建有党建工作站,通过规范和落实“公寓党员学风示范岗”活动将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党员示范岗的开展相结合,以解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现有重点问题为突破口,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模范先锋作用。着力抓好学生基本行为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营造了学生公寓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建了民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逻辑基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时代赋予了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和谐关系的使命。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城市理想”工程为例,为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关注需求、服务成才、创新载体、注重积累”为指导思想,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实施大学生“城市理想”工程,积极开展大学生生活指导和生活教育。
大学生“城市理想”工程有理想启航、青春家园、践行求真、红色引领、精英先行、博雅城韵、牵手心晴(情)、城市筑梦八个篇章构成。八个篇章分别对应着新生始业教育、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能力拓展、党员素质提升、卓越素质锤炼、特色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服务、职业素养打造,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化了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了广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丰富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逻辑指向:争做有魅力、有内涵、被大学生喜欢的辅导员
有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理念“宏观”上的引领,高校辅导员应当通过提升自身素养、转变教育理念,从“微观”上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有效引导作用,努力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和谐关系。高校辅导员在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好“三种角色”:有魅力的辅导员,有内涵的辅导员,被学生喜欢的辅导员。
首先,做一个有魅力的辅导员。每一个高校辅导员应该牢记使命、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真正做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勇于担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的感召。做一个有魅力的辅导员,应该努力提升四个方面的素质: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意志坚定、善于协调。品德高尚。体现在做人正直,做事正派,对待自己的学生要讲真话、做实事。事业心强。教育事业关乎国家之兴亡、民族之未来,责任重大,作为高校德育基层工作者的辅导员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正视自己的工作任务,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意志坚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用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事业。善于协调。协调是一门艺术,善于协调就像乐队指挥掌握指挥艺术一样重要,“90后”在校大学生群体了解和运用信息方面能力强、渠道多、速度快。仅仅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硬式输入”和“行政命令”是不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4]。要善于抓住大学生思想方面的难点、焦点,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做一个有魅力的高校辅导员。
其次,做一个有内涵的辅导员。一个有内涵的人就像一座山,成熟而稳重。要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就要有内涵,否则就没有原动力,就会丧失对广大学生的号召力。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要刻苦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学政治、学专业知识。学政治。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基层工作者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通过深入学习,努力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5]。学专业知识。要及时学习所带院系、班级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做到学生面前不讲“外行”话,拉近与广大学生的距离。还要学习科技文化,要处理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纷杂问题,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广泛学习科技、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能力,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通过思考,实现知行合一,深刻把握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个有内涵的辅导员。
再次,做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辅导员。一个高校辅导员称职不称职,优秀不优秀,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广大学生满意不满意。高校辅导员要被在校大学生拥戴,就要做一个被广大学生喜欢的辅导员[6]。凡事为学生考虑,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流、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内心世界,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学生发展谋划,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才能成为一名被广大学生喜欢的辅导员。
五、结语
管理是实践,管理是行动。高校辅导员工作既琐碎又烦杂,逻辑范式视域下,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主题、主线、基点、指向整合为一个范式,拓宽理论研究视角,在实践中把握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推动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与进步,有助于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取向、能力与情商的培养以及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1]李政.高校师生关系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刘芳.基于对话理论的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3]李文靖.我国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4]纪丽芳.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J].科技资讯,2008,(4).
[5]邱绍华.谈和谐师生关系[J].华章,2009,(4).
[6]龚子福.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理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