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铜文化传承与发展方向研究
2012-08-15李静生
李静生
(新乡市博物馆,河南新乡453000)
青铜文化发源于夏代晚期,在河南二里头文化夏代遗址发掘出土有爵杯、斝、圆鼎等青铜器礼器。其后,历经二里岗、殷墟、西周、春秋战国等文化时期绵延1 500余年,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在博物馆陈列展出的后母戊大方鼎、子龙鼎、四羊方尊、莲鹤方壶等著名重器把青铜器厚重的器型、华丽繁缛的纹饰以及神秘夸张的装饰纹样展示无遗,它成为现代人们了解青铜文化、欣赏青铜艺术、缅怀古代人们非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地方。正是由于青铜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魅力,它成了国内外众多青铜器爱好者收藏的物件。因此,大量的青铜器复仿制品应运而生,流向各地古玩市场。那么,这些仿制的青铜器能否担当得起传播青铜文化的信使,能否真正体现出青铜器的文化性、艺术性等内涵呢?通过对河南主要青铜文化产品市场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探索河南青铜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一、博物馆以青铜器藏品展示的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青铜器普遍进入了商周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领域之中。各类青铜器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内容非常广泛、非常丰富[1](P7)。人们越来越多地认为历史遗留的视觉艺术品是前人心灵和历史意识的最真实、最没有遮拦的载体[2](P3)。比如在河南博物院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鼎定中原”的商周时期展区里,撼动人心的青铜器是绝对主角,展区内各个时期的青铜珍宝相映成辉。二里头遗址夏代晚期青铜礼器造型虽然简单,纹饰虽然单调,但它们却是青铜礼器的始祖。其后郑州二里岗、安阳殷墟、新郑祭祀坑、三门峡虢国墓、淅川下寺、辉县琉璃阁等遗址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把中国青铜文化的艺术性、社会性、应用性等各个方面内容完整地展现出来,把商周时期的冶铸科技水平、人文思想内涵、审美情趣取向、艺术创造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乡和安阳也是古代青铜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地区。在新乡地区的辉县褚丘、琉璃阁和卫辉山彪镇都出土有非常精美的青铜器。1965年辉县褚丘出土了著名的商代晚期青铜器“祖辛卣”。这件青铜卣以鸟纹为主要装饰纹样,体现了商人与鸟之间的特殊关系,反映了商代的宗教思想的一个方面。2006年从日本追回的“子龙鼎”是出土于河南辉县的商代最大青铜圆鼎。在新乡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牧野华章”2厅一个显著位置的台基之上,这件造型沉稳厚重、体型硕大的青铜鼎(仿制品)格外引人注目。安阳是举世闻名的后母戊大方鼎的家乡,在殷墟妇好墓、武官村大墓更是出土了数百件青铜器珍品,这些青铜器以超大的体量、奢华的器物组合、凝重精致的器物造型、繁缛华丽的花纹装饰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
人们参观博物馆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是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欣赏艺术、陶冶性情、娱悦身心的精神享受,只有举办思想主题鲜明、艺术品位高雅、展示设计精湛、制作工艺高超的精品陈列,让观众从参观陈列出发,走进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才更具吸引力[3]。博物馆打造的青铜文化产品以陈列形式、展示的内容、文字图表、复原景观等手段把青铜器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展示出来。在展示设计中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等辅助手段的运用对青铜器的展示效果十分重要。观众来到博物馆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器官感知和体验青铜文化的内涵,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核心任务是把“物”与“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物”是陈列展示的内容,“人”是到博物馆休闲、审美和学习知识的观众。
二、青铜文化延伸普及的途径
由于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可欣赏性,一直以来就是文人雅士欣赏、追崇和研究的对象。在博物馆参观青铜器只能局限在观其形的阶段,与青铜器亲密接触,感受青铜器的质感和厚重只能是一种奢望。因此制作高质量的青铜器复仿制品提供给社会,是普通民众接触青铜器、了解青铜文化的一个好的途径,人们通过亲密接触青铜器,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大型青铜雕塑是宣传青铜文化的一个最有效的形式。1995年,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世纪宝鼎”。中国向联合国赠送的世纪宝鼎有丰富的含义,“鼎立世界”代表中国的大国风范,“一言九鼎”寓意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宝鼎古朴厚重的造型、精致繁缛的纹饰则全面地反映出中国青铜文化的辉煌和中国古代人们非凡的创造力。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物收藏形成热潮。由于青铜器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精美的纹饰图案所展示出来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因此欣赏、收藏青铜器热逐步升温。由于合法进入文物市场的青铜器数量不能满足人们对青铜器收藏的需求,大量的仿制青铜器制品进入市场。收藏精工制作的仿制青铜器是青铜文化融入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青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河南青铜器仿制品市场现状
目前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制作青铜器的工厂和作坊。安阳青铜器仿制品的主打产品是后母戊鼎。把中国目前体量最大的后母戊鼎作为安阳的地方形象加以宣传,对提升安阳的知名度是非常好的创意。然而对安阳后母戊鼎仿制市场以及后母戊鼎仿品考察研究以后发现,众多的后母戊鼎生产厂家仿制的后母戊鼎在器物造型、纹饰结构、铸造方式方面都与真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不能真实反映后母戊鼎厚重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品味,这样的产品非但无法起到宣传后母戊鼎、弘扬青铜文化的作用,相反却会使看到低劣产品的人对后母戊鼎产生误解,因此,如果是想从这些仿制的后母戊鼎上感知殷商青铜文化的艺术魅力,其结果可想而知。为了切实维护后母戊鼎做为青铜器之最的美誉,建议安阳的后母戊鼎生产厂家能够在对后母戊鼎的器型、纹饰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制作模型,力争使仿制的后母戊鼎在器型、纹饰、神韵上接近真器,真正成为传播青铜文化的使者,以此来答谢带给安阳荣耀和利益的后母戊鼎。
河南伊川烟涧村及禹州神垕镇是青铜器仿制品生产的主要产区。在伊川烟涧村有一半以上家庭从事仿制青铜器工作,禹州神垕镇也有众多的青铜器仿制品生产厂家和作坊。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青铜村”、“制假村”,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制作青铜器。每天成千上万的仿古青铜器从这里流向全国和世界[4]。这些仿制青铜器在满足人们对青铜器欣赏、喜爱需求的同时,也潜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这就是由于生产制作这些青铜器仿制品的工厂和作坊雇佣的大多是当地的农民以及对青铜器略知皮毛的技术人员,因此在制作青铜器时不能够把握住青铜器的造型特点、纹饰的结构布局以及神韵,制作出的仿制青铜器或是器型与纹饰不同属于一个时代,或是纹饰生硬不符合真器纹饰的排列趋势,或是纹饰缺少力度显得绵软无力而没有艺术性。作为未识“庐山真面目”的青铜器爱好者,特别是外国人士买到这样的青铜器仿制品会很悲剧。如果任凭这些拙劣的粗制滥造的青铜器继续占据各地古玩市场的话,势必会影响到青铜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那么,解决这种混乱状况的根本方法就是由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对青铜器仿制生产厂家和作坊统一管理,建立指导、监督机制,淘汰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和作坊,把法制法规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四、做好青铜器复仿制品基地建设
推行设立官方的青铜器复仿制品生产基地举措,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青铜器仿制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可以把有科研实力、有复仿制经验的博物馆设置为基地,聘请对青铜器器型、纹饰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为顾问,指导制作高水平的具有艺术品位的青铜器复仿制品,为传承青铜文化作出努力。
新乡市博物馆设有河南省复仿制品(青铜器)研究开发基地。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开始研究开发制作高端青铜器复仿制品,先后复制了馆藏青铜器一级品祖辛卣、止斝,仿制了妇好方壶、方尊、利簋、饕餮蝉纹卣、五耳龙纹鼎等一大批青铜器精品,在满足陈列展览需求的基础上,为社会上热爱青铜文化的人士提供了形神俱佳的高端青铜器复仿制品。新乡市博物馆已拟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这就是依托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通过合法的途径,把流失海外的原属中国的青铜器精品用复制的方法“请回”国内,准备在今后几年的时间内复制五十件青铜器精品组成一个青铜文化展览,在国内做巡回展出,宣传中国古代文明,弘扬青铜文化。可以在随展中出售复制的青铜器,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河南青铜文化正确的发展途径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根据党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和河南的具体情况提出河南青铜文化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一,发挥河南青铜器文物藏品优势,制定文化特色精品发展战略,加强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利用多媒体、动漫、影视等高科技手段推出有中原特色的青铜文化精品展览,传播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国民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文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第二,加强青铜器仿制品市场监管,制定一个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守法、社会监督的有效机制。站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维护青铜文化尊严的角度,把低劣的青铜器仿制品逐出市场。
第三,健全和扩展青铜器复仿制品研究开发基地,让专业精工制作的青铜器复仿制品引导市场的发展,创建青铜器复仿制品品牌,并且作为知识产权加以保护。
第四,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从事青铜器仿制品生产技术人员,特别是造型师要凭证上岗,要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对青铜文化和青铜艺术要有深入的了解。
第五,挑选出有地域特色的青铜器作为代表地方城市形象的名片。比如安阳以后母戊鼎、新乡以子龙鼎作为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表。可以在城市广场设置大型的青铜雕塑,让人们在休闲娱乐当中即能欣赏和感受青铜文化,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达到推动青铜文化发展和传承的目的。
如果河南的青铜文化行业都能做到以上五点,那么,河南青铜文化就能够持续长久地发展下去,前人创造的青铜文化就能够代代薪火相传,成为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1]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李桃元,何昌义,张汉军.盘龙城青铜文化[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3]马俊.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之理念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4]雅昌.中国文物造假地图公布[N].金陵晚报,201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