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富力强辨

2012-08-15王安俊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年岁岁数后生

王安俊

(大连教育学院 离退休干部处,辽宁 大连116021)

关于成语“年富力强”,百度的一个解释是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代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朱熹之后,年富力强在书面或口语中是如何使用的,笔者未能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的比较流行和应用,该为现代。这个成语富于表现力,能够形象而简明地表达人或曰人才的年龄和精力方面的状况,因而得到广泛厚爱,特别是在接触干部、人事工作时,可以经常见到它。

查部分词书,关于年富力强的注释主要有二:一为“年纪轻,精力旺盛”,并且特别指出,“富:指未来的年岁多。”另一释义为“年轻力壮”,也特别指出,“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如果仔细推敲,这两种解释是有差别的,但二者基本释义都差不多,特别是对“富”“年富”的注释,都认为是指“未来的年岁多”,“往后的年岁还多”,这是笔者所不能赞同的。这个注释不仅从组词的角度分析不恰当,从古今词义演绎上说也不合适,用以指导工作甚至会造成歧义。

为了能对这个看法有个感性认识,先看一个简单的事例:某人,20岁;某人,40岁。问谁属于年富力强?如果按词书的释义理解,显然是20岁那位,这人年轻力壮,因而是年富力强了;而40岁的已经算不上年轻力壮,也就不能说是年富力强了。可是,准备选此40岁的人做司局级干部,那么,他虽不再年轻力壮,却依然会被视作年富力强。

看来,年轻力壮与年富力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词书的注释上。为了辨清真伪,统一认识,把这个成语准确地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笔者权以此文做一辨析。为了阐述方便,试将“年富力强”拆开,然后再合起来逐一辨析。

首先看“年富”。

查词书,这里的“年”,其中一个释义是岁、岁数、年岁。“富”,其中一个释义是富有、丰富、多。那么“年富”是什么意思呢?按说,释为“现有的岁数多”,也即有一些岁数了,或岁数较大了,就可以了;可是,词书却说是指未来的年岁多。必须指出,这么注释是欠妥的。

其一,从这个词的主谓结构上分析,年富不能说成年轻。我们先列出几个由“年”字牵头组成的词、词组做以分析。这类词、词组较多,诸如,年幼、年少、年青、年轻、年长、年迈、年尊、年高德劭等。这里的年,都是直接说人现有的、实际的年龄状况,而不是说未来的、往后的年龄状况。再看年富,组词方式与它们完全相同,都是常见的主谓结构。所以,年富,只能像其他由“年”牵头组成的词、词组那样,释为现有的、实际的年纪、岁数富有,也就是说,有一些岁数了,不是十几岁、二十岁的小青年了,而不能释为未来的、往后的年岁多,也就是不能释为年纪轻、年轻了。顺便指出,一本词书说,“富:指未来的岁数多”,试想,“富”不搭配上那个“年”字,哪来的“岁数”可言,更何谈“未来的岁数”呢?这种注释是不是也欠周严?

其二,从“年轻”对应的年龄段分析,年富也不能释为年轻。据报载,年轻人、青年、青少年,在不同的社会里,其使用和含义也是不同的。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遵循以下定义:青少年,是10~19岁(早期是10~14岁,后期是15~19岁);青年,是15~24岁;年轻人,是10~24岁。这个定义与我们的理解和语言习惯相差不大,词书上说,年轻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这就是说,无论如何也不能把40岁划到年轻人的行列中去吧。但如前所说,40岁,在特定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看作年富(力强),甚至年龄再大一些,有时也可看作年富(力强)。所以年富与年轻是不完全相同的。

其三,从年龄与经验、能力的内在关系上分析,年轻与年富也不能同日而言。从生命历程上说,一个人,年轻当然是好事,未来的岁月多,不能不说是一笔宝贵财富。而人的经验、能力,又是与年龄有着较密切关联的。从社会阅历、处事经验、抑或承担领导、管理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说,却又是一件好事。孔子对此早有过精辟的总结。在《论语·为政》篇里,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孔子从“志于学”到“不逾矩”,生动地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最终达到不逾矩的很高境界。由此可见,年龄增大不是坏事,相对于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和社会阅历肤浅的年轻人来说,年龄大一些还是一件好事,完全可视为一笔做成大事的宝贵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与年富是不一样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说,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不可将二者说成一码事。

其四,从孔子所说“后生可畏”及朱熹对其注释分析,朱熹用“年富”而非“年轻”,也是值得琢磨的。孔子的原文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这里的后生可释为:年轻人,青年男子,也可释为后辈、晚辈。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是指哪些人呢?是泛指,抑或就是面向他弟子中的那些好学生说的?笔者未能考证。孔子50岁以后从教,计20余年,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进入孔子所期待的“可畏”行列的“后生”,恐怕都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大概大多数不会是十几岁、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吧?在这些贤人中,有些比他小三四十岁,大的比他小15岁(闵损),最大的小9岁(仲由)。对于七十岁左右的老夫子来说,他们是不是都不算很年轻的后生了。当然太大也不行,孔子说,到四十、五十岁了,如果仍“无闻焉”,就“不足畏也矣”。由此推想,朱熹在注释后生可畏时,还是拿捏有度的。在朱熹看来,这些后生虽然还比较年轻,不会是四五十岁的人,但是大多数也有一些年纪了,有了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有头脑,有见解,而且精力充沛能力强,“足以积学有待,其势可畏”,所以称他们年富力强,而非年轻力壮。这么推论是否也有些道理吧。

再说“力强”。

查词书,力,即力气、体力、精力、能力之谓也。强,则是强盛、旺盛的意思。壮,释义为强壮、壮实、气力足,一般是说身体壮实,干活有力气。由此可见,年富力强中的“力强”,与年轻力壮中的“力壮”,所指是不完全相同的。“力强”中的力,主要是指精力、能力说的。“力强”可理解为精力旺盛、能力强。因此,如某词书,把“力强”解释为精力旺盛,应该说是准确的;而另有词书,说成是(年轻)力壮,也即身体壮实、有力气,就不那么恰切了。自然,对“力强”,并不能排除“身体好、体力强”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何谈精力旺盛、能力强?但是,“力强”绝不是用以衡量后生的体力、力气如何。换言之,孔子不是期待那些后生上山砍柴,下田种地,而是期待他们有闻于天下,也即朱熹所言其势可畏,对这样的后生,就不能只看他们身强力壮,而须看他们的精力、能力水平如何。放到今天来理解,说(年富)力强,更是要这么看。这一点必须严格区分开来。

最后说“年富力强”。

对于这个成语来说,“年富”与“力强”是一个整体,是辩证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即年富者,并不一定力强;力强者,也未必年富。这其中有一个如何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问题。

一般地说,年富,岁数相对大一些,则阅历、经历会相对丰富一些。那么,从事领导、管理工作,或做学问,能力会相对强一些,会更有资格,更称职。当然,不能因此就说年龄越大越好。大是有相对限度的,即还得力强,还要精力旺盛。年龄太大,精力自然就会减弱,就称不上年富力强了。

同样,如果仅仅从“力强”的角度去要求,也是不行的。一个人,十八九岁,二十来岁,不论精力还是体力,都处在相对巅峰时期。可是在这个年龄段,人又往往缺乏老练和成熟,不太适宜在如前所说的那些工作中担任角色。所以,年富力强不是“年富”与“力强”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把二者融为一体,辩证地进行分析和对待。

那么,什么样的年龄段才可以称作既“年富”又“力强”呢?对此,不好笼统地做出回答,而须从不同人的具体状况,以及不同工作的特殊性质出发,做出分析和认定。比如,做省级领导人,二十多岁的年轻力壮之人是不行的,不仅我们国家不行,世界上各个国家也在这方面要求很高,除去个例,一般地说,没有一定的年纪是胜任不了的。所以,对这样的领导人来说,四十、五十来岁都可称作年富力强。相应的,在基层工作,三十多岁就是好年龄,甚至二十七八岁的人,工作多年,有经验,有闯劲,有威信,能够胜任工作,也可被称作年富力强。

所以,对年富力强的理解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全面地加以思考和衡量。一般地说,对年富力强可以这样解释:年龄相对大一些,阅历、经验较丰富,精力旺盛能力强。而解释为“年纪轻,精力旺盛”,或“年轻力壮”,是不妥的,是会造成误解和歧义的。

再回过头来琢磨一下朱熹说的“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退一步说,即使这里的年富力强,表达的意思就是年轻力壮,那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其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也属正常。孔子时代,科技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人的寿命也短,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六十已是高寿了,所以孔子说,四五十岁还“无闻焉”,就很难成大事了,就“不足畏”了。但现在不同了,人的平均寿命七十多岁,四五十岁尚属中年,论干事、创业正是当年。孔老夫子或朱熹如果在世,也绝不会那么说了。所以,当代词书在对这一词条注释时,也应按现代语言环境下的理解说明古时候年富力强是什么意思,现在又该做何解释,以免造成异议。

猜你喜欢

年岁岁数后生
考虑未知数设法
“二后生”的传说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黄河
岁数
后来我们在朋友圈里活得牛哄哄,可我更怀念在一起傻呵呵的年岁
军休干部捐资助学惠后生
他用四招引领后生致富
东晋年岁,靡丽一粟
马、牛、狗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