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2-08-15陈秋芸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群众

陈秋芸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福建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全省总人口为3471万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5829787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91%。因此,“十二五”时期,全力以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尤其是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已成为当前我省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问题的专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了如下界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实现公民文化权利为逻辑起点、是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应该是立足于农村,着眼于农村的社会效益,建立在农村文化设施与服务网络基础之上,以满足农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而提供的文化产品、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福建省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向导,以基层建设为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努力使先进文化成为农村文化阵地的主旋律。但是,相比于经济的发展,目前福建省农村公共文化仍然无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政府重经济轻文化,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足,首先表现在近几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建设上,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够重视,资金投入少,因而,除了节假日,农村平时几乎没有文艺类活动;其次是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经费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乡镇文化事业经费大都没有列入财政预算,这是造成政府对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也直接导致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落后,报纸、书刊得不到及时更新,制约了当地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如果不及时改变,迟早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与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经费严重短缺,有些乡镇出租乡镇文化馆、站以用作经营性用房,有些乡镇把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向市场,让其自主创收,达到缩减财政拨款的目的,有些乡镇的公共基础文化设施建在乡政府院内,或因老百姓不知道或因不敢进入等缘由,基础设施形同虚设。这些挤占挪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现象使本来就匮乏的公共文化设施雪上加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因阵地匮乏,图书、活动器材等必备设施破旧,导致文化活动基本上处在自发、散乱、无序的状态,名存实亡。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固然很重要,可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的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来组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兴办、参与文化活动,从而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乡镇文化专干名不符实、专干不专业。首先,因基层精减机构,部分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或被减掉或身兼多职;更别提及时补充年轻、优秀的文艺人才到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中来。其次,乡镇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大都年龄偏大、专业知识老化、综合素质低下;因此,他们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无法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当前加快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必要又十分紧迫。其必要性表现在:其一,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使之得以创新与发展,是“十二五”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1]其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以改善,而精神文化生活依然匮乏,目前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尚不健全,无法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因此,“十二五”时期,加快构建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农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农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是十分必要的。[2]

其紧迫性表现在: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竞争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搞好文化建设事关重大,而我国是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此,加快构建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刻不容缓。

三、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福建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政府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意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

加快福建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牢牢抓住“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历史机遇。政府是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务实的行动和坚定的信念。政府在提供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必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责无旁贷。因此,在构建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力度,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3]

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重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如:非政府组织、民营企业、民间文化团体等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多元投入的格局,以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服务能力,为广大农村老百姓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是我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是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指标,是保障我省农村老百姓文化权利的前提条件。农民不可能依靠自身经济能力解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要牢固树立改革意识,改变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

农村文化馆、站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是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方面,为此,政府一方面可用鼓励性的政策支持、引导乡镇创建农村文化室、文化书屋、文化公园与广场等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可根据各乡镇自身财政状况,让有条件的村自主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影响经济,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各级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并付诸于行动上,尤其应注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政策法规中,提升到经济建设的高度,做到经济、文化,两手抓、两手硬。[4]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政府一把手的政绩考核中,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人不但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形成进步、高尚与和谐的精神风貌。[5]因此,在建设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就要着力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注重培养两类文化人才,其一,加强对农村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以解决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专职不专才、专职不专干,文化工作者年龄老化、素质低下等一系列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其二,充分挖掘农村业余文化工作者,例如:加强对演出队、电影放映队等业余队伍的发现与培养;鼓励农村中有文化的群众,譬如:乡村教师、离退休老干部、假期返乡的大学生等参与到当地文化建设工作中来,支持他们创作更多具有当地乡土气息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化作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抓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

总之,福建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总结经验教训,认清现状,适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任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综述:2004-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邓晓颖,周智.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2011,(2).

[4]宋超.试论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4).

[5]郑建辉.新公共服务理论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 ——以福建省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群众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