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过程导向的《商务谈判》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2012-08-15张丽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7期
关键词:商务谈判双语导向

张丽霞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工作过程导向的《商务谈判》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张丽霞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双语教学理论,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结构,开发了《商务谈判(双语)》课程.将双语教学贯穿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商务谈判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工作过程导向;商务谈判;双语教学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外资不断涌入中国,中国的企业也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培养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势在必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外贸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重视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我们将双语教学贯穿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

《商务谈判》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如何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推广教改成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双语教学理论,我们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结构,开发了《商务谈判(双语)》课程.我们以培养学生商务谈判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序化商务谈判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商务谈判的准备阶段、开局阶段、磋商阶段和签约阶段.我们采用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情境等模式进行双语教学,将双语教学始终贯穿于商务谈判中的询盘、报盘、价格、发货、支付、规格、包装、保险、成交、审证与改证、投诉与索赔等学习领域.让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谈判技巧基本解决涉外商务谈判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本文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1 理论基础和研究背景

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由劳动组织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所决定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新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成为了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发展和普及.姜大源教授等职业教育专家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观介绍到我国,其核心思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被职业教育界广泛接受,刷新了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理念.目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观成为我国高职课程开发的主流,在高职教育理论界已经达成了共识.

关于“双语教学”,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本文采纳的定义是指“采用两种语言(母语和目的语,目前在我国主要指英语)作为教学媒介,帮助学习者学会语言的技巧,并掌握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双语教学开始在许多国家受到重视,在我国高校也得到普遍推广.尤其是2001年教育部发布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规定意见》后,更从政策导向上肯定了这种教学手段的尝试.高教司2002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将双语教育作为重要项目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我国高校纷纷创造条件开始实施双语教学,然而教育界对开展双语教学一直存在争议,也存在理解方面的误区.有研究者认为,国外对于“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已经很成熟,而国内对于“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则出现了过热的势头,有的甚至有不小的偏废.在我国开展双语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缺乏、合适教材不足、学生语言基础差、教学重点偏移等方面的障碍,因而,在大学开展双语教学也应持谨慎态度,不可一味求大求全.

高职专业发展历史短,缺乏理论研究,受传统本科教育的“学科式”课程模式影响,再加上高职学生基础欠佳、层次差异大、学习动机不强等实际困难,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学生缺少交际性的商务语言实践训练,无法高效地培养商务英语能力,难以满足工作单位的用人要求.而商务磋商能力是商务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我校《商务谈判(双语)》课程就是为国际贸易方向学生开发的,基于对工作岗位和职责的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有机结合对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理论和双语教学理论的学习、理解和实践,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开发、教学体系、内容、手段和实训室的建设与利用等方面提供新思路,研究成果将运用于高职实际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双语教学理论指导下,我们从学生、社会、职业教育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方向学生的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结构,审视如何在商务谈判教学中探究工作过程导向的商务谈判课程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商务谈判职业能力.明确目标之后,我们确定了主要研究内容: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方案赋予商务谈判课程的要求,重新审视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考核等课程体系.

商务谈判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从事商务活动的组织或个人为满足各自经济利益的需要,对涉及各方面切身利益的分歧进行意见交换和磋商,谋求取得一致和达成协议的经济交往活动.这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从事国际贸易谈判必须具备相关的贸易知识、谈判知识、谈判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密切联系外贸企业,咨询征求行业专家意见,我们确定国际货物贸易商务谈判的典型工作过程:商务谈判前准备与策划——商务谈判开局——商务谈判磋商——商务谈判签约及履行.基于这个工作实践主线、工作过程导向,我们序化商务谈判课程内容,在常规教学中,相应设计了询盘、报盘、价格谈判、发货谈判、支付谈判、规格谈判、包装谈判、保险谈判、成交谈判、签约谈判、审证与改证谈判、投诉与索赔谈判等学习领域的内容,并利用为期一星期的实践周对该课程进行综合实训.鉴于英语已成为国际商务通用语言,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我们以英语为语言工具,采用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情境等模式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增强英语思维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学会运用谈判技巧解决涉外商务谈判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有些研究学者对在我国开展双语教学持质疑态度,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普遍缺乏合适的双语教学师资、学生外语水平偏低、双语教材欠缺.本课题的研究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本课题主讲教师具有英语和国际贸易双专业学科知识,也有在外贸公司实践的工作经历,目前与外贸公司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利用英语作为工具语言,有效分析外贸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知识能力,师资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其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高,具备了接受双语教学的语言基础.最后是教材的选用问题,教材既要包容国际贸易实际工作领域的内容,又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即要有贸易谈判、谈判技巧理论知识的阐述,又要有实际谈判案例的分析.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非常理想的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所以我们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重新整合、选用、自编教学材料.经过筛选后,我们选定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实战商务英语谈判》作为主教材,把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务谈判》和自编教案作为辅助教材,用于日常的教学,同时着手编制《商务谈判实训手册》作为实训周的校本教材.选用的教材均依托英语语言教学工具,将商务谈判的陈述性知识穿插于程序性知识之中,做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并重,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在创建工作情境、组织案例教学时,英语为主要工作语言,进行案例的学习、分析、模拟、演示;在讲授某些关键性或者难度较深的知识时,采用中文讲授,以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快速、深刻掌握;同时也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灵活调整双语教学的广度、深度和双语之间的互动程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摒弃学科式的商务谈判陈述性理论教学,而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序化商务谈判课程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将双语教学引进高职课程教学,是高职教学的一种新尝试,致力于为培养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绵尽一点心力.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3〕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

〔4〕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5〕胡美珠,杨志华.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江淮论坛,2007(6).

〔6〕黄崇玲.双语教学核心概念解析[J].外语学刊,2008(1).

G642

A

1673-260X(2012)09-0253-02

猜你喜欢

商务谈判双语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论国际商务谈判英语运用技巧
如何立足市场需求开展《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