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艺术设计生学习艺术理论课的现状
2012-08-15李玉芬
李玉芬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艺术系,广东 广州 511300)
浅谈高校艺术设计生学习艺术理论课的现状
李玉芬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艺术系,广东 广州 511300)
本文从高校艺术设计生学习艺术理论课不容乐观的现状进行剖析,揭示其形成的原因;由于高校艺术设计生学习理论课具有极其的重要性,面对这种情况,改变现状是刻不容缓的;从而也是实现高校艺术设计生培养的最终目标.
高校艺术设计生;艺术理论课;现状
人类的审美观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审美领域也是随着自身的进步在不断地扩展.因而对美学的目的、意义认识,美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途径、方式也都是发展变化的.可以这样说,人类的认识发展到什么领域,也即相应出现对哪个领域的美的追求和探索.一个领域的社会劳动创造每达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也就自然要求一个与之相应发展的美学水平.[1]这样,也就要求我们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具备相应的艺术理论和水准.
然而,很多高校艺术设计生在学习艺术理论课时,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交头接耳等现象.出现这种现状不是偶然的.
这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社会和高校的影响
面对市场对设计创意的无止尽需求,各大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开始快速的发展.这时的教学质量值得质疑,培养艺术设计生的目的出现了偏差.同时,外来设计对中国的影响,促使设计教育工作增加压力.
在现状中操之过急,过份注重实用主义,只有可能造能艺术设计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中:手足无措.那么,这种艺术设计教育是失败的.
1.艺术理论课本身的特征
由于很多艺术理论课的概念比较抽象,逻辑性又较强;学生要在众多理论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的.针对艺术设计生的知识面较窄,长时间又适合图像式的思考,要在严密的文字思维逻辑上过渡到图像思维逻辑,确实具有难度和压力;这样的现状也会导致学生对艺术理论课不感兴趣.
1.学生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生普遍只重视专业实践课的学习,不够重视艺术理论课的学习.
(1)对艺术理论课的性质认识不清
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艺术理论课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意识到这些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认为学习艺术理论课到考试的时候,只要画些考试重点,背一背就可以;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知识点的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同时,没有意识到将来从事艺术设计的目的.其实,艺术理论课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科学地思考.经过系统地学习,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理论,最终形成自己独具魅力艺术设计风格;在设计和精神境界等方面上能够体现出积极进取、开阔的胸怀和眼界.
(2)对上艺术理论课的要求发生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严格标准的要求上.如上艺术理论课强烈要求有视频和图片,教学方法务必使学生满意;还有讲解的内容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紧相扣,还要在此基础上拓展他们的专业;争取还要达到理论与专业和社会实践的高度一致性的统一.
3.课程设置及教师方面的问题影响
在课程设置上,课时少而内容多.在教学进度的实施中,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遴选.若对讲授内容把握不好,就会出现讲授内容不系统,加强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教师的满堂乏味地讲解理,是学生极其反对的一种过时的教学方法.同时,不系统或单调的教学内容,会增加学生忽略或看轻艺术理论课的学习.
高校艺术设计生学习艺术理论课具有极其的重要性.
“公共艺术理论是艺术设计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课程群之一,不仅能为学生开阔艺术与设计视野,加深文化艺术修养,增强专业发展的后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创造性思维.”[2]也就是说,学习了艺术业理论课,加上熟练的设计技能,可以提高设计知识的综合驾驭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改变高校艺术设计生学习艺术理论课的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严格把关教学质量有效性的环节.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深入的了解.其次,要对教材和教具充分的把握.再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行而有效的教学环节.最后,及时地反省并总结教学的效果,以便在今后的课堂上减少遗憾.
2.教师在教艺术理论课时要把握的具体措施,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保艺术理论课对艺术设计生的吸引力.
(1)在课程教学的第一节课,要让学生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其教学意义.
如学生学习《中外美术史》目的是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其意义比较深远.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为今后的艺术设计提供素材;从经典作品中学习,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为主页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生活中对艺术品的活动(如艺术收藏、艺术拍卖和艺术市场策划)有所理解.这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意义了解,学习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2)注重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和当前的设计热点紧密联系起来.
以《设计史》为例,讲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要讲到对现代设计史上第一场设计改革运动的重要影响,之后联系巴黎世界博览会对现代设计促进和影响.联系到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以及举办对祖国设计的影响和意义;具体的实践自然会牵动学生学习的高涨热情,愉快地接受这个知识点和喜欢上这门课.
(3)结合学生的专业,引导学生深思学习艺术理论课的重要性.
在这里以分析学生学习《设计史》来说明学习艺术理论课的重要性.由于《设计史》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设计类基础课程,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可以很好地把握设计发展过程中各个设计阶段的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设计的内涵.这样,从设计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有利于今后的设计道路健康发展.
通过学习《设计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对设计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拓宽了知识面;加强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
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学习设计史可以了解到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设计史》,一是了解发展过程.二是可以从这些阶段进行思考,思考为何该阶段是这样的发展状态;为何具有的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艺术特征.这样,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疑惑,有些就可以在这里经过思考,得到答案.
学生把握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之外,也可以了解到其它专业的设计发展史,这样拓宽了知识面,利于本专业的广义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小圈子.知识面的范围越大,学生对于设计实践的把握的高度也是不同的.
现在在校的艺术设计生,将来作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的历史,具有艺术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艺术理论的学习,一个没有艺术理论和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盲目和不成熟的.一个优秀的艺术人才能否脱颖而出,最后竞赛的不仅是技艺,而是思想和文化的深度及全面的素质修养.”[3]这样,理论学习联系自己专业实际,促使学生学习艺术理论的积极性提高和加强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4)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手段;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后学习.讲解理论课程时,结合多媒体设备,运用播放大量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可以形象地讲解;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图片和视频的数量比例,从而在时间的长短上要很好地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5)重视教学互动和师生交流.
关于教学互动,可以沿袭传统的方法,但要赋予新意.如通过预习、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后复习与作业、作业批改与评讲等.这些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调整新意.在课堂上讨论的方式可以以辩论形式出现,这样学生不仅仅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且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这样使学生很容易记住该知识点,并且透彻地理解.师生之间的交流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或辩论点评,以及因人而异的专业批改中.教师的倾心投入,学生会从话语和文字的点评中得到情感上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我们知道:艺术理论对艺术实践的巨大推动力作用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早在教学实践中将此运用于艺术设计领域的是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校.由设计实践证明,艺术理论在实践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那种“重设计软件实践,轻艺术理论学习”的现象;严重影响设计人才的质量.
高校应该认识到这种现状,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充实艺术理论研究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艺术理论中的优秀艺术家们的智慧和经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更快.减少学生摸索的时间,使学生少走弯路.从而,实现高校艺术设计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1〕]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教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
〔2〕耿明松.关于增强艺术设计院校公共艺术理论课程吸引力的几点思考.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3):41.
〔3〕王万泉,郑玉梅.艺术理论教育漫谈.咸宁学院学报,2004(1):96.
G 642
A
1673-260 X(2012)09-0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