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的生存危机与生存之道

2012-08-15毕文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7期
关键词:母体生源学院

毕文健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独立学院的生存危机与生存之道

毕文健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当前,走过初始化规模扩张阶段的独立学院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面临来自市场的生源危机、来自自身的“独立发展”信心危机,来自政府、社会、民众的信任危机,同时面临2013年教育部考察验收、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等多轮对办学条件、内涵建设水平的全面考验.独立学院的生存之道就是更加准确地自我定位,强化内涵建设的着力点,走稳健、可持续发展之路.

独立学院;生存;危机;道路

独立学院伴随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生,在十余年时间内,完成了从零起步到万人大学的规模扩张历程.进入“十二五”、尚在“蹒跚学步”的独立学院被置于本科教育质量的标尺下,接受市场、民众的多方挑选和教育主管部门、专业评估机构的多重考验,基于此,独立学院的生存之道就是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遵循办学规律,清晰准确定位,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提升“学生满意度、毕业生竞争力、区域贡献度、社会认可度”,争取发展的主动权.

1 当前形势下独立学院面临的生存危机

1.1 独立学院面临生源危机

生源是独立学院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首先,一定规模的生源带来的一定数量的学费是独立学院维持正常运转和办学条件逐步完善的基本保障;其次,生源质量的稳步优化是独立学院品牌价值提升的标记;再次,良好的生源状况是独立学院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础,也是独立学院高水平通过教育部验收极具说服力的佐证之一;此外,良好的本科生源还也为其争取专业硕士培养资格,在更高起点上进入新一轮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专业生源不满、报到率下降”波及独立学院,独立学院要应对生源持久战.

1.2 独立学院面临独立发展的信心危机

国家对已设独立学院给予五年过渡期(2008-2013),目前除了10余所独立学院变身民办高校外,还有300余所独立学院仍在继续依托“母体”办学.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母体校无形资产和有形教育资源的扶持是独立学院新阶段内涵建设和质量保证的坚实基础,目前抽离母体校支持,尚显为时过早;二是独立学院办学形式多样,多数投资方与独立学院之间“剪不断,理还乱”,难以“一刀切”完成资产过户,而且资产过户的同时要求债务过户,独立学院根本无力承担;三是独立学院界定于“民办非企业”性质,尚不能对照享受国家对于民办院校的扶持政策,而随着国家财政对公办本科高校生均公用经费的上升,独立学院自觉“可供周转经费高、办学条件好”的比较优势已失去,凭一己之力难以追赶公立院校、民办院校,独立发展信心不足.

1.3 独立学院面临社会信任危机

在独立学院对发展前景的犹疑观望中,民办本科院校充分发挥机制的灵活性,延揽人才,配置资源,深化内涵,创立品牌.全国5所民办高校已先行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引发社会对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办学实力的重新考量,让自恃出身“名门”的独立学院倍感追赶压力;另一方面,属于嫁接体的独立学院尚未“自立门户”,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许多建设项目、研究课题等暂未向独立学院开放,这使得独立学院难以在短期内争取更高的政府信任度;此外,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毕业生群体效应还未显现,科研和社会服务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信任度提升尚待时日.

2 在高等院校的分类建设中清醒而准确地定位

独立学院办学以来,“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态使得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往往直接从母体校“拿来”或只做微调,这限制了其创造性地与母体校错位育人;独立学院在管理决策方面亦公亦私的矛盾心理,导致独立学院新机制、新模式自带的活力未能充分发挥,限制了其创造性地与母体学校错位发展,因此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明确定位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应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为从区域性看来,独立学院多由地方名企、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举办,独立学院与地方建设发展血脉相连,独立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都应关注地方的实际需要;从阶段性看来,当前,独立学院属三本批次,但非三流本科,其办学目标与应用性二本一致,成为运作成熟的优秀地方性本科院校是独立学院现阶段发展目标.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应是面向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的是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第一层次——现场生产服务或管理的“师”字型后备人才;在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的同时,还可引入母体校研究生院分院,招收专业硕士,培养第二层次——设计开发型人才,为学生日后成长为优秀技术主管、职业经理人打下基础.

3 在高等教育市场选择中练内功、强内涵

3.1 抓关键——大学发展以教师为本,提升自有队伍实力

建设一支状态稳定、结构合理、“学术型、工程型”相得益彰的自有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独立学院师资与母体校高度共享,这固然降低了办学成本,减少了独立学院自培师资的压力及师资过剩风险,但母体校教师的重心都在本部,往往难以针对独立学院特点开展学科建设、教学及科研,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及教师队伍层次结构合理化要求,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引聘:如从母体校或其他高校返聘刚退休、尚未脱离学术重心的教授、副教授;从优秀二本、示范专科引进富有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招聘硕士以上学位的企业工程师;招聘优秀硕博士生.同时“柔性引才”,长期聘请企业高水平工程与管理专家担任产业教授,邀请地方相关领域专家任客座教授,邀请莅临地方高规格经济文化活动的高级别专家讲学,“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使师资队伍更富活力.

在学科专业团队建设方面,独立学院可实行“双负责人制”,即母体校和其他高校选聘资深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自有教师队伍中副教授以上教师担任专业负责人,从本地优秀公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聘教授任专业建设顾问,自有中青年教师骨干任课程(群)负责人,并成立有地方行业协会会长、产业领军人物加入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立体化的学科专业建设团队.

对引聘入院的人才,采取“先引导后使用、先培养后使用、大力培养后使用”等不同形式分类培养使用.如对于来自母体校、周边本科院校的教师,引导其立足独立学院生源实际和培养目标,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应性调整,严格按照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实施教学;对于来自专科院校的教师,按照本科教学标准对其培训;而对于占自有队伍大半壁江山的硕博士生和中青年企业工程师,构建完整的教师培养、成长、激励及退出机制,充分利用教师发展中心平台,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培养,建立一支自有成熟讲师队伍和自有副教授队伍.

3.2 抓重点——质量立校,提升毕业生竞争力

院校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由于生源总量下降,独立学院批次生源质量下滑,但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不能动摇,因此“十二五”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是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重头戏.

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为引领.围绕“师”字型人才的职场需求设计培养方案,搭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理论教学方面,通识基础课文理交融,学科基础课口径适应,专业基础课管用,专业选修课适用,全面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方面,确保集中实践性环节充实适用,将实验实习、设计(论文)、职业资格(技能)培训、科技创新活动等四个模块衔接,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以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强化“集成集约、共建共享”的理念,建成院级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中心,主动与企业共同搭建一体化平台,同时借力区域高校联盟,开拓资源平台.

以专业自评自建常态化机制为抓手.建立专业建设自评自建常态化机制,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坚持专家把关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委员会及督导组跟踪教与学的基本环节,合理把握学位自授率;在自评自建的同时,请进同行专家诊断,以评促建,不断丰富专业内涵.

以学生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独立学院应将“学生满意度”作为教学与管理的考核标准,启动大学管理思路、育人方法、管理作风的深刻变革:教育教学应以“学”为中心,主动跟踪、服务;学生管理制度体现刚性规定和成长激励的结合,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管理力量应多方整合,机关人员主动帮助院系分担事务性工作,共同为学生成长提供全程化、一站式服务;同时应积极构建学生自主管理及参与学院管理的运行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发展.

3.3 抓亮点——特色兴校,提升毕业生的市场识别度

专业设置要“准”、“精”.“准”就是要瞄准区域产业链开办专业,并对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优先重点构建相应学科专业群或综合性学科专业平台,同时注意与本地域其他独立学院或二本错位建设优势学科专业;“精”是指对于景气指数较低的专业,采取“停招、隔年招生、转变专业方向”等,完善专业体系.

应用性人才要“优”、“特”.以本院强势专业为引领,所有专业的培养内涵均注入该元素,形成本校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特色;建立“以项目为导向,做中学”的专业教学模式,抓牢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接轨,搭建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的能力特色,有效区别于母体校、专科的同专业毕业生.

3.4 抓拓展——与地方和谐共生,提升区域贡献度

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独立学院应促成母体校科技园分园、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等平台落户学院,从而综合利用母体校科技资源和自身条件,以服务中小企业技术革新和员工培训为起步,融入产业创新体系,在有效解除企业之忧的同时壮大自我,以使自身区别于单纯以教学为主的新建院校.通过和谐发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文化引领”四大功能,独立学院必能彰显自身存在价值,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

〔1〕潘懋元.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趋势[J].临沂大学学报,2011,33(1):1-5.

〔2〕唐景莉.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1-03-05(7).

〔3〕张玉琴,郑爽,孙穗平.“生源危机”中的日本高等教育改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9-11.

〔4〕蔡敬民,余国江.走应用型之路才能抓住发展良机[N].中国教育报,2008-12-26(3).

〔5〕香港科技大学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下的奇迹[EB/OL].(2011-8-15)[1998-10-04].http://www.wutnews.net/news/news.aspx?id=55998.

〔6〕(美)欧内斯特·博耶.美国的大学——现状、经验、问题和对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G648

A

1673-260X(2012)09-0168-02

猜你喜欢

母体生源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蒲公英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图表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多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母体并发症处理分析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