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切姓而用”手法例释
2012-08-15朱大银
朱大银
(巢湖学院中文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杜诗“切姓而用”手法例释
朱大银
(巢湖学院中文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杜诗诗法森茂,变态万端,“切姓而用”为其一例。所谓“切姓而用”即暗用同姓人物典故以取得表达简洁效果之手法;因多用于交游、赠答诗中,故又可收阅读亲切之效果。本文用举例的方法解释杜诗中“切姓而用”同姓人物典故的来源与含义。
杜诗;“切姓而用”
杜诗手法不拘一端,匠心独运,如有神来,“切姓而用”为其一例。“切姓而用”多见于少陵交游、赠答诗中,即运用对方同姓人物典故来褒扬、引介对方,抑或用来点缀诗句以取得亲切之阅读效果。今胪列杜诗中“切姓而用”之例如下,并作相关解释。
一、《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例释:张氏,黄鹤认为是张叔明[1],“竹溪六逸”之一。诗中“时相见”语出《汉书·外戚传》卷九十七(下)童谣:“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燕燕”指赵飞燕,“张公子”指张放,均为成帝宠侍。“张梨”语出潘岳《闲居赋》:“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柙之柿。”李善注引《广志》:“洛阳北邙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上联切姓用张放典故,但重点不在其为宠臣而是落在“时相见”三字,称美张氏好客;下联切姓用张公谷甘梨说明张氏隐居身份,绾合题旨。同时,“杜酒”亦切“杜”姓引入作者自己。仇兆鳌引顾宸注:“杜酒、张梨,暗用宾主二姓。”
杜诗中切“张”姓用者非一,或用“张公子”张放事,或用“槎客”张骞事。下面二──六均为切“张”姓而用例。
二、《赠翰林张四学士垍》:“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例释:张垍,张说次子,行四,尚宁亲公主,翰林院学士。“张公子”切姓用张放事已见上条;“汉客星”切姓用汉张骞故事。南朝宋宗懍《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使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一女织,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而还。”此切“张”并用张放、张骞事,一说明张垍宰冢之子出身,一羡称其驸马显赫地位,仅仅十字已将张氏背景交代得很清楚。
三、《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
例释:“张十二”,未详,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失录。此切姓用“张公子”事以叙入张十二参军。
四、《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不知沧海使,天谴几时回。”
例释:张司马,未详。仇注引黄鹤、姜宸英语,推测是“待诏镌刻之流”。 “沧海使”,张骞,已见上述,此比喻张司马。仇氏引黄生注:“结语暗用张骞事,既同姓,又出使,且往海上,用事精切,旧无注及者。”“暗用张骞事”即“切姓而用”手法。两句设为询问语气,寓关心张司马此去南海何时回还之意,语意亲切且回应送别题旨。
五、《洗兵马》:“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例释:“张子房”,张良。此比喻张镐。张镐,唐安史之乱时期重臣,官至相位。此处切“张”姓借张良故事说明张镐乃为朝廷所倚重之臣。
六、《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云深骠骑幕,夜隔孝廉船。”
例释:张叔卿,或以为即张叔明[1]。“孝廉船”,语出《世说新语》“文学”“张凭举孝廉”条。仇氏注:“骠骑幕,判官所居。孝廉船,因张凭同姓而借用之。”王嗣奭注:“‘骠骑幕’判官所居;而‘孝廉船’则因张凭同姓而借用之,止是悲其相 ‘隔’耳。”两家注释大同小异,所谓“因张凭同姓而借用之”者,即切“张”姓而用之。此切“张”姓用张凭事,意在致暌离之情即王嗣奭“悲其相‘隔’”者。
七、《郑驸马宅宴洞中》:“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例释:郑驸马,郑潜曜,尚玄宗临晋公主。“郑谷”,扬雄《法言》:“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振于京师。”汪荣宝撰《法言义疏》引《华阳国志》“汉中士女讃”自注云:“郑子真,褒中人也,玄静守道,履至德之行,乃其人也。…家谷口,号谷口子真,亡汉中,与立祠。”此切“郑”姓用“郑谷”典故,照应题中“宴洞”地点,暗示游宴环境之清幽,同时映衬主人公品格之清简。
杜诗中切“郑”姓用者居多,或用“郑谷”郑子真事以褒扬其品格,或用“郑驿”郑庄事以称誉其好客。下面八──十五均为切“郑”姓而用例。
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例释:郑广文,郑虔。广文馆博士,与杜甫最为相善。“谷口”典故已见上述,不过此用郑子真事,意不在赞美郑虔,而在于引介自己与郑氏同游山林之事,盖“谷口”、“山林”二者所指相类也。仇氏引黄生注曰:“首章叙入何郑,他人不免费手,此能引古为喻,语不烦而意已明,何等简净。”确实道出此处少陵切姓而用手法之匠心。
九、《答郑十七郎一绝》:“把文惊小陆,好客见当时。”
例释:郑十七,岑仲勉《唐人行第录》“郑十七”条:“少陵集一四 《答郑十七郎一绝》,名未详。”又,杜甫有诗《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饮》,郑十七、郑十八为兄弟。小陆,二陆兄弟之陆云,比喻郑十八。当时:郑当时,字庄,汉初人,《史记》本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偏。”后成为“好客”之代称,此处以比喻郑十七。此切“郑”用郑庄事,言其好客之情。
十、《江雨有怀郑典设》:“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例释:郑典设,未详;“典设”,官名。此切“郑”姓用郑子真事以说明典设所居之僻远。
十一、《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其二:“新作湖边宅,还闻宾客过。”
例释:郑监,郑审。此切“郑”姓用郑庄事称道郑审之好客。
十二、《暮春陪李上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郑庄宾客地,衰白远来过。”
例释:郑监,郑审。此切“郑”姓用郑庄事称道郑审之好客。
十三、《宇文晁崔彧重泛郑监前湖》:“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例释:郑监,郑审。此切“郑”姓用郑子真事以说明所居之地之幽僻。仇氏注:“郑谷,因姓同而用之。”
十四、《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经过忆郑驿,斟酌旅情孤。”
例释:郑监,郑审。此切“郑”姓用郑庄事称道郑审之好客。
十五、《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因声置驿外,为觅酒家垆。”
例释:郑十三,原注指郑泛。此切“郑”姓用郑庄事称道郑泛之好客。
十六、《赠比部萧郎中十兄》:“汉朝丞相系,梁日帝王孙。”
例释: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又萧十”条载,“少陵集一《赠比部萧郎中十兄》,原注‘杜甫从姑之子’,名未详”。“汉朝丞相”指萧何,“帝王孙”指南朝齐梁皇室萧姓后裔。此切“萧”姓,述萧比部郎中身份以及高贵家族血统。
下列十七、十八亦切“萧”姓而用之例。
十七、《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少年疑柱史,多术怪仙公。”
例释:韦侍御、萧尊师,未详。柱史,柱下史之省称,后世以称御史。仙公,萧史,《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一日,皆随凤凰飞去,…”诗为得韦、萧亡消息而作,意者老子曾为柱史,享高寿,而今韦氏亦为御史却得年少,可怪也,此切官而用事;萧史驾凤凰而升仙,萧尊师亦多仙术却早亡,可叹也。此切“萧”姓用萧史事以说仙道之事。仇氏注曰:“两引古人,一切官,一切姓,存亡关于吾道,见其人足重也。”
十八、《奉赠萧十二使君》:“王凫聊暂出,萧雉只相驯。”
例释:萧十二,未详,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失录。仇注:“王凫用县令事,萧雉用郎官事,萧盖先为郎而后贬为令也。”继引钱笺曰:“萧广济《孝子传》:萧芝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此切“萧”姓用萧芝事以称萧十二古谊之德。
十九、《赠田九判官梁丘》:“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例释:田九,田梁丘。《旧唐书》:“哥舒翰讨禄山,以田梁丘为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又,仇注引于邵《田司马梁丘传》:“司马,京兆茂陵人,哥舒翰兼统五原,雅知其才,得之甚喜,表清胜府别将,改永平府果毅,长松府折冲。”
“田郎”,田凤,《三辅决录》:“田凤为郎,容仪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
仇氏注说:“阮瑀,指高适,适本封丘尉,与陈留相近,他章云‘好在阮元瑜’可证。高之入幕,必由田君所荐,故云‘早见招’,而幕下赖之。”仇氏认为这两句诗意在“美田九荐贤之功”,但解释未免夹杂、扞格,不如他前面的王嗣奭解释得简洁、顺当。王嗣奭认为阮瑀、田凤都是用来比说田梁丘[2],并引张綖注胡震亨《杜诗通》云:“五六问答之词,谓军谋中才名有如陈留阮瑀者,谁与争长乎?乃今见梁丘早为翰招入军门,真瑀之流也。盖因姓同而即以‘京兆田郎’为梁丘矣。”“五六”即原诗“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两句,所谓“盖因姓同而即以‘京兆田郎’为梁丘矣”也就是切姓而用的意思。此切“田”姓用田凤事以称誉田梁丘佐将之才。
二十、《崔附马山亭宴集》:“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秀袍。”
例释:仇兆鳌以“崔附马”为崔惠童。崔惠童,尚玄宗晋国公主。“金碗”,仇注引《孔氏志怪》:“汉卢充家西有崔少府墓,充与崔女为幽婚,生子,临别赠以金碗并诗,云:‘何以赠余亲,金碗可颐儿。’此切崔而用之,并见公主已故。”仇氏注杜,有时病于泥古,揆原诗旨意,作者本意似乎只取“金碗”贵重含义,并“秀袍”一起说明崔驸马富贵及其高贵身份,同时也说明宴集之盛,未必就“并见公主已故”。清施鸿保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说诗中“秀袍”“与上句挥金碗,第言宴集之盛,非真有其事也”,并认为仇氏“志怪之说,殊可不引”[3]。但施氏却不认为是切姓而用,他批评仇氏说:“不独下句秀袍不切崔姓,又不见公主已故,近于偏枯也;彼是崔姓女,此是驸马姓崔,亦不合。且以公主比崔女,直似污蔑公主矣。”[3]此未免有强为之说之嫌疑。意者仇、施二人各有可取,仇氏认为是“切姓而用”为是,以幽事解诗则非;施氏以为“金碗”只为说明宴集之盛为是,不认为是“切姓而用”则非。须知在杜甫,“切姓而用”手法本有技痒成分,其目的只是在叙入宴集主人而已,至于其它则可以遗去。下二十一亦切“崔”姓而用之例。
二十一、《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例释:杜甫外家崔姓,“二十三舅”原注指崔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本传“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则“徐庶高交友”即指崔州平、诸葛亮等人而言。此切舅“崔”姓而用崔州平事以赞誉舅氏为人之高古。
二十二、《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诗律群公问,儒门旧史长。”
例释:沈东美,沈佺期子,与杜甫有诗作往还。对于这两句,仇兆鳌注释说:“希曰:《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又,沈约亦修宋史。”“希曰”指黄希,据仇氏意思,他认为这两句是笼统就沈全期、沈约二人说的。意者前句是承上文“通家惟沈氏”而来,主要是就沈全期说的,所谓“群公问”也就是《新唐书》“宋之问传”中“学者宗之,号为‘沈、宋’”之意;后句则专指沈约,对照二人本传,所谓“儒门”、“旧史长”都与之问无涉而与约密切,《梁书》约本传载约为“人伦之表”,“名亚迁、董”,“所著《晋书》百一十卷,《宋书》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前句称许对方乃父诗才绝出当时,是交游诗通常手法;后句借沈约以赞美对方身世,属“切姓而用”手法。
二十三、《送杨六判官使西蕃》:“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
例释:杨六,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又杨六”条载,“少陵集五《送杨六判官使西蕃》,明未详”。子云,扬雄(一作杨雄),字子云,《汉书》本传:“清静无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此切“杨”姓用扬雄事,以说明杨姓判官由于感于“帝京氛祲满”而出使西蕃的胸怀,同时称许其品德之高尚。下二十四、二十五亦切“杨”姓而用之例。
二十四、《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此诗》:“卫青开幕府,杨仆将楼船。”
例释:杨谭,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又杨五谭”条载,“少陵集三《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杨不著其名,又集九 《寄杨五桂州谭》。按前诗,仇注拟编天宝十三载,后诗拟上元元年,相隔八、九载,由侍御迁至刺史,尽是可能,因此,余疑为同人。杜又有《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此诗》”。杨仆,《汉书》“南粤传”:“元鼎五年秋,…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唐时长史乃幕府之职,又,杨谭与杨仆,不仅姓同且地点亦相涉,所以黄生说:“首句切官,次句切姓。”此切“杨”姓用杨仆事以类比杨谭长史身份。
二十五、《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醉酒扬雄宅,升堂子贱琴。”
例释:杨长宁,未详。此切“杨”姓借扬雄比杨长宁。
二十六、《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
例释:贾六,贾至;严八,严武。“长沙才子”指贾谊,《史记》谊本传:“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钓濑客星”指严光,《后汉书》光本传:“严光,耕富春山中,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仇氏注:“长沙、钓濑,切姓。”此切“贾”姓用贾谊事以明贾至远贬岳州事,切“严”姓用严光事以明严武远贬巴州事,二者均寓少陵于贾、严二人同情意。
二十七、《敬简王明府》:“神仙才有数,流落意无穷。”
例释:王明府,黄鹤疑为王潜[1]。神仙,王乔。历来关于“王乔”、“王子乔”有诸多说法,此处当据《后汉书》:“王乔为叶令,有神术。”原诗首联“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知“王乔”与“王明府”,于人为切姓,于事为切官,一举两得之,意在称王氏高义,能一援己于流落困厄之境地。下条亦切“王”姓而用之例。
二十八、《哭王彭州抡》:“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北部初高选,东床早见招。”
例释:王抡,未详。“松乔”并指赤松子与王子乔,古之仙流,并见《列仙传》。“东床早见招”:用《世说新语》王羲之东床坦腹事。此切“王”姓用王子乔及王羲之事,一说明王氏寿考而终,一说明其为东床快婿之身世。仇注:“东床见招,如萧迎鸾凤,抡必缔姻宗室也。”
二十九、《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一作蜀),焉知李广未封侯。”
例释:李剑州,未详。文翁,《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李广,汉将,身经百战而不得封侯。诗首联:“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称赞李剑州之高义为人且流露了对李沉宦剑州的不平。“但见”一联承首联而来,以文翁比李,称道其移风化俗美政,同时切“李”姓用李广事,寓对李“寥落三年坐剑州”同情之意。仇氏注:“能化蜀,承剑州,此引太守事;未封侯,承寥落,此用同姓人。”
三十、《奉寄别马巴州》:“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
例释:马巴州,未详。马伏波,马援,《后汉书》本传载马援封伏波将军。此切“马”姓以马援比喻马巴州,意思是说:马巴州可取得马援之勋业,而自己却不能去马幕中当功曹。诗句流露少陵惜别巴州之意。
三十一、《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虙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例释:虙子,虙子贱。终军,《汉书》本传:“初,军从济南当谒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此切“终”姓用终军事以美明府之风流。仇注:“虙子,切明府;终军,切终姓。”
三十二、《孟氏》:“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例释:孟氏,未详。此切“孟”姓用孟母三迁事称许孟氏子孝亲贤。
三十三、《醉歌行赠公安颜十少府请顾八题壁》:“神仙中人不易得,颜氏之子才孤标。”
例释:颜十,未详。“颜氏之子”指颜回,语出《易·系辞》。此切“颜”姓以颜回比颜十少府,称许其高才孤标。
三十四、《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飘飘苏季子,六印佩何迟。”
例释:苏徯,未详。此切“苏”姓用苏秦事以比苏徯,说明其一麾桂州之事。
三十五、《长沙送李十一》:“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例释:李十一,原注为李衔。按:唐“李白、杜甫”之前已有“李、杜”并称者如“杜密、李膺”、“李固、杜乔”等,此处杜甫自称“李杜齐名”者,乃并自己与李衔而称,实亦切“李”、“杜”二姓而用以称美对方,亦联及自己,故曰“忝窃”。
“切姓而用”手法并非始于少陵,《世说新语》“言语”(3)孔融见李膺的典故人人皆知之,又如(28):“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崔正熊未必就是崔杼的后代,都郡也未必就是陈恒的后代,只不过都是利用对方姓氏来让对方难堪罢了,实即“切姓而用”。
总结例释中前人对“切姓而用”手法的注释,我们可以知道:
(一)“切姓而用”既是一种使事用典的方法,又是一种比喻方法,是“引古为喻”,是用古代同姓人物来比喻眼前人。
(二)其效果是“语不烦而意已明”,既“简净”又“精切”。
(三)是“暗用”典故。两个没有任何关系、不同时代的同姓人之间的暗暗提示,与直接称誉对方先人不一样,如杜诗《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广交》:“磊落贞观事,致君朴直词。”乃通常赞誉之词,无特别手法可言,非“切姓而用”。
[1](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8,840.
[2](明)王嗣奭.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2.
[3](清)施鸿宝.读杜诗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6.
THE EXPLANATION ON THE USING OF FAMILY NAME IN DUFU′S POMS
ZHU Da-yin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There many ways of expressing in DuFu′s poms,one of them is the way of using of family name,by which the stories of the same family name were adopted when DuFu wrote a certain friend in his poems.There are two results of this way:terse and cordial.In this essay,we will explain the origins of the stories of the same family name in DuFu′s poms with examples.
DuFu′s poms;way of using of family name.
book=45,ebook=87
I207.22
:A
:1672-2868(2012)04-0045-05
责任编辑:松 水
2012-05-11
朱大银(1965-),男,安徽庐江人。巢湖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