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E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012-08-15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伟亚

电子世界 2012年15期
关键词:要素工程项目工业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司伟亚

IE——工业工程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1955年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给出了工业工程完整的定义,即“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设计、改造与实施的一门学科,它利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并且应用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可能获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可以看出,工业工程是综合运用各种实用的知识和方法,为把人力、物资、装备、技术和信息组成更加有效和更富于生产力的综合系统,所从事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活动,它为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随着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的迅猛完善和发展,其理论不在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现场的使用,而是作为一种无形产品引入到各行各业的管理领域。正确良好的运用IE理论于工程项目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而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联合设计,施工,交工验收,后期维护等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尤其是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更是项目完备,实现项目功能与目标的重中之重。因此,把IE理论运用其中,是项目最优化的有效途径。

一、把lE的现场改善理论(6S)运用到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一个项目从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设计到人员,物料,设备的进场,其合理布置与布局,是关系到该项目顺利有效安全实施的关键,合理运用6S理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S理论是指在生产现场把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要素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6S”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方面,其内容如下:

1.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物品分为有必要的和没必要的,有必要的留下来,没必要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或者杂乱不堪,影响施工效率,营造清爽整洁的工作环境。

2.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必要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空间,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以免造成使用混乱。

3.清扫(SEISO):把工作场所内看见、看不见得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施工伤害。

4.清洁(SEIKETSU):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保持上面3S成果。

5.素养(SHITSUKE):每位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与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习惯性),自觉遵守,相互监督。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6.安全(SECURITY):重视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患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具体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就是从平面布置开始就要做好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把投入的各种资源、材料、构件、道路、水电供应网络、生产、生活场地及临时工程设施合理、安全、经济地布置在施工现场,使施工现场配置合理、规范,能有组织地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开工前,务必做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施工及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带证上岗等规范管理。

二、按照现代工业工程的定义

IE是通过研究系统中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要素的有效组合与合理配置及持续改进来保证和实现系统高效运行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原理是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把各个要素进行改进,改造,重组和设计,从而逐步接近系统的最优配置,实现系统的最大功能。

一个工程项目的立项、开工建设到最终投入使用涉及到勘探、设计、监理、施工等诸多企业,项目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对项目要素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1)对各个施工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对施工要素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的配备和投入以满足施工需要;

(2)对施工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各个要素进行适当搭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经济协调的发挥作用;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进行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各个投入要素,使其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4)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从而达到项目总体优化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

(一)ECRS分析法

ECRS分析法具体是指取消(Elib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

1.“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内容

有必要要取消的工作,自然不用再花时间研究怎么改进,某个处理,某个工序,某个手续,首先要考虑是否可以取消,这是改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最高原则。

2.“合并”必要的工序

不能取消的工序,要研究是否可以合并,能合并的就合并,这样可以增加机械和人员的使用效率。

3.“重排”所必需的工序

在必要的时候合理重排施工工序和步骤,使工作效率更高、更加条理化。

4.“简化”所必需的工作环节

对施工程序的改进,除了上面所说之外,还可以进行必要的简化,这种简化是对工作内容和处理环节本身的简化。

(二)全面质量管理

1.4M1E

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环(Environment)”等五大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利用因果分析图等方法,查找错误、客服缺点、吸取教训,改善质量。

2.PDCA循环

施工质量的保证,应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步骤展开控制。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状态和结果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反馈,以便保证整个项目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1)计划(Plan)。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通过它,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方案,其计划、目标的锁定,根据对,其计划、目标的锁定,根据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可能存在问题、通病等的认识,提出预期达到额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计划就是为实现项目质量目标所采用的具体措施计划,要做到、技术、组织三落实。

(2)实施(Do)。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及要求展开的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做好各项交底工作机上岗培训及相关学习,是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质量计划执行的关键。

(3)检查(Check)。在实施工程中实施动态控制,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

(4)处理(Action)。在检查基础上,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以利于今后施工中,作为处理依据,采取措施,客服缺点,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犯错,对悬而未决问题,留待下次循环。

总之,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使施工工作质量步步提高。这样,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坚持IE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各个要素合理结合,最优配置,实现成本最低、质量最优,以达到项目最优的目的。

鉴于IE理论的多样性、复杂性及篇幅限制,只是对现场布置及要素优化方面浅谈薄见,希望能对现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同行有所助益。

[1]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小俊,丁勇,赵夕男.“5S”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4).

[3]王恩亮.工业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刘刚.工业工程在政府组织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3).

[5]符兴干.工业工程方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

[6]董世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若干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猜你喜欢

要素工程项目工业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工业人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