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个女性命运看三国时期妇女的地位

2012-08-15吴国联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三国志曹丕荆州

吴国联

(大连教育学院 成人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从两个女性命运看三国时期妇女的地位

吴国联*

(大连教育学院 成人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甄夫人和孙夫人,是三国时期两个属于上层社会的人物,其开始时都曾显赫一时,有着美好的生活,但后来却殊途同归,没有一个好的结局。这两个女性的命运,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统治者穷凶极欲和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缩影。

甄夫人;孙夫人;三国时期;妇女地位

一、显赫一时的甄夫人

甄夫人是各种史书上均有记载的、后汉时期确有的悲剧性的人物。她出身于豪门望族,长大后先是河北大军阀袁绍的儿媳妇——袁熙的夫人,后又成为曹操的儿媳妇——曹丕的夫人。如此一个具有优裕地位的女性,却难逃被人遗弃、赐死的命运。

1.从袁府到曹府的甄夫人

据《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甄夫人,东汉末年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其“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1]159幼年丧父,是甄氏人生中的第一个不幸,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第一个不可弥补的创伤。但是,一个从小失去父亲的孤女,却不但出落得容貌十分出众,且从小受儒家忠孝思想的熏陶,知书达礼,善良贤慧,因此年方及笄,求偶者就不绝。陈寿在《三国志》(卷五)中记载“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1]160甄氏被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且兵众地广、财力雄厚的大军阀袁绍看中,被纳为其二儿袁熙的媳妇。贵为袁绍的儿媳妇,这本应说是好事,但谁能料到如此强大的家族,却是昙花一现,官渡一战,袁绍一方战败,在其后短短的几年中,其政治、军事力量很快瓦解。这给甄夫人带来了再次的不幸。

至于袁绍集团失败后,甄夫人又被曹丕占有的经过,作为正史的《三国志》写得很简单,“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1]160只是《世语》对之有一段较详细的记载:“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揽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2]160对这一史事,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不改变历史的前提下,作了更为细致的情节描写,小说第三十三回写道“曹丕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曹丕对之一见钟情,萌发了要娶其为妻的思想。赶紧向父亲曹操提出要娶甄氏。没有想到的是,曹操见了甄氏也说:“真吾儿妇也”,态度豁达,一口应承,“遂为迎娶”。[3]189

从以上各种史籍的记载和小说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甄氏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同时还可以看出,尽管因其幼时丧父而在精神上有过创伤,但做了袁绍的儿媳妇后,受到了宠信,年轻时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美满的。只是随着袁绍集团的失败和曹操集团的取胜,甄氏从一个旧的大军阀之家,走进了另一个新的大军阀之家,而且是走进了一个后来更有权势、更加显赫的家庭,命运将给她带来的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2.在曹府受宠的甄夫人

甄氏进曹家之初,很受曹丕的宠爱,甚至在大宴宾客时,也将甄氏带在身边,以展示甄氏的美艳,足见此时曹丕内心的满足与对甄氏的爱意。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1]160曹丕爱甄氏之美,达到甚至不愿让人多看的程度。三国时期魏国郎中、史学家鱼豢在《典略》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4]说的是有一次曹丕筵请当时几位著名文学家,其中之一的刘桢见到甄氏,竟忘乎所以,两眼定定地看着甄氏,不愿移开,犯了失敬之罪,因按照当时尊卑的礼节,不论主人怎样安排,但在夫人拜客时,客人是不能平看的,只能俯伏于地,献上敬意。刘桢为此虽免去死罪,却落得被曹操罚去监石坊磨石头、做苦工的下场。这件事说明,甄氏进曹府的前期,其受宠程度、地位之高,甚至超过在袁府的。

甄氏嫁到曹家后,为曹丕生有一子一女。其子就是曹丕死后继位的魏明帝曹睿;女即东乡公主。甄夫人侍奉丈夫极恭,侍奉公婆极孝。曹丕母卞夫人很受感动,称赞甄夫人“真孝妇也!”以甄夫人的德容,曹丕即位后有望立为皇后,且众大臣也力谏曹丕立甄夫人为后。也就是说,甄夫人在进曹府的初期是很有地位的。

二、浪漫识礼的孙夫人

三国时期另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是孙夫人。孙夫人,无论在《三国志》等史册上,还是在小说、戏剧等民间文学作品中,都有各种不同的记载或描写,其中最主要的两点:一是具有男人的性格、自小浪漫好动;二是通情达理,愿为孙刘联盟而嫁给刘备。

这些研究丰富了对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夏季降水演变的认识。但对由爆发时间分类的El Nio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关注较少。本文以新近的资料从爆发时间角度来划分El Nio事件,就SP、SU两类El Nio事件对东亚季风环流和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ENSO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之间关系的长期变化特征,旨在为改善夏季旱涝预报提供依据。

1.史书上记载的孙夫人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与孙夫人联姻的原因,有很明确的记载:

首先,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2]879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欲将妹妹嫁给刘备;嫁妹的原因是刘备占据了荆州后,孙权心有所畏;嫁妹的目的是与刘备加深感情,结为盟好。这也说明了刘备娶孙夫人是确有其事的,而且还可以看出,孙权嫁妹是出于政治结盟的需要,并没有害刘备的不良用心。

其次,《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赤壁战争后,“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余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联系这一段话,分析当时的情况,曹操退守北方,在北方发展经济,加强军备,以图再次南征;孙权战败了曹操之后,扩大了地盘,也赢得了安定发展的机会;刘备集团则借机以不光彩的手段“借”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土地,为向西发展、夺取西川打下了基础。这就说明,三足鼎立的基本形势开始形成。此时,最感冤屈的是孙权,一则赤壁之战取胜的完全是东吴的力量,而刘备集团却以长坂坡战役后所剩的、为数不多的军队,以巧取的手段割据了荆州;二则从此之后,同在江南的土地上卧居二虎,为东吴的安全,为统一大业留下了极大的隐患。为消除这种隐患,孙权与众谋士当寻找一条如何处理与刘备关系的计策。从周瑜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想到人们的意见无疑有二:一是以武力打败刘备,二是以软手段降服刘备。对前者,大多数人应是否定的,因为一则以武力战胜刘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赤壁之战前曹操以几十万军队尚未彻底消灭刘备集团,现在人家力量壮大了,也有了一定的地盘,更非易事了;二则抵抗曹操时,孙、刘是盟友、是联军,现在抗曹刚结束,马上翻脸搞窝里斗,这样社会影响也不好,孙权也必须考虑民心的去向问题。孙权“进妹固好”的措施就是在这样的形势和复杂的心理下所采取的。

2.文学作品对孙夫人形象的深入刻画

除了各类是书中的记载,很多民间广泛流传的小说、戏剧、词话等,都在这一史实的基础上展开了各具特色的细腻描写。这种描写虽非正史,却在一定程度上给史实作了细节的描述。在此,以被史学界认为“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小说《三国演义》为例,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孙夫人形象。

其一,《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写道,东吴的许多谋士想到长坂坡之战刘备失去糜夫人一事,遂想出一条计策,由周瑜向鲁肃授计:“刘备丧妻,必将续娶。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我今上书主公,教人去荆州为媒,说刘备来入赘。赚到南徐,妻子不能勾得,幽囚狱中,却使人讨荆州换刘备。等他交割了荆州城池,我别有主意。”[3]304于是,一段刘备东吴招亲的故事就拉开了序幕。在这里,作者出于“褒刘贬吴”的写作宗旨,把事件的性质由孙权“进妹固好”的政治联盟,改成了陷害刘备,进而夺取荆州的“美人计”。但没有提及使用这一计策是否得到了孙夫人(孙尚香)的同意,没有出现女主角的形象,只是为女主角的出场作了铺垫,也给了读者一种孙夫人乐意嫁刘的印象。

其二,在故事的情节上,作者不但塑造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和赵云等人的忠勇形象,而且化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孙夫人与刘备结婚后,感情甚笃,特别是愿与刘备一起回荆州,为了保护刘备,不惜得罪自己的哥哥孙权等情节。《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写到刘备按诸葛亮之计策,欲撤回荆州,当他向孙夫人说明此事时,孙当即答应:“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表现出一个贤惠女性的深明大义。这是小说作者第一次通过描写,向读者展示孙夫人的内心世界和敢于为孙刘联盟作牺牲的思想品德。

其三,作者有意将招亲的真实地点——今湖北省的刘郎浦,改写成当时并不存在的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两地相隔数千里,为发挥诸葛亮锦囊妙计的作用和赵云保驾的智勇,闯过东吴大将的围追堵截,最后到达刘郎浦回荆州等情节的展开创造时空条件。这样,也进一步刻画了孙夫人的形象,在回荆州的途中,面对途中两拨人马的追击和徐盛、丁奉军马的拦阻,再次表白心迹:“吾兄既不以我为亲骨肉,我有何面目重相见乎!今日之危,我当自解。”并怒斥追兵:“都是你这伙匹夫,离间我兄妹不睦!我已嫁他人,今日归去,须不是与人私奔!我奉母亲慈旨,令我夫妇回荆州。便是我哥哥来,也须依礼而行……”[3]310-312又一次显示出孙夫人嫁夫随夫的传统美德,以及愿与刘备回荆州同甘共苦的决心。

上述描写,从总体上说没有改变史书的原意,即尊重了孙夫人嫁刘备的事实,而为史书“筋骨”性的记载增添了“血肉”,其主要体现了两点:一是孙刘联姻是一种政治交易;二是孙夫人嫁与刘备是甘心乐意(起码不反对)的。

三、两个妇女结局的殊途同归

甄夫人与孙夫人都属于三国时期上层社会的女性,都出生于官宦之家,年轻时都过着幸福的生活。尽管两人所处的境遇不同,但最后都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却是殊途同归的。上层社会妇女的命运尚且如此,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不难从她们的身上看到三国时期整个社会妇女的地位。

1.甄夫人后半生的悲惨结局

甄夫人的德容兼备,是众所公认的。因为她的貌美,才被袁绍看好,选为儿媳妇,后又被曹丕,乃至曹操看上;其品德同样是无可挑剔的,她侍奉丈夫、公婆,使卞夫人都很受感动。以甄夫人的德容,日后完全有望立为皇后,且众大臣也力谏曹丕立甄夫人为后。但曹丕称帝后,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出于政治的需要,选了另一位夫人——北方望族郭永的女儿,立为皇后,即文德郭皇后。《三国志》(卷五)有一段当时的中郎栈潜劝谏曹丕的奏章,但曹丕没有采纳,“‘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今后宫嬖宠,常亚乘舆。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文帝不从,遂立为皇后”[1]164-165郭夫人是一位从小工于心计的女人,由于甄夫人长期在邺地居住,不得进京,难免说过一些对生活不满的话,郭皇后就以之大做文章,激起了曹丕的极大愤怒,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黄初元年十月,帝践祚(皇帝登位)。践祚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黄初)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1]160一个很有姿色、很有才能的上层社会妇女,就这样结束了一生。史称:“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也。”[1]164一个女人,在年轻美貌之时,先被一方权势者看中,占为己有;后又被另一权势者看中,占为己有,完全被人当作玩弄的工具,哪还有半点女人的尊严可言?更为荒唐的是,据《世说·惑溺篇》称:“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将(曹丕)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要是曹丕不抢先一步,曹操本人就将甄氏占为己有了。

甄夫人的遭遇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一个即使有德有容的妇女,一旦身不由己地缠入到政治斗争(或宫廷斗争)之中,就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女人的命运只能由统治者所掌握。甄夫人在袁绍家族,直至在曹操家族的初期,是何等的显赫、荣耀,但当曹丕喜新厌旧,觉得郭贵妃比甄夫人更姣好、更有用时,就否定了她的一切好处,甚至要了她的性命。

2.孙夫人牺牲于政治斗争的悲剧命运

尽管从各种史书上看到的,是孙夫人仰慕英雄、乐当人妻的情怀;从各种小说、故事、剧本中看到的是更多的孙夫人深明大义,反对有损于孙刘联盟的“美人计”,决心与刘备同心协力、灭曹兴汉的情节。当孙权要将妹妹嫁给刘备时,她欣然应允;刘备要从东吴回荆州时,孙夫人主动求得母亲吴国太的支持,与刘备一道闯过道道险关,回到荆州;在荆州之时,尽人母之责抚养阿斗,要回荆州时还怕自己走了阿斗无人看管,不忘带其一起上船;《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写到刘备伐吴失败,“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3]486但是,只要我们联系孙夫人和刘备的一些具体情况,稍加客观的分析,就会发现很多不合情理的问题。

其一,孙夫人远嫁刘备不可能是自愿的。从孙夫人与刘备的年龄差距看,刘备招亲是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时年49岁(据刘备死于章武三年,即公元223年,刘备六十三岁推算);而在封建社会女子出嫁大多在18岁左右,孙夫人出身于数世统治东吴的官宦之家,求亲者可想很多,因此其年龄当不会超过20岁。一个不到20岁的妙龄少女,要她嫁给一个比自己大30来岁的老头,不会是“自愿”的;况且孙夫人从小生活优越,从其好武、喜弄枪使棒的习惯,可看出父母从小对她的娇生惯养,要说自愿离开熟悉的家乡和亲人,实在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孙夫人之远嫁刘备,只有其兄长孙权出于政治需要逼迫而成的一种可能。

其二,性格的不合使孙刘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三国志·法正传》有这么两段记载:一是“(孙权)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二是写诸葛亮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说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1]960刘备视妻子为自己的“三怕”之一,将孙夫人看作与曹操、孙权两个政治劲敌一样可怕,其夫妻感情又何在呢!在湖北公安西一带相传有“孙夫人城”,《西和志》也称之“在孱陵东五里,汉先主孙夫人所筑,夫人与先主相疑,别筑此城居之。”这些传说如属实,那就说明孙夫人与刘备回荆州后,终因感情不合而分居,过着孤独的生活。

其三,刘备的枭雄本质使孙夫人终被遗弃。刘备是个枭雄(或说英雄),这是众所公认的,他的政治野心很大,一生志在得天下,而不在家庭。刘备前几任夫人(甘夫人和糜夫人)的出身地位暂且不说,就孙夫人而言,当时孙权的目的是“嫁妹固好”,刘备明知孙权的用意,更知道自己比孙夫人年长30来岁,不可能给人家带来幸福,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其目的难道不是“纳妻固好”吗?《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写到张飞因酒醉丢了徐州,陷甘、糜两夫人于城内,十分惭愧,在刘备面前欲“拔剑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3]85此语虽非出自史书的记载,而只是文学作品的描写,但却是刘备确切的内心表白。如果说孙夫人被孙权接回东吴,刘备是出于无奈,那么等他占领了西川之后,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安定的环境,而且孙刘联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巩固,刘备理应接回孙夫人,共享天伦之乐,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另娶了已故将军刘瑁的夫人(穆夫人)为妻,即后来的穆皇后。

孙夫人自荆州回到东吴之后的情况如何,任何史书均无记载。但从常理而论,出身于如此名门,加上与刘备成亲这一段非凡的经历,孙夫人无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倘与一个有地位的男人再婚,必定会凭自己的名声或丈夫的地位而载入史册的,但是没有。孙夫人究竟是出家了,是夭折了,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默默地终其一生了,不得而知。至于《三国演义》中那段“祭江自尽”的情节描写,则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出于歌颂刘备集团的目的,把孙夫人(刘家的媳妇)刻画成忠于刘氏集团的光辉形象。归根结底,孙夫人只是孙刘政治斗争的一枚棋子,最终难逃悲剧的命运。

四、两个妇女命运折射出的社会缩影

上述两个属于上层社会女性的命运尚且如此,那么三国时期一般妇女的社会地位更是可想而知了。甄夫人和孙夫人的命运就像两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平民,特别是毫无反抗能力的妇女的悲惨命运;如以此镜子为折射点,再扩大一点历史的视野,即使不能了解社会的全貌,也会看到当时妇女任人杀戮,任人霸占的社会缩影。

1.妇女可以被人随意杀戮

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掠,而操子丕纳袁熙妻甄氏”[5],此语可以佐证曹军将士入城,大肆掳掠,也不放过袁绍等大家族的妇女、财产,可见汉魏时期将士攻城略地,掳掠之风盛行。“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剿灭袁绍势力,“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1]27袁谭是袁绍的儿子,是继其父之后对抗曹操的主要军事指挥者,曹操杀他是天经地义的,但他的妻子又何罪之有?诸如此类的事,在各种史册及《三国演义》中屡见不鲜,达官贵人们要杀一个妇女就像杀一只鸡一样平常,更不要说诸如曹操入徐州、刘备进成都那样的抢掠、“屠城”的暴行了。当某一方战斗取胜占领了一座城市,先放纵士兵奸杀掳掠几天,无疑最惨的就是妇女,她们遭受的是“奸”与“杀”的双重灾难。

2.妇女可以被人随意占有

统治者不但可以随便杀妇女,也可以随便地占有妇女。让我们翻开史书,仅查证一下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待妇女的。

刘备一生娶妻很多,据《三国志·蜀书·甘皇后传》称:在汉兴平二年(公元194年),刘备驻军徐州小沛前,就有“数丧嫡室”,甘夫人当时是他的妾,以前娶过几个女人无从查考。后又娶妻,驻下邳时被吕布擒获(后送还),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徐州,打败刘备,“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1]875在有名的长坂坡之战中,“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1]878这里的说的“妻”,一般都理解为甘夫人和糜夫人,但当时这两人都未正名,是不作为“妻”的,当是另有其人;而且据《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糜夫人遇难,甘夫人“免难”,两夫人的下落很清楚,而《三国志·魏书·曹仁传》却称:“仁弟纯,……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1]277这里写的“二女”应是甘、糜之外的刘备的妻子。再后来就是孙夫人,到西川之后又是穆夫人(后来的穆皇后)。就是这个有名的“仁义之君”,不但可以随意占有女人,还可以多次随意地抛弃女人,当他不需要或遇到危险时,就可以扔下妻子一走了之。

曹操,较之于刘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曹操有史可查的妻妾就有十一人,其中还有许多曾是有夫之妇,如杜夫人原是秦宜禄的妻子,尹夫人原是何进的儿媳,如前所述还差一点将甄夫人据为己有了。曹操称魏王之后,立卞夫人为王后,以下分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1]155—157从曹操多子,也可看出他的多妻:他共有儿子25人,其中11人早逝(如曹冲);4人为卞夫人所生的嫡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操死时二子曹丕33岁,而最小的儿子曹干年方5岁。只要看到女人有美色,或在政治上有利用价值,曹操是绝不会放过的,不但自己可以占有,也可以把女人作为政治斗争的棋子:曹操为了控制内宫,竟将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同嫁给汉献帝;孙策平定江东,“是时袁绍方彊,而策并江夏,曹公力为能逞,且欲抚之”,就将侄女配孙策的幼弟孙匡,又为四弟曹彰娶孙策堂兄孙贲女[1]1104;与袁谭媾和时,为儿子曹整娶袁谭女;张绣投降,为儿子曹均娶张绣女;建安二十年,张鲁降,又为儿子曹宇娶张鲁女……

总之,三国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除上述所举的几个例子之外,还有像董卓的荒淫、吕布的贪婪、关羽的好色,等等,都是有史可查的。但这些只能说是从甄夫人和孙夫人的命运着眼,所看到的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已。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刘义庆.世语(世说新语)[M].//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罗贯中.三国演义(补证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鱼豢.典略[M].//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602.

[5]范晔.后汉书[M].//二十五史全书.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279.

On Female Status in the Period of Three Kingdoms from Two Women’s Fates

WU Guo-lian

(CenterofAdultTeacherEducation,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In the period of three kingdoms,lady Zhen and lady Sun belonged to the upper classes of society.In the beginning,their lives were glorious and happy,but eventually both of their lives ended sadly in different ways.Like a mirror,these two women’s fates reflect the rulers’brute and women’s low status.

lady Zhen;lady Sun;the period of three kingdoms;female status

K236

A

1008-388X(2012)03-0075-05

2012-05-21

吴国联(1953-),男,浙江兰溪人,中学高级教师。

阅文]

猜你喜欢

三国志曹丕荆州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大话三国志
崛起的荆州诗歌
给曹丕的建议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