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褚童子故事与越南佛教起源

2012-08-15阮春宏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佛光童子法师

阮春宏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历史研究

褚童子故事与越南佛教起源

阮春宏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关于越南佛教的起源问题,不是现代学者才提出来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符圣灵仁猗兰皇太后于1091年曾将其事提问过通辨国师,通辨引昙迁法师传来禀奏,其事在 《禅苑集英语录》中记录非常清楚①丁丑开祐年(1337年)金山禅师著《禅苑集英语录》,黎朝永盛十一年(1715年)重刊版,第20-21页载“隋高祖谓法师(昙迁)云:朕念调御慈悲之教,报德无由。位沗人王,弘护三宝,已遍妆遗体舍利……。法师曰:交州一方,道通天竺,佛法初来江东未备而羸楼又重创兴宝刹二十余所,度僧五百余人,译经一十五卷,以其先之故也。于时则已有丘尼名、摩诃耆域、康盛会、支康良、牟博之属在焉。今又有法贤上士得法于毘尼多流支,传三祖宗派,为善菩萨中人,于众善寺授徒,演化会下不减三百余人,与中国无异。陛下是曹天慈父,欲平等施,可独遣使逸,彼有人焉不须往化。”。与 《禅苑集英语录》同时代的 《岭南摭怪》记载了 《一夜泽传》,详述公元前三世纪褚童子向佛光法师学佛道的情况。本文通过初步收集、爬梳相关材料,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越南佛教起源的新看法,也为越南佛教历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褚童子;佛光法师;越南佛教;起源

关于越南佛教的起源问题,除了交州 “泥梨城”之说外,尚有 “褚童子学佛道于佛光法师”之说。虽然金山禅师的 《禅苑集英语录》没有提到褚童子故事,但与其同时代的陈世法 《岭南摭怪》记载了一些越南历史传说的故事,书中载有《一夜泽传》故事,讲述了雄王时代褚童子到琼园向佛光法师学习佛法。该故事如下:“雄王传至三世,生一女为仙容媚娘,年得十八,容貌秀丽,不愿嫁夫。性好游戏,周行天下,雄王不禁。每年二三月间,装载船艘,浮游海上,乐而忘返,淹留旬日。时经江边褚舍社,有人名褚微云。父子性素慈孝。其家忽遇火灾,财物散尽,为存一布裤,父子出入,互相着之。及父老病,嘱其子曰:‘我死必裸葬而留裤与你,服以蔽体。’子不肯从,乃以裤敛葬之。童子身体裸露,冻饿无聊,江边望见富贾船,则立水边沙中乞丐。复持竿钓鱼,以资其身。不意仙容船艘闲游适至,闻有钟鼓唱和,侍卫严肃。童子惊怖,浮沙中有芦苇一丛,扶疏有三四株,避隐其中,以手爬沙成穴而藏其身,复以浮沙覆其上。顷刻之间,仙容驻船游戏沙上,命以幔幮围芦苇僻处,以便沐浴。仙容入中解衣,沃水沙散而童子见。仙容惊骇,蔽隐良久,知其男子。曰:‘我本不愿嫁夫,今遇此人,露居同穴,是天使之然也。’以命童子,亟起沐浴,赐之衣裳,相与下船,饮食宴乐。舟中之人,以为嘉会,称谓古今所无。此亦千古一时会也。童子具道其所以然,仙容嗟叹,命为夫妇,童子固辞,仙容曰:‘天道之合,公何辞焉!’从者驰奏雄王,王曰:‘仙容不惜名节,不爱吾财,巡居道路,下嫁贫人,又何面目以见我哉?’仙容闻之,不敢回归,遂与童子开市肆、立铺舍与民贸易,渐成大市 (今探市是也,一作东河市)。其外国富贾往来贩卖,事仙容、童子为主。有大富告曰:‘贵人出黄金一镒,今年当出海外,明年得十镒。’仙容喜谓童子曰:‘我夫妇是天所使,衣食是天所与。今取黄金与商人出贩海外,以为生计。’童子遂与商人同行。海外有琼园山,山上有小庵,此处乃商人泊船汲水之所,童子闲游,庵上有小僧名佛光,见童子爱之,乃传法于童子。童子因留学焉,付金与商买。后商人回还,再遇此庵,载童子归。僧赠童子一杖一笠,曰:‘灵通在此矣。’童子回,具言佛道,仙容亦觉悟,废市铺商业,夫妻二人寻师学道。当行日暮,未到村舍,暂宿途中,植杖覆笠以蔽霜露。至夜三更,现出城廓、珠楼宝殿、台阁廊庑、府库庙舍、金银珠玉、床席帷幕、仙童玉女、将士侍卫,罗列满前。明日见时惊异,各持香花玉食之物,进献称臣,文武百官分行宿卫,别成一国。雄王闻之,以为女子作乱,率众攻之。群臣请分御之。仙容笑曰:‘非我所为,是天所使,生死在父,顺受其正,任其诛戮。时新集之众,一皆惊散,唯旧众在。官军至,驻营于自然洲,犹隔大江。日暮,未及进军。夜半,大风扬沙拔木,官军大乱。仙容部众城廓一时散去升天,其地陷成大泽。遂立祠,时时致祭。名其泽曰一夜泽,其洲曰幔幮洲,其市曰探市。”[1]

此传描述雄王时代,王之女嫁给褚舍乡的褚童子,被雄王反对,夫妻两人开市肆、立铺舍与民贸易,与外国商人做生意。童子上船与商人去外国商买,船到琼园山,暂停汲水。褚童子登山闲游,见到山上的小庵,庵中有僧人,将佛法传给他。回来,童子又将佛法讲给仙容,两人都觉悟,废市铺商业,夫妻二人寻师学道。那么 “雄王传至三世,生一女为仙容媚娘”是何年代?琼园山今在何处?佛光师如何将佛道教给褚童子呢?

其一, 《一夜泽传》载 “雄王传至三世,生一女为仙容媚娘”一句是非常模糊的。众所周知,雄王是越南上古诸王之称号,据 《大越史记全书》所载,雄王是越南鸿庬氏的第一朝代:“……鸿庬氏自泾阳王壬戌受封,与帝宜同时,传至雄王季世,当周赧王二百五十七年癸卯终。凡两千六百二十二年。”[2]现存三版关于雄王朝代的历朝所载的玉谱[3]:《南越雄王玉谱永传》 (黎大行天福元年—986年)、 《雄王玉谱十八世传》 (黎圣宗洪德元年—1470年)、 《雄王事迹玉谱古传》 (黎英宗洪福元年—1572年)。其三版玉谱之中,黎大行天福元年(986年)的 《南越雄王玉谱永传》记载非常清晰,雄王共有十八世,但每一世之中同一世号就有多王而不是只有一人。如雄王十八世中最后的是第十八世,号雄裔王之传:慧德朗王传敬王,敬王传景朗王,景朗王传子,景朗传婿伞园共有五王150年(公元前408—前258年)。

关于褚童子和仙容媚娘的问题。在越南传统文化信仰中有尊奉 “四圣不死”的信仰。在 《抑斋诗集·地理志》中记载: “四圣不死”是伞圆大王(又名山精)、扶董天王、褚童子、阮明空 (即慈道行)。阮宗乖注: “……伞圆大王之自海往山;扶董天王之骑马腾空;褚家童子之杖笠升天;宁山(今柴山)慈道行之印石投胎。谓安南四不死。”[4]《仙谱译录》也载: “按:我四不死之名,明人以伞圆、扶董、褚童子、阮明空”[5],其四不死之圣的庙宇现存[6]。按 《南越雄王玉谱永传》所载,伞圆大王和褚童子是雄王第十八世的女婿。伞圆娶玉鹅媚珠,其庙宇在伞圆山 (今河内首都巴维县)。褚童子娶仙容媚娘,其有二座庙宇奉之 (其两座庙宇今皆在兴安省,快州县:一座是在他出生之乡——褚舍,今属平明社多和乡;另一座是 “一夜泽”之地,即今在夜泽社安永乡),两庙中都奉褚童子和仙容媚娘。

除此之外,在越池市徵王社香兰乡 (峰州古京都旁边)有最古老的一座庙宇,称 “天古庙”,庙中奉玉花媚珠和仙容媚娘以及仙容媚娘的老师——武栖朗。庙中现存一本黎朝黎英宗洪福二年 (1573年)东阁学士钞撰的 《玉谱》,记载了武栖朗老师的来历和教导雄朝第十八世裔王之女的情况。 《玉谱》载,其师死于公元前癸酉年 (前288年)二月二日。庙中还保存了一些公元十世纪以来的对联和祭祀之古物[7]。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确认仙容媚娘是雄王第十八世——雄裔王之女,褚童子是其女婿,仙容媚娘之夫。在雄裔王年号传有五王,但是五王之中仙容是何王之女?据 《南越雄王玉谱永传》所载,景朗王之子在位只有三年就去世,然后传给伞圆大王,伞圆在位十年就让给属泮王,雄王王朝到此告终(前258年)。另外,玉花媚珠和仙容媚娘的老师——武栖朗死于公元前癸酉年 (约前288年)即雄王王朝结束三十年后。显然,景朗王之子和玉花、仙容、伞圆、褚童子是同一年代,即约公元前三世纪上半叶年间。那么,陈世法在 《岭南摭怪·一夜泽传》中所载的 “雄王传至三世,生一女为仙容媚娘”有误,在 “雄王”和 “传至三”之间应该还要加 “第十八世”, “传至三世”的 “世”改为“代”,即 “雄王第十八世 (雄裔王年号)传至第三代,生一女为仙容媚娘”。因此,褚童子和仙容媚娘夫妻俩的年代一定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年间。

其二,船艘来到琼园山汲水后,商人继续商买的行程,褚童子留在其山学道。那么琼园山今在何处?在 《李陈诗文》第三集中认为,其山是 “神话传党中之山”[8],此说法不准确。在 《明良锦绣集·南界海门旅次》中,我们看到黎圣宗皇帝于1470年写到:“遗庙尚传今武穆,名山犹说古琼园”[9],后来其诗刻在石碑上以纪念武穆黎魁大将军 (?—1445年)①武穆黎魁大将军即黎太祖——黎利之孙子。黎利登记之后,其名将跨海打占婆国,抓住占婆国之王,路上回来,到南界海门——琼园山发病而死。,今其石碑尚存。据实地考察,琼园山或名南界山,(俗称Núi B)是天然名胜,甚美之山带,越南古代之南界,与占婆国分界,今属河静省石河县。阳律社,在南界右,离海滩不远突起一座山峰,其峰称为 “龙吟”或Ca Sót。据《历朝宪章类志》所称为 “洙山”,其载: “洙山在南界右,相传有褚童子基址在焉,圣宗诗 ‘名山犹说古琼园’即此也”[10]。其山脚有 “天池”,其池甚广甚深,池里是淡水,相传海上之船每次经过其山就登上南界海滩,来其池取淡水。其山周围的居民每年夏天遇到干旱就来此池取水。现在池岸上仍然存有两个基址,相传是佛光法师之小庵和雄王时代褚童子在此留住一年学佛法之宅的两个基址。尤其是褚童子学佛道之故事在民间世世代代相传。其山往西不远,可以看到武穆黎魁大将军之庙宇,其庙自下往上有三座,下庙、中庙和上庙,甚大甚广,上庙之后即武穆之陵墓。每年五月三日,四方之人都回此庙祭拜,纪念其名将之恩,并赏玩其山之美景,参观褚童子学道之基址。

笔者经过实地考察,认定琼园山不是 《李陈诗文》所说的 “神话故事中之山”,更不是无名小卒之山,而是陈世法 《岭南摭怪》年代 (约十三世纪世纪)的前后越南很著名的山。因为我们所据 《岭南摭怪》的版本是由乔富于1490年校正的,到1493年武琼重新删定,当时他们一定知道其山之名。因此,认为褚童子向佛光法师学佛道之事确实发生在此山。LêM nh Thát教授也认为,褚童子在此山学佛道之故事确实是一件历史事实,但 《岭南摭怪·一夜泽传》中所记载的是一千三百年前的故事,那能不能将其作为史实呢?除非考古界在此山进行考古挖掘,找出跟褚童子和佛教有关的资料才能彻底解决。然而,目前我们将 《岭南摭怪》列传进行考释、分析,看到其书蕴涵了初古的越南历史事实。由此,褚童子与佛光法师学佛法的传说也有可能很早就发生在越南民族历史中而不是等到 《岭南摭怪》时代才出现,但故事自身仍然还没失去它的初古之性[11]。

其三,佛光师如何将佛道教给褚童子,事实上故事没有具体涉及到佛教的教理,仅仅是 “庵上有小僧名佛光,见童子爱之,乃传法于童子。童子因留学焉,付金与商买。后商人回还,再遇此庵,载童子归。僧赠童子一杖一笠,曰:‘灵通在此矣。’童子回,具言佛道,仙容亦觉悟,废市铺商业,夫妻二人寻师学道。”这一段话语告知我们两个问题。

第一是佛光法师传法给褚童子的地点,即琼园山。如上已述,琼园山不是一座神话传说中的山,而是实际存在的,在Ca Sót,至黎圣宗时代被称为南界海门山,从南界往南是属于占婆国之地,往北是雄王文朗国之地。因为从琼园山往越南北方,考古界没有发现任何占婆文化的文物,但从琼园山往南,具体是艺安、广平、广治、承天各省至今仍存有占婆文化的痕迹,这说明 《岭南摭怪·一夜泽传》中所载佛教传入越南是通过佛光法师,褚童子和仙容是越南最初的佛教弟子。那么佛光法师一定是外国传来的僧人,或占婆或印度之人而不是文朗人,其师将佛教传入文朗国土。

第二是佛光法师传何法给褚童子。故事载,褚童子告别时,“僧赠童子一杖一笠,曰:‘灵通在此矣。’”虽然 《岭南摭怪》只有这样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推知,褚童子当时接受佛教信仰的系统是权能佛教,即涉及到神通灵异的权能。行者实行一些禅定的方法就会达到一些相应的权能,如上天下地、摸日月、动天地等。这是初期越南佛教的权能思想,直到牟子、康僧会时代以后其权能思想仍然存在,尤其是表現在一些初期越南佛教的文学作品当中,如牟子 《理惑论》中第二条载:“佛之言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辱,在祸无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故号为佛也。”[12]在第七条载:“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13]。在 《六度集经》的传四十八中载: “奋其威神,震天动地,兴云降雨,变化龙耀,人鬼咸惊,蚖乃惶怖”[14]。传七十四载:“菩萨心净得彼四禅,在意所由,轻举腾飞,履水而行,分身散体,变化万端,出入无间存亡自由。摸日月,动天地,洞视彻听靡不闻见,心净观明得一切智”[15]等之类。尤其是在康僧会之前有法云禅,其创祖是丘陀罗法师。据 《古珠法云佛本行语录》[16]所载,于汉灵帝末年间,天竺梵僧丘陀罗到交州的士燮治所,修行举一脚经于七日。在修定家园中,师以扙着地,后来拔出其扙,水从地涌。丘陀罗将阿蛮之子置在树木中,后来其子变为 “石光佛”,其树木为 “四法佛” (即法云、法雨、法雷、法电)。

可见,在越南佛教初期的思想中,行者修行觉悟带有一些权能、神通灵异的力量,这是雄王时代越南佛教的权能信仰,佛光法师将 “一杖一笠”给童子曰 “灵通在此矣”也不例外。

总之,通过 《一夜泽传》中讲述的,公元前三世纪雄王时代在琼园山褚童子得到佛光法师传法之事是一件事实,反映了公元前三世纪佛教已经传到越南之地,即越南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且与阿育王的传教团曾经来到越南传教之说十分相符,并且否定了越南佛教起源是于公元三世纪由中国佛教直接传来的传统之说,奠定了后来越南佛教发展的基础。

[1]陈世法.岭南摭怪[M].越南:汉喃院图书馆,A1200号.13-16.

[2]吴士连等.大越史记全书(卷1)[M].越南:内阁官版,木刻正和十八年(1697).5.

[4]阮 廌.抑斋遗集·地理志(卷六)[M].VHv.1772/3. 1868.13.

[5]乔莹茂.仙谱译录[M].越南:汉喃院图书馆,AB. 289.1910.4.

[9]黎圣综.明良锦绣集[M].越南:汉喃院图书馆,VHv. 127号.

[10]潘辉注.历朝宪章类志[M].越南:汉喃院图书馆,VHv.983号.2.

[12][13][梁]僧 祐.弘明集(卷1)[A].大政藏(卷52)[Z].2.

[14][15][吴]康僧會.六度集经(卷5)[A].大政藏(卷3)[Z].27、39.

[16]金山禅师.古珠法云佛本行语录[M].越南:汉喃院图书馆,VHc.A818号.

The Story of Chu Dong Tu and the Origin of Buddhism in Vietnam

Nguyen Xuan Hoanh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7,China)

Instead of bymodern scholars,the question about the origin of Buddhism in Vietnam was asked as long as one thousand years ago by the Queen Phu Thanh Linh Nhan Y Lan.Monk Thong Bien answered her question by citing Tantian Monk’s story,which was very clearly recorded in theThienuyentapanh.And at the same timeasThienuyentapanh,Linhnamchichquairecorded the stories of the Nhat da trach in which how the Chu Dong Tu learned Buddhism with Phat Quang monk was told.Through collecting the related materials,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makes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bout it and proposes a new view of the origin of Buddhism in Vietnam,which the author hopes can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f Vietnamese Buddhism.

Chu Dong Tu;monk Phat Quang;Vietnamese Buddhism;origin

B949.334

A

1674-3 652(2012)03-0 070-0 4

2012-01-18

阮春宏,男,越南人,主要从事文献学研究。

[责任编辑:曾 超]

猜你喜欢

佛光童子法师
走笔天台山:胜迹与佛光,附以时间的颂词
佛光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熊童子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怎样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之“佛光”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山童子和一串红
小白菜
法师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