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的诚信维度

2012-08-15郑国军郭北昭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网民诚信道德

郑国军,郭北昭

(赤峰学院 办公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泛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的诚信维度

郑国军,郭北昭

(赤峰学院 办公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基于泛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的特性与影响,从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失信的表现和根源入手,从诚信维度的视角探究了网络文化道德缺失的治理路径.

网络文化;网络诚信;诚信维度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快速发展机遇和崭新空间,社会文化范式的剧烈改变使传统的文化道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在多元文化、多元文明交汇与融合的网络虚拟社会中,人们一方面享受着虚拟社会带给人们的自由与快乐,另一方面也承受着日益凸显的网络信任缺失及信任危机现象带来的困惑与苦恼.如何从诚信角度探究治理网络文化失范失序现象,还人民一个清新、健康的网络环境已成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1 网络文化内容的诚信缺失

网络社会既是一个虚拟社会,又是一个现实社会.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在于网络的开放性,其自由、匿名、便捷的特点赋予了网民个体以极大的自由,既可以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又可以自由创作和设计而彰显自我,正是这种虚拟社会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网络社会的现实性在于网络的超越时空性,其超越时空限制的特点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交往和行为方式.因此,在泛网络文化时代,网络文化这把双刃剑对人们在虚拟社会交往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选择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在虚拟的社会交往环境中往往使人的本性包括劣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就难免被一些人利用而使得网络失信行为愈演愈烈.目前,网络失信行为相当普遍,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网络失信行为表现五花八门、花样繁新、不胜枚举,比较典型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王晨主任将网络失信行为表现概括为十种,主要是发布虚假信息、靠哗众取宠吸引点击、传播赌博、淫秽色情等有害和低俗信息、网上恶搞等情绪化和非理性行为、设置用户消费陷阱、采取不恰当手段吸引玩家进行虚假商业宣传误导公众、网络仿冒等欺诈行为、发送垃圾邮件和垃圾短信、传播网络病毒等[1].如此种种网络失信问题严重损害和影响了互联网健康发展.造成网络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网络虚拟社会的特点是我们认识和分析网络诚信缺失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网络社会本身的开放性、匿名性、隐蔽性使得网民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自我隐匿,人与人之间在网络虚拟社会的交流互动呈现出符号化特征,使现实社会中约束人心理、行为的机制相对弱化,人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意识也相应弱化,人性恶的一面极易被调动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造成网络主体交往时信任越来越少,怀疑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人与人之间在现实社会的交往.网络诚信意识的薄弱和网络诚信良知的丧失,不仅损害了网络主体的互动与互信,阻碍网络虚拟社会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将网络社会中的猜忌、反叛、避世等不良思想与行为选择带到网下的现实社会,不可避免的损害现实社会交往主体间的信任,导致的人情疏离与社会冷漠,妨碍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个体真、善、美品格的形成.

2 网络文化的诚信价值选择

诚信作为一个道德范畴,基本要义就是诚实守信,不仅要求个体具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而且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以规范社会人际关系.因而有人认为,诚信既是个人的内在品质,又是人的行为规范,显然具有双重指向性,既指向主体自我,又指向客体或他人.[2]

因此,在泛网络文化时代,诚信的双重指向性仍然是虚拟社会道德主体李欣作出诚信价值选择的依据,依然是维系网络虚拟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也为有效治理诚信价值错位或诚信缺失现象.

第一,从个体诚信维度看,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匿名、便捷等特点赋予网民个体以极大的自由,既可以高谈阔论和互动交流,又可以自由创作和设计而彰显自我.这种网络赋权使民众意识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也使得个体在网络虚拟社会的功利目标与道义目标的诚信价值选择上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功利目标与道义目标的价值选择在本质上就是义与利关系的选择,是个体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我国,由传统社会臣民向现代社会公民转变的过程中,泛网络时代有利于现代公民意识觉醒和培养,能够使现代公民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价值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个体的价值选择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自身诚信品质的提升.网络文化这种自由、平等的特性对于网民主体精神的提升和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无疑有着巨大推动意义,同时也为少数人在网络上肆意妄为、道德缺失、违法违纪提供了温床.因此,个体如何在功利目标与道义目标中进行价值选择都关系到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第二,从社会诚信维度看,诚信是社会有序运转的润滑剂,诚信的存在降低了社会运行的成本.虽然网络社会的超时空性、高技术性使网民群体的生存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网民在虚拟社会的诚信价值选择上,坚持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将是防止网络失信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造成危害的理性和恒久选择.由于网络文化载体超越时空限制,传播迅速,更新快捷,时效性强,传播手段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身,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时刻吸引着网民个体.网络的普及和广泛运用时刻改变着人们思想观念、语言表达、交往方式和行为手段,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创作等,都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也日益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5.13亿.这一人数众多、影响范围极广的网民群体如果利益选择错位,那么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第三,从国家诚信维度看,核心价值的建构与多元声音的消解是在网络虚拟社会进行文化渗透与霸权的重要内容,影响着网络与国家安全,在虚拟社会的诚信价值选择上引导网民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是网络安全的应有之义.网络虚拟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大舞台,网络文化呈现出的海量信息具有多元特征,只要人们愿意,人人的表现欲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极大满足.网络文化呈现出一种亚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状态,多元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网络虚拟社会里激荡共生,使人们得思想观念、价值选择具有更多的自主性,没有绝对的权威和中心,个人自由和自主权利凸显与张扬,多元声音与选择过多不可避免的给人们带来了无所适从的困惑与核心价值理念的消解.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下声音的同质化、单一化特征被异质化、多元化所替代,中心、权威、核心价值、指导思想会被网络虚拟社会异质化、多元化的声音消解和偏离.因此,从国家层面看,网络诚信缺失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面临着困境,严重地影响着国家安全与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3 网络文化诚信的治理选择

封建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特征,人口流动性不强,人们彼此熟悉而又相互信任的社会.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社会控制模式,二元经济结构使得个人对单位、国家的依赖性强,人口流动性不大和熟人社会基本状态没有彻底改变,依旧是熟人社会,传统信任在维系社会秩序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之后,个体发展的社会空间迅速扩大,个体对单位、国家的依赖性相对弱化,人口大规模流动促进了陌生人社会的形成,社会秩序的维系需要礼俗,更需要契约,更需要法律.在这种时代变迁和社会民众意识改变的背景下,治理网络文化失信单纯地依靠呼吁道德重建是不够的,更需要外部的法治规范和刚性约束.尽管网络文化失信在一定程度上是网络虚拟社会文化的表现和反映,但其根源仍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网络虚拟社会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相比,虽有其特殊性,但治理的路径仍离不开现实社会道德准则与法律规则的指导,网上与网下、德治与法治、教育与引导、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仍是当下网络文化诚信缺失治理路径的理性选择.

第一,从个体层面构建以网络素养教育为主导的网民自律教育体系.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后天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有是非善恶标准、有公道在人心,面对外物纷扰时才能做出正向的选择.网络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备受青少年青睐,受众的年轻化、知识化,为学校介入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网络道德课程,依托计算机基础、伦理学等课程开展教育,列举实例剖析网络文化的影响及其传播特点等涉及是什么、怎么看待的问题,鼓励青少年去深挖本质,找出纷繁信息背后的真实意图,大胆去怀疑、批判和重新审视,锻炼理性思考意识和能力,发挥网络道德伦理体系的育人功能.实现教育最佳效果的途径不是灌输,是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共同澄清真正价值所在的过程,网民道德自律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自己感受、体验、辨析诚信的作用,在不断试错中提高个人网络道德水平,培养分析选择信息能力,以达到网络行为的主动自律.自律是网络文化失信治理、缓解网民个体诚信危机的重要维度,而法律的外在约束在当下网络虚拟社会不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如果网民加强自律,不去参与制造、追捧与跟随网络失信言论与行为,即使法律存在覆盖虚拟社会的盲区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第二,从社会层面构建互联网企业信用评价机制,以倡导互联网企业自律.以“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为平台,完善社会信用评价与信用认证体系.国家信誉认证是加强互联网企业、行业自律的助推器.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服务商的监管,要求网络服务商按照“谁运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的要求,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和对所接入互联网站的管理,做到“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严格处理”.要严把接入关,严格执行用户入网许可审核制度,完善的内容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用户网站内容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隐瞒或改变接入互联网真实目的的接入者,要应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提高实时监控能力,对涉黄问题信息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3]真正从社会管理层面建立起推动互联网企业自律与监督的信用评价机制.

第三,从国家层面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首先是建立健全网络法规,加强网络阵地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依法治网的基本依据.对于网络文化道德缺失的治理,一方面执行好已有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细化法律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加强执法力度,使失信行为得到相应惩罚,从而强化诚信意识.其次是营造正确的网络诚信氛围和价值导向网络虚拟社会是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与霸权的重要载体,多元声音的消解严重影响着网络与国家安全,因此,在虚拟社会营造正确的网络诚信氛围和价值导向,引导网民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将是网络文化安全的时代主题再次是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建设,健全网络诚信查询系统,推行网络实名制,使网络安全有保障网络自由有底线.网络实名制使得网民个人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暴露,规避网络隐匿性危害,便于网民行为有迹可查和监督,是网络自由的底线,也是从网络信息的源头上扼制网络失信行为的有效举措.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诚信查询系统,从技术安全与管理层面有效推进网络诚信体系建设,对于宏观信用管理和微观信用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建立起激励诚信、惩罚失信的体制机制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对于网络诚信行为,既要给与正面的激励和肯定,也要从反面进行惩罚.因此,在网络诚信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网络诚信激励和网络失信惩罚这两大重要的机制组成.网络诚信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从网络个人诚信建立开始的.网络个人资信的管理是整个网络诚信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网络个人作为网络诚信的承担者,其诚信程度是整个网络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4]

总之,网络文化道德缺失既有互联网开放性隐匿性等技术特性的客观因素,也有少数网站和网民法规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不强、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眷顾法规制约、不顾社会道德等主观原因.不论哪种原因,网络文化道德缺失都关系到网络文化的健康与长远发展,都关系到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

〔1〕王晨.网媒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网络诚信建设.信息网络安全,2009(1).

〔2〕吴诗佑.网络诚信建设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5.8-9,26.

〔3〕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39.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B82

A

1673-260X(2012)08-0012-03

2011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B022)

猜你喜欢

网民诚信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