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等院校信息资源共享
2012-08-15朱凤丽
林 虹,朱凤丽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如何实现高等院校信息资源共享
林 虹,朱凤丽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等院校图书馆之间应建立一种合作关系,互通有地,方便读者便阅,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这是高校图书馆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网络建设的课题,本文提出了在全国高等院校系统中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网络和尽快实现高等院校信息资源共享与具体实施方案.
网络化;现代化;资源共享
1 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校对图书馆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各高校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备并不完善,现代化的设备也不齐全,信息资料的收藏因经费不足,也达不到读者的需求.信息资源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化,对图书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造成了高校信息资源贫乏,资源重复收藏等现象.例如:某著名大学图书馆和我国科技情报权威机构相距不远,而两单位订购外文期刊一万种,重复就有五千种之多,会议文献重复率达百分百.这样就严重削弱了图书馆的购买力,一些应该订购的文献无法订购.如果两个单位实现了资源共享,就不会产生如此浪费.因此,摆在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积极开发数字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知识的宝库变为信息的喷泉,为我国的高校发展振兴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早在2000年4月25日,国家图书馆在厦门全国图书馆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提出建议,为使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有规划、有组织、科学有序地进行,本着“资源共享、联合建设、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愿参加”的原则,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1998年,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北京图书馆时也曾指出,要更新图书馆观念,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这就更加体现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2 信息资源共享的设想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还没有统一规划、统筹组织和统一的标准,许多高校都搞各自的系统.特别是在各自的网络化建设中都只考虑一时一事需要的短期行为.显然,这种做法是不符合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未来的高校图书馆是以数字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到了2010年,各高校图书馆形成较大规摸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利用互联网、卫星等通道传送到基层服务网点,使广大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以此为基础,将逐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开放式高校数字图书馆,它将以系统化、数字化的学术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为手段,建立包括文献获取环境、参考咨询环境、教学辅助环境、科研环境、培训环境和个性化服务环境在内的六大数字服务环境,为高校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一个区域或一个省只要有一所高等院校具备高质量的数字图书馆,其它地区只要通过资源共享渠道,就能获取同样的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健全,涵盖范围扩大,传输信息速度加快.读者可以把许许多多联结在信息网络上的图书馆看成是一个隐形图书馆,把全国甚至全世界联结在信息网络上的成千上万个图书馆看成一个“大图书馆”,它规模无比庞大,文献收藏丰富,检索方便快捷,真正满足读者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如此的前景,谁不希望尽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呢?
3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方案
信息资源共享,实质上就是要满足读者需求,发挥校际信息资源的综合优势,完善校际资源存取和传送体系,确立现代服务手段,解决知识经济和信息服务社会化.
3.1 要解决的是工程建设问题,工程建设必须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紧密结合,在数字图书馆技术体系框架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格式建设,要将已建的数字图书馆资源通过工程为读者提供服务.同时,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各大院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2002年4月,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3.2 建设文献信息资源总库.以教育网为载体,以虚拟集中方式为实现数字化窗口服务奠定基础,建设以期刊文献全文数据库、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十种海内外文献信息为核心的文献信息总库.
高等院校之间,开展馆藏文献的馆际协调,馆藏书目数据的联网检索,网上馆际互借和预约外借,网上数据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等工作.通过文献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和图书情报服务成果,使所有文献信息资源内容能够涵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地方史料等重要学科,形成合理配置的具有规模效应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满足各类高等院校区域性的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3.3 通过计算机网络搞联合编目,建立地区性的高校文献资源联合数据库,这样既可减少各校重复编目造成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和物力,又可以规范书目记录,不会产生因编目人员处理信息角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不统一,各成员既可以联合书目数据库中获取书目信息,也可将本馆编出的书目记录存人联合书目的数据库.对于那些书目数据较少、人员不足、技术力量不够的小型图书馆,可以不必自行编目,直接从联合书目库中检取信息即可.
3.4 建立区域性的网络资源中心,强化区域内文献信息共享水平.资源共享包括数据库资源共享和文献资源共享两个方面.就其组织的结构来看,必须建立区域性的网络资源中心,来弥补文献信息总库对区域性和具有个性特征的高等院校文献信息量的不足.有了区域性的网络资源中心,读者可以从联合书目数据库或检索光盘中获取信息,然后中心可根据读者需求,通过电子信箱全文传递或远程终端模拟等方式,把读者所需信息传递过去,使有限的文献资源得以为尽可能多的读者群服务,以此满足读者的各种文献需求.
3.5 扩大服务群体,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辅助机构,只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不能使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而,要逐步实现:
3.5.1 学科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深化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学科信息门户.这种服务根据读者的需求对网络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了解,在给读者“指路”的同时提供更专门、更精深的信息检索服务,有助于有学科背景的专业读者在本领域的“信息超市”中选择高质量的资源和获得“一站式”服务,从而保证读者获得“所得即所要”的信息.
目前,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结合本校重点学科的设施建立专门学科的信息服务,在面向读者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将有更多的图书馆致力于网络信息和资源共享这方面的服务,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知识导航和资源检索服务,以便引导读者方便、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发现和获取.
3.5.2 个性化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个性化服务是指通过网络实现针对不同的读者,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满足读者个性特征的信息需求.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了真正适应个体需要的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方便和快捷,充分体现了“面向读者”的服务理念.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图书馆几年前就开始向读者提供了个性化服务.
近几年,国内图书馆情报领域也针对个性化服务做了追踪研究,一些图书馆开始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探索,但目前各个图书馆中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在概念、内容和深度上都不尽相同,服务模式也不够成熟.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提供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服务创造了条件,个性化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也已经普遍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个性化服务作为数字图书馆建立新型服务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未来几年在我国图书馆界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5.3 社会化服务——在社会服务空间中,有许许多多的读者群体:一是众多的高校夜大生、函授生及社会自考生.成人高校学员与普通高校学生一样,专业知识一部分来源于教师传授,一部分来源于第二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发展,相关学科文化知识的吸取,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图书馆提供有关资料来完成.但高校图书馆不对他们开放,而学员大多数来自没有专业图书资料的工矿企业,他们要查找资料就必须去公共图书馆,而这些图书馆书少读者又多,所以他们也是高校图书馆需要服务的读者群.二是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是在大中专院校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在校学习期间,自觉地接受图书馆为其提供的服务,熟悉馆藏文献.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为社会服务中自然期望高校图书馆的延续服务,使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的补充.高校图书馆针对这类读者可以提供有偿服务.三是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专门人才.他们在单位往往是技术骨干,而他们所在的单位文献资料相当贫乏,目前的公共图书馆也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而高校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比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大,藏书的专业性较强.因而高校的图书馆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类的读者群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高等院校可以主动帮助他们查询资料,检索文献,并可以通过馆际互借(即资源共享)为他们提供理论信息资料.如果高等院校图书馆能将这些读者群利用起来,将会大大提高高等院校图书馆的藏书、文献资料的利用率,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实现资源共享的好处
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解决各大高等院校的经费不足和各馆文献资源严重重复收藏的矛盾,节约经费,提高资金利用率.文献资源共享一但实现,就可以通过馆际互借协调工作,确立各馆的藏书体系,各有分工,联合采购文献,避免重复.这样,既节省经费,增强了图书馆的购买力,又保证了学科品种的稳定性和应有的覆盖面.如华东地区高校外文期刊通过协调采购和网络化共享服务后,这几年已节省经费达近千万元.因此,文献资源共享实现的越早,建设的规模越庞大,文献资源在采集上浪费的就减少.
文献资源共享可以使读者获取文献信息,并以最大的范围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只有文献资源共享才能满足读者对文献需要的无限性,才能提高书刊的借阅率和利用率,图书馆才能以最大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具有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一旦实现了资源共享,它将给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1〕赵洪禄.211工程与图书馆网络化[J].津图学刊,1995(4).
〔2〕严永康.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现状概述[J].南通师专学报,1995(3).
〔3〕张江南.实现体育信息资源共享的设想[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1998(8).
G251.5
A
1673-260X(2012)03-01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