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汉寓言的思想性
2012-08-15关颖
关 颖
浅谈秦汉寓言的思想性
关 颖
所谓寓言,就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虚构的故事来寄寓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最初来自民间口头创作,后来随寓言故事的增多,到春秋末期被文人记载下来。“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意思是“意在此而言寄于彼”,认为寓言是借一定的比喻寄托要表达的意思。这时的寓言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法。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新兴的“士”阶层,为了使自己的言论和著述具有说服力和鼓动性,往往引入讽喻性十足的寓言,或根据需要创作出许多新的寓言。先秦的寓言见于诸子的散文中。如:《墨子》、《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多有寓言存在。秦代,“焚书坑儒”扼杀了“百家争鸣”,此时,很少有寓言出现。到了汉代,专制统治稍见宽松,各派学术思想比秦代活跃一些,寓言在继承先秦创作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寓言大多收录在孔鲋的《孔丛子》、刘安及门人的《淮南子》、刘向的《新序》和《说苑》、韩婴的《韩诗外传》、戴圣的《礼记》、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王充的《论衡》中,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一是概括人生经验教训,说明事理。秦汉时期出现不少概括人生经验教训的寓言。王符的《潜夫论·贤难》篇“随声逐响”讽刺了那些随声附和的人,告诉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动脑思考,认真研究后再决定自己对事物的态度。《新序·杂事第五》“叶公好龙”讲的是叶公十分喜欢龙,但当他见到真龙时,却慌慌而逃的故事,对那些阳奉阴违、内外不一的人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待事物绝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韩诗外传·卷七》篇“里母请火”通过里母巧妙地帮助朋友解决难题的故事,告诉人们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症结,像治病一样对症下药。《说苑·建本》“炳烛之明”中“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文中运用三个比喻来说明学习不论早晚的道理,纠正了在人们心目中只有“少”、“壮”时能够学习,而“老”时学习“已暮矣”的错误认识。《汉书·叙传上》篇“失其故步”写一个人学习邯郸步,不但没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的步法,只能爬着回去的故事,讽刺了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的人。
也有一些寓言说明事理。《新序·杂事第二》中的“反裘负刍”讲述了路人反裘负刍的故事,毛依附在皮上,皮破烂了,毛自然也就长不住了。告诉人们,爱其毛,不爱其皮,是舍本逐末的作法。思想问题,处理事情,必须以基础为重,事物存在的基础没有了,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淮南子·说山训》篇“一目之罗”指出,没有其它“目”的存在,仅这“一目”是不会捞到鱼的。告诉人们部分和整体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说苑·谈丛》篇“枭将东徙”中的猫头鹰因自身的原因引起众恶,它想另择环境生活。它哪里知道不改掉自身的缺点,走到到哪里都会遭到众恶的。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解决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劝谏和讽喻统治者。秦汉的寓言,主要是汉代的寓言,寄托了历代王朝衰亡的教训,多有劝谏君王的作用。《淮南子·人间训》篇“老马于途”通过田子方赎老马的故事告诫统治者应当爱护那些为自己的国家出过力的人。《韩诗外传·卷七》“谔谔之臣”篇,告诫统治者要像赵简子怀念周含那样,对那些讲真话、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要给予重视,并且鼓励这种敢于直言上谏的人,这样有利于除弊兴利。《说苑·贵德》中“秦西巴纵”,孟孙猎一支小鹿,被秦西巴放了,因此被孟孙驱逐。一年后,孟孙又让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这则故事意在劝谏统治者对臣子要正确认识,要扬其长,不能任人为亲。《孔丛子·抗志》中的“钓鳏鱼”,写一条大鳏鱼因贪吃,吞钩而死。告诫身居高位者要克制贪欲。《孔丛子·论势》篇“燕雀处堂”告诫统治者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也有一些不得志的文人,劝说人主重视和爱惜人才。《淮南子·道应训》中“善呼者”篇劝告统治者,必须重视有一技之长的人。《说苑·杂言》“甘戊渡大河”劝告人们,对人才应扬其长,避其短,量才使用。《新序·杂事第五》“行年七十”,劝告人主,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在选拔人才时,应注意发挥他们的长处。《说苑·尊贤》中“六翮和毛毳”用鸿鹄恃其六翮高飞冲天的比喻,劝诫统治者人才贵在精而不在多,宁缺勿滥。
因秦汉时期的专制统治,以隐约劝谏人君为主,这里提到的几篇直言讽谏的寓言,尽管少,但发挥的作用却很大。篇篇都如匕首,揭发和讽刺了统治者虐民害物、愚弄百姓的极端做法。
上述寓言巧妙地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使理性认识形象化、故事化,饱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寓意深远,耐人寻味。仔细揣磨秦汉寓言,不难发现,一方面,由于秦汉时期文人处于统治地位,他们鄙视甚至敌视广大劳动人民,歌颂劳动人民的寓言极少,总结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寓言也不多;另一方面,在专制气氛中,文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讽刺时弊,创造了大量的反映先秦统治者统治得失的寓言,供统治者借鉴,寓言单纯地成为统治者的工具。因此,战斗性不如先秦寓言那么强烈。
责任编辑:贺春健
关颖/吉林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吉林吉林1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