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及实现路径
2012-08-15史晓杰
史晓杰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及实现路径
史晓杰
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当代发展,准确定位当前学科肩负的社会责任,通过理论创新、实践指导、人才培养、文化引领这四方面建设来服务社会,实现学科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责任;实现路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的专业出现在中国的学术视野和教育舞台。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在复杂历史际遇中不断与时俱进,寻求着自身存在发展的坐标系。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时空的世界性拓展,在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的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当代发展,准确定位学科肩负的社会责任,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解答的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担当的社会责任
探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责任,笔者以为,应立足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适应时代进步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发展的角度来定位。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理论创新、实践指导、人才培养、文化引领这四方面建设来服务社会,担当责任,实现学科价值。
(一)要担当理论创新的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它需要诸多要素的协调配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首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中的指导地位,要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问题,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
营造宽容学术环境。要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为理论工作者创造宽容的学术环境。在宽容的学术环境中以科学、严谨的学风,以健康求实的批评态度,遵守学术规范进行学术争鸣,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创新成果,并着重从它可能产生的学术影响上对它做出前瞻性的理解。同时,理论创新要破除对权威的崇拜。
加强基本理论研究,解读根本性问题。要对本学科核心的基本理论做出重新思考,通过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的再研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比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植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实践,以新的话语体系、新的学术视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基本框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基本原理等等。同时,对构建学科的基础性、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的界定、学科体系构建等,做出更为科学和准确的重新解读,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及价值等问题做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的新回答。
(二)要担当指导实践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把指导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成效作为衡量学科建设和责任担当的标准与尺度。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设要着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与时俱进,促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担当的学科责任和历史使命。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担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任[1]。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保证。而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它的巨大力量,必然要始终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变成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设要着力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对于现实问题给予科学明确的回答。比如,对人的发展问题的关注,涉及人们思想、政治、道德等多个层面,既要解疑释惑,也要引领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政治觉悟的提高、道德素质的完善。又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规律,等等。这些问题得到科学、明确的解答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再比如,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都日趋明显,这种多样化的趋势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崭新课题,及时跟进给予理论上的回答,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科学指导就成为当务之急。
(三)要担当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功能之一,是应按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培养和输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兼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的专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从规格上讲应该是兼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尤其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传播,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要能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2]。同时,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也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学理支撑和智慧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其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体系,通过兼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传承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对各行各业的指导作用通过专门人才作用的发挥而得以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其所依托的专业,既要为高校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和党团干部,又要为社会培养党政干部、宣传思想工作者及理论研究人才。
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明确提出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育人的首要地位,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学校培养人的方向问题。他曾特别告诫我们:“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明辨政治方向。同时,促进带动其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要担当引领文化的社会责任
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多样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充分发挥对社会发展的主导、先行作用,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崭新实践的新使命,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引领文化建设的现实要义。
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在的中国社会呈现出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也面临着各种思想文化的选择。通过对各种文化进行学科化、专业化的梳理,按照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过滤文化环境中与之相抵触的文化要素,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吸收和批判改造的同时,对西方文化进行合理借鉴和批判改造。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并将这些思想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产品转化为社会文化,创造出新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和文化形式。从而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水平,建构和丰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可以看到,近些年中国的思想观念正在经历一种重大转变,这些转变也蕴含着社会文化思潮领域的新变化。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思潮有所减势;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学日益成为显学;民族主义也越来越活跃;新左派、后现代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有所抬头,其负面效应也越发明显[3]。
要关注各种社会思潮对人们的思想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形象迅速提升,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在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占据主动。与此同时,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一般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模式也发生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开始积极寻求与诸多社会思潮的对话互动,意识形态整合机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正在形成一种既保持社会思想观念多样化,又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健康发展的文化与思想建设局面。这种状况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对社会文化思潮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创造了可行的制度空间。
二、学科建设与社会责任实现之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推进加强学科建设,担当社会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给予政策支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合力机制
在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高校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把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设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重点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给予重点扶植。高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职能部门必须相互协调配合,构建一整套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有关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列入国家总体的科研规划,注意发现和推广这方面的重要成果。以研究会、学术论坛等为基本组织形式,鼓励社会不同主体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重大课题等为主要抓手,增强学术队伍组建上的兼容性,吸纳多学科力量共同参与到同一研究中。
(二)凝练学术方向,加强分支学科建设
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要,瞄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前沿,凝练出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稳定的学科学术研究方向,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质量和生命,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地位与前景[4]。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研究,等等,都是需要深入拓展和深化的学术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各分支学科可根据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凝练、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向重点加以突破,力争在每一个分支学科上有所发展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努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整合和整体发展。
(三)培养学术骨干,科学规划学科队伍
要注意整合分散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门类中的现有学术力量,要着力打造骨干队伍,组建合理的学术梯队,把人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头等大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5]。要着力形成科学化的体制机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选配机制、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四)注重课程建设和专业依托,实现学科与专业协同发展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贯穿和渗透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全过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并努力探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的方式和渠道,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过专业建设,既培养专门人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又出理论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发展。目前,学科专业点已从本科点、硕士点发展到博士点,形成了层次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得以整合发展。但如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将学科、专业建设继续引向深入,仍是需要不断实践的重大课题。
[1]骆郁廷.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8,(19).
[2]李卫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3]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4]张耀灿,曹清燕.建国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2009,(17).
[5]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及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责任编辑:贺春健
G41
:B
:1671-6531(2012)06-0068-02
史晓杰/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黑龙江哈尔滨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