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教育的自由与纪律

2012-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纪律境界课堂

王 晨

谈教育的自由与纪律

王 晨

教育的自由和纪律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中外古今学者从两个方面出发给出了不同的论证。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分析出发,探讨教学过程,为教育纪律的保障提出初步的看法,旨在通过教育纪律的保障达到教育自由的体现。

教育;自由;纪律

在教育中,关于自由与纪律的取舍问题,一直是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争论的问题。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事业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严肃的培养人的活动,必须具有规范性和纪律性。从实践中看,纪律也确实有它独具的价值。良好的纪律的存在,首先有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教育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并具有较高的效率。其次,良好的纪律还能增强对学生的影响,促进教育影响的内化和教育目的的实现,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但是,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活”的因素,作为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学习主体,也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逻辑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一切教育影响和教育措施都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领会和主体内化,才能得到真正贯彻实现并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在本质力量。因此,教育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

至此,我们就陷入一个两难问题:教育活动究竟应该更重视纪律还是更重视学生个性自由?面对这一问题,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卢梭从他的自然主义出发,提出了自由教育,宣称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英国现代教育学家沛西·能也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他认为个性在共同的生活范围内,应有按照它自己的道路充分发展的自由,不应由于外来势力的影响而不能实现它的理想的倾向。与此相反,夸美纽斯非常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从学生更好学习知识的角度提出:“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这是一种有害的风气。这样的学生是学不到任何真正的知识,也受不到真正的教育的。”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巴格莱也指出,主张取消教师作用、多给学生选择教育自由的人,实际上造成了学生日后更大的不自由。同时,他强调学校要有严格的纪律,教学应该按照计划进行,学生按照标准考核。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连续十年的扩招,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大幅飙升,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与之相应,在校生的整体素质明显下滑,大批在原有招生规模下不可能进入高校的学生跨入了高等院校的大门,而很多在校生已经和原有精英教育模式下高等院校在校生的素质存在了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学习的成绩上,更多的体现在学习的能力、兴趣和主动性上。

其次,看看我们的教育目标。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划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做事只是出于本能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觉解,那么他就处于自然境界;如果一个人做事是处于自己的功利需要,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如果一个人做事是出于服务社会,具有严格的道德意义,那么他的境界就是道德境界;如果一个人做事符合整个宇宙的法则或人类的利益,那么他就达到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这四种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作为高等院校,培养的是社会的精英,这决定着高等教育的目标必须定位在培养最高境界的人上。

那么,这样的教育对象是如何实现了这一教育目标呢?我认为这一转变的根本就在于我们的教育过程。

展望高校学生的未来,他们将进入社会的各个重要岗位,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在高校学生的各种观念还处于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无论是从教育成本还是从教育效果来看,都是最好的时机。目前,多数高校学生由于入校时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学习的自觉性上和学习目标的明确性上很不成熟。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而在学习目标上,很多学生甚至到了快毕业的时候还在争论专业选择和学习方法、目标的问题,这些说明很多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还应该看到,高校学生在校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年,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时间一晃而过。我们不能让学生在盲目和迷茫中浪费青春,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强调教育纪律,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接受教育,实现教育目标。作为教师,就要求我们严格依照教学大纲,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切实保障教学效果,对于那种教学脱离教材和大纲,随意分配学时,降低考核考试标准的行为要坚决制止。

当然,严格的教学纪律并不是对学生个性的完全抹杀,我们也要在教学中和管理中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定要把握好专业导向,寓教于乐,作为发展学生个性的空间。

《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学》开篇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代教育理念提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应该在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严肃教学纪律,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由和纪律永远是相辅相成、互为依靠的两个方面,纪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纪律的结果。学生在正确的教育纪律的束缚和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和天性的结合便是教育自由的最好的体现。

为此,要使大众教育下的高等教育培养出真正的社会精英,教育纪律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要把纪律教育和道德意识教育深入实践,从而把学生的天性发掘出来,把学生的自主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出来。

笔者认为,严格的教学纪律不仅需要教师来维护,更需要高校的各个部门来共同努力。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强调:一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必须树立起严格的教学纪律意识,要很好地控制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学习情绪,提高课堂吸引力。目前,各个高校学生上课率在不断下滑,许多教师的课堂上学生门可罗雀,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完全归结于教师的讲授水平,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基于教师的教学纪律意识。正如《围城》所述的故事,教师如果不采取点名的办法,而仅以自身的学问和授课风格去吸引学生,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各个教师都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教学纪律意识,强化学生的上课纪律,提高学生的到课率。这种到课率的提高并不是机械的、古板的把学生捆绑在课堂上,而是通过教学纪律的约束帮助学生去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让学生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毕竟我国高校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课堂时间少一分,学习的时间就少一分,很少有学生逃课是为了泡图书馆或选择性学习的。

二是教学管理工作,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堂管理和教学考核办法,通过制度的建立来促进学生对教学纪律的尊重。在这一办法的实施中,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是值得考虑和采用的有效方法。所谓多元化是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摒弃原有的期末考试一卷定成败的办法,而是采用多种指标评判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来综合评定学生学习的情况。从教学纪律的角度来说,首先是出勤率,出勤率是评判一个学生出席了多少次课堂教学的一个最直观、最简便的方法,很难想象一个出勤率非常低的学生能够真正把握一门课的知识。其次是教学的效果,这个课题通过考试方法进行,但是考试也可以有多种形式,最传统的是试卷考试,这里不必多述,除此之外,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论文写作、实验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办法,而这些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论文写作、实验报告等评价办法又往往是需要学生按时到课,按照课程进度循序完成的,这样就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促进教学纪律的保障。另外,我想介绍的是西方大学中广泛存在的苏格拉底式教学。在西方的大学中,尤其是在法学院、哲学院等高级学院中,大多数采用苏格拉底式答问式教学方法,即由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学生针对或围绕这一问题开展答辩,在讨论和答辩中解决问题并把研究引向深入。有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下课后把上课的发言内容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成绩评判。这种教学方式促使西方大学的科研氛围远较我国大学领先,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远较我国学生为长。同时,从教学纪律的保障来看,也可以提高学生到课率,并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的研究习惯,为更好地培育人才做好铺垫。

三是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纪律教育和纪律管理。中国高校中,一个重要的学生管理部门就是学生处,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班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加强纪律教育和纪律管理是提高教学纪律的核心办法。在高校中,很多时候学生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是在一个固定的氛围中逐步提高和养成的,学生管理部门通过长期的、稳定的纪律教育,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学纪律氛围,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十分必要。

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有些问题是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集小溪,无以成江河,教育纪律的保障是一个漫长繁复的过程,却是教育自由的必经阶段,各个高校必须重视起来,真抓实干,通过不断保障教育纪律使学生自觉形成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达到教育自由这一美好目标。

责任编辑:贺春健

G40

A

1671-6531(2012)06-0055-02

王晨/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讲师,法学双硕士(河南郑州50064),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哲学博士(北京100089)。

猜你喜欢

纪律境界课堂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品“境界”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纪律
慎独的境界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