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2012-08-15金龙云郝国昆
金龙云,郝国昆
(1.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试析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金龙云1,郝国昆2
(1.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伦理观为题,从其产生的理论奠基出发,阐释亚里士多德伦理观的思想和观点,探讨其对社会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亚里士多德;至善;德性;自由;城邦
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不过,亚里士多德认为在真理和老师之间,应当真理至上,这是神圣的事情。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可谓亚里士多德求真务实的真实写照。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留下了许多著作,并且在这些方面对希腊各派的伦理思想作了很好的总结和概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称赞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1]447。
一、亚里士多德伦理观的理论奠基
中国学者章海山在其著作《西方伦理思想史》中指出,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伦理思想基本上存在三大派别。一派以智者普罗泰格拉为代表,主张人性在于人的感性欲望,以个人感觉作为万物的尺度,把满足个人感性欲望和利益看作道德和幸福。另一派是与智者伦理思想直接相对立的柏拉图的伦理思想,认为人的理性是人的人性,人只有实行去欲的苦行办法和通过爱情,才能使理性发扬光大,以达到绝对的善本性的最高道德境界。第三派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他亦以人的理性为人的本性,认为通过人的理性去认识外部世界的客观必然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才是合乎道德的行为。他并没有完全否认人的感官享受,但要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心灵的宁静淡泊作为幸福的主要内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可马克伦理学》中经常引证这三派的观点,进行适当的肯定或批评,力图在总结前人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伦理思想体系[2]。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超越了它以前时代的伦理思想,可谓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社会道德生活高度重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自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希腊社会兴起的道德思考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反思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一般看来,他的伦理学著作除了《尼可马克伦理学》的可靠性令人不会产生疑问之外,其他伦理学著作大多数存在着争议,值得商榷。亚里士多德在《尼可马克伦理学》中初步完成了伦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甚为惊叹。它对于人类文明史的贡献是经久永存的,在人类思想史上,这部大著作是为数不多的经典性著作,是人类伦理学史上的一块基石。
二、亚里士多德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有关亚里士多德伦理观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少见,相关的论著和论文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以参考的间接资料。例如,为了更好地认识古代希腊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学者黄伟合在其所著《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中把《尼可马克伦理学》看作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的代表作品,并结合他的《政治学》,就亚里士多德伦理观方面的问题作了一定的阐释。综合《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一书,归结起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绍介和分析:
1.至善就是幸福
柏拉图把至善归结为“善的理念”,认为人类社会的善必须分有、符合“善的理念”,才具有道德价值。斯图亚特明确指出,“亚里士多德有关善的选择的概念预设着一种不同于当下快乐目的的观念,它指的是在追求着某种善的各种能力中伴有技艺上的正确性的那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一个人在所面临的危险中采取正确的行为”[3]。一般的善总是与具体的善相联系而存在。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即使存在着柏拉图所描绘的那种善的理念,那也是我们所不感兴趣、不必关心的。因为这个善的理念,并非人类所能求得,而人类所求、所关心的,总是他们能够求得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抓住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门。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关于善的学说。他说至善就是幸福,或者说,就是“生活得好”或“行得好”。亚里士多德这一命题的意义在于,他把至善的标准从天上拉回到人间,是对柏拉图主义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智者派“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中的合理部分。
亚里士多德善的学说的根本要义在于“幸福”二字,所提出的“至善就是幸福”的理念是建立在对柏拉图超验主义的观点的批判之上的,由此引申而来。至于至善就是幸福,使之化为现实的途径和方式就在于人的特殊本质的实现。
2.具备“理智的德性”与“道德的德性”就达到了幸福和至善
为了解决人的本质问题,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心灵进行了划分。他认为,心灵可以分为两部分:合理的(理性的)部分和不合理的(非理性)部分。同时,亚里士多德指出,人们只要分别地实现了心灵的这两种功能,即具备了两种德性,进而使这两种功能与德行处于一种有秩序的和谐之中,那么,就达到了幸福和至善。中国学者杜丽燕在《幸福即是最高的善——亚里斯多德的常人的幸福观》一文中也肯定了幸福概念是亚里士多德道德理论的核心,她指出,亚里斯多德所说的道德是常人的道德,这与柏拉图圣哲的道德形成鲜明的对比[4]。亚里士多德提倡过一种理性的生活,但对感性欲望并不排斥。他曾说,幸福是世间最优美、最高尚、最快乐的事,最高尚的事情是最公正的事情;最优美的事情是健康;最快乐的事情是欲望得到满足。我们从亚里士多德的思辨中深深地领略了这位“古代世界的黑格尔”(恩格斯语)所显示出来的巨大的逻辑力量[5]。
亚里士多德有关德性的划分,尤其对于道德的德性的具体说明非常清楚细致,是对柏拉图的伦理思想的承继和发展,并且对柏拉图的伦理观作了较好的修正。同时,亚里士多德把辩证法引进具体的道德范畴,从一个侧面也表明了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地位。
3.有关人的自由和道德责任问题
道德的德行必须出于人们的自由,人们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负有责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自由包括两个因素,其一是理性的自觉,其二是欲望或意志的自愿。一个人不论做善的行为还是恶的行为,首先要在理智上认识与这一行为有关的一切方面。其次,还必须在心愿中、意志中具有做这一行为的愿望。关于道德责任,他认为,既然人的行为是有自由的,那么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者因此而受到赞扬,或者因此而受到谴责、惩罚,而不能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外界的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人性最起码应分两个层次:“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1]669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谓人的一般本性,无非是从纵向上看人的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横向上说,世界各民族各文化成员都具有人的需要。所谓“变化的人性”也就是“现实的人性”。
人的自由和道德责任是一个矛盾体的合一,用哲学的意义分析,就是既对立又统一。人的自由不能逾越道德德行的范畴,越过这条红线,就要履行和承担人的道德责任。亚里士多德肯定道德责任,也就是肯定道德的德行,决定去做高尚的事情,或者去做可耻的事情,这是人的自由意志。
4.关于城邦与个人
有关个人与城邦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从产生的时间上看,个人先于城邦,先有个人,再有家庭,最后产生了城邦。但是,亚里士多德又说,从逻辑上看,城邦要先于个人和家庭,因为,全体必然先于(大于)部分,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存在发展。每一个个体都不足以自给自足,只有共同地依存于城邦的整体,才能满足各自的需要。他说,个人的善与国家的善相比,后者比前者更为宏大、完全,仅仅为了一个人求善的目的,虽然也是值得做的,但为了一个民族、城邦而去取此目的,则是更神圣的事。在他看来,城邦国家是符合人的政治和道德的品行的,城邦的幸福和善是符合个人的幸福和善的,城邦是个人幸福和道德的根本保证。“政治团体的存在并不由于社会生活,而是为了美善的行为。”[6]他认为,凡是与城邦隔离的人,如果不是一只野兽,就是一位神祗。
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与个人的学说体现了他对政治的关注和对国家政体的设计及走向的关心。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是奴隶制盛行的时代,所以,他的理论和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政治情形和时代特征。他的城邦与个人学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伦理学的意味,强调公民的美德,更倡导至善的美德,要求城邦人民具有公民的美德,勿占有至善的美德。
三、余论
就整体而言,古希腊伦理学建立在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学界一般也把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视作这种伦理价值观的典范和标准,认为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是对前亚里士多德时代伦理思想的理论总结。在古希腊及整个西方伦理思想发展中,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他的伦理学说中,善是完善自己的各种自然本性,是理性控制下的情感欲望的合理满足,正当的行为、公正的法律、有德的人格,只是自我实现幸福生活的手段。他为伦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欧洲中世纪和近代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尽管其伦理思想的局限性也十分明了,亚里士多德最终没有摆脱柏拉图的伦理观思想的影响,但瑕不掩瑜。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1984:96-97.
[3]J.A.Stewart,Notes on the Nicomachean Ethics ofAristotle,Vol.1[M].Oxford:Clarendon Press,1892:7.
[4]杜丽燕.幸福即是最高的善——亚里斯多德的常人的幸福观[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5]张玉峰.略评亚里斯多德之伦理思想[J].河西学院学报,2007(3).
[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40.
Comments on Aristotle’s Ethical Principles
JIN Long-yun1,HAO Guo-kun2
(1.School of History,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2.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he paper regards the ethical principles of Aristotle as its own thesis,according to its academic foundation,expounds the thought and view of Aristotle’ethics and discusses it which produces academic significanc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n the society.
Aristotle;supreme good;virtue;freedom;city-states
B502
A
1008-178X(2012)10-0016-03
2012-04-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A770002)。
金龙云(1978-),男,江苏盐城人,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从事欧美宗教史、美国外交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