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模式探索

2012-08-15刘志伟董园园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4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刘志伟,董园园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1 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模式,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组织青春活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以及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具体实践,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学生思想也日益开放、多元和趋于复杂.新形势下,党员的发展和培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探索出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新模式成为了党建工作创新改革的突破口.

2 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入党的动机不纯

入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入党动机,入党动机决定着党员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入党动机功利化,例如毕业要考公务员等,另一方面许多同学入党动机雷同,并非个人真实意愿,例如父母的要求、家人的期望以及周围同学的多数情况.

入党申请书的撰写和递交应该是个人的主动行为,但是目前很多同学的入党意愿并不强烈,往往需要被动的了解,这进一步会影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的纯正性和坚定性.一部分申请入党的同学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候不能够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入党动机很好的结合起来,需要进一步的端正态度并客观评价自我.针对这一点,刘江力(2010)提出要重视政治启蒙,提高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奠定大学生党员的基本政治素养,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端正明确的入党动机.

2.2 考察不全面

王方(2009)强调要把培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党员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不是孤立和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反映在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之中.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更重要的是需要对于被考察人在自我的主观意愿、在生活中所发挥的带头模范作用等方面进行着重的考察.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列为发展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除班级和支部的相关同学外,其他人很少接触和了解,而仅仅考察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等方面又会使得考察的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期间,考察的工作稍显频繁,对于日常和今后的生活学习考察的延续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3 入党把关不严

首先,在团支部推优的工作中程序不到位,把关不严,比如入党申请书上交的时间不满一年的同学被推选、投人情票的情况时有发生;其次,在党支部的推优大会上,党支部成员对于入党候选人的情况了解不够详尽,对其提出的优缺点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很好的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尽快的成长和进步,意见的反馈和跟踪有些滞后;再次,在发展入党之前的组织谈话中,存在着走过场的情况,对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时政事件的考察力度不够,对此,夏江雯(2011)指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要通过入党积极分的培训考察把好源头关,将学生党建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而在谈话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验证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支部培养的结果.

2.4 培养形式欠妥

党员的考察和吸纳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活动载体,没有一个具体的锻炼机会和场所,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养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目前入党前后的组织生活的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思想教育方式相对单调,思想教育内容缺乏新颖性.一方面组织生活的内容脱离党员的实际生活,学习和谈论的话题与党员的实际生活存在距离感,不能够很好的与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另一方面,组织生活的形式老套单一,不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被动参与的情况比较普遍,组织存在的意识和自我归属感较差.

3 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3.1 外部因素

首先,不可否认整个社会存在着浮躁的气氛,在校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理想的缺失、信念的模糊使得学生很难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规划自己的发展轨迹并为之努力奋斗.

其次,社会的评价体制存在“以成功论成败”的功利倾向,加之社会道德的约束越来越薄弱,许多社会人的“成功”越来越不择手段.学生的辨别意识薄弱,很难不受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自身的功利化.

再次,由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倾向,社会的各种思潮不断的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学生的视野,学生不得不在众多的价值取向中进行博弈.

3.2 内部因素

首先,个人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优越的生活环境慢慢磨削了年轻人的斗志和激情,艰苦奋斗对于当代的对学生显得非常的遥远.对于入党也是得过且过,不能坚持自我反思和严格的自我管理.

其次,学生的从众心理严重,主动意识十分缺乏.人才的培养差异化越来越小,通用的技能也十分普遍,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喜欢跟风,自我思考、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薄弱.

再次,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不强,团队意识薄弱.当今大学生为人处世的出发点多是从自己开始,落脚点也是自己.对于别人和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牺牲和奉献的精神越来越远离我们的实际.

4 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外国语学院党建在总结以往工作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建立新的考察机制与组织活动形式,学院创立了党员发展“1+X”模式,创新党校形式,开展了“春风行动”,建立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之间的联系人制度,开办了“红色课堂”加强对学生入党后的培养和教育,以期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为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实践经验并加以推广.

4.1 新型党校+党员活动助理,使入党积极分子从理论到实践全副武装

为了提高广大学生参加党校学习的主动性,使学员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学院分党校采取课下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自行搜索资料学习、课上学生发言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党课只有教师讲授,缺少学生参与的弊端,同时党课增加辩论、心得交流会等环节,使学生能对党的基本知识内化,加深对党的性质、基本路线及方针等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在实际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和培养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被考察人或培养人主观很积极、很努力,但是苦于没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和锻炼自身的机会,造成其他同学缺少机会和途径对其进行了解,致使不能够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使得党员的发掘出现了瓶颈.学院党委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从入党积极分子中招募党员活动助理的想法,使其参与到实际的党员教育和党建活动中来,为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该措施实施之后,广大的入党积极分子积极踊跃的参加,入党积极分子找到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在生活中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情况.党员活动助理在被吸纳进党组织后自动退出,参与实际的党组织生活,同时招募新一批的党员助理,达到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和循环.

4.2 发挥入党联系人的作用,密切联系入党积极分子

曹文军(2011)认为党员在加入党组织队伍后,缺考评,少惩处,主张建立起符合学生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对学生党员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学院为了能够提高党员的发展质量,根据党员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入党联系人制度,不仅为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确立了联系人,而且向每位入党联系人发放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手册,使其详细记录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现情况,就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和思考.针对出现的重要问题召开入党联系人交流沙龙,深入探讨解决方法,上对学院党委负责,下对入党积极分子负责;另外,入党联系人也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与其本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反馈,使其更好地认识自己,取得进步.

4.3 实施联合审查,提高党员的考察标准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先进分子,所以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并应将这种作用发挥到极致.吴荷平(2007)提出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公示管理制度,全面接受党内外的广泛监督,并进行调查核实与反馈.学院结合实际,首先就在平时的早操检查、课堂考察、卫生例查以及校内外活动的开展中加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和处罚力度,督促学生党员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到纪律面前党员更优;再次,学院在普通同学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全程进行考察和培养,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考察重点,并在党员日记和培养手册中进行记录;最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周围的普通同学,最后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效果.

4.4 创新党员教育活动,贯穿党员的培养和成长

学生党员在参与组织生活的时候,时常会觉得活动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激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的归属感和教育培养效果.史文芬(2009)也认为要增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内容的完整性、时代性和针对性,把理想信念教育心理素质锻炼、工作能力培养等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在预备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坚持与时俱进.学院党委认识到这一情况,提出开展“红色课堂”,通过读书交流会、时事大讲堂、参观革命遗迹、品味红色经典、评选十佳党员等活动使入党后的教育形式丰富了起来.与传统形式相比,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能使学生在享受活动的过程中吸收到知识,开阔了视野,也认识到党的活力与魅力;此外,学院以党支部立项为平台,设置党员科研调查小组,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活动,不仅使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能激发学生提升自我的渴望.另外,学院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党团知识和时政分析能力的考核,监督和鞭策学生党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进步.

〔1〕刘江力.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5).

〔2〕王方.关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4).

〔3〕史文芬,等.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培养工作[J].党史文苑,2009(6).

〔4〕夏江雯,等.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2011(5).

〔5〕吴荷平,等.坚持标准.严把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J].党史博采,2007(6).

〔6〕曹文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2).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