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体育专业深化改革新思路

2012-08-15陈涵新陈章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4期
关键词:实训教材体育

陈涵新,陈章玉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于2000年9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至今已有10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体育专业人才.为了更好的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体育专业的人才,体育科学系根据学校专业建设改革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目标与要求,精心组织调研小组前往集美大学、福建师大、莆田学院、龙岩学院、泉州师院等高校及福建省内部分县市文体局、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对社会体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改革意见以提高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质量.

1 社会体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部1998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培养目标是各高校教学的依据,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核心.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惯,使各地社会体育发展各具特色,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在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开发经营等方面受到全面培训而同时具备从事这几方面的工作能力,必将使得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的知识浅而不专,而知识、能力结构“千人一样”的毕业生很难从事专业工作.所以必须努力改变这种“面面俱到,面面都不到”的现状.

1.2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应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大多数围绕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课程为基础,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四大类来设置[2].而目前绝大多数体育院校都是在原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修修改改”,不注重课程的整合与课程体系的优化,专业方向课组不明显,选修课的门类较少,内容非常狭窄,即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反映出课程设置内容陈旧、门类单一、前瞻性课程缺乏,一批非常实用、专业特色明显的课程,却因没有合适的教师而无法开设.存在着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的现象.

1.3 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了大批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却只有1/3的从事对口岗位工作,大量接受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最终选择的职业不是社会体育工作,而是流向学校、商界等其他行业.学生在校期间对未来的职业满腔热情,可到就业时很难求得施展才华的一席之地.据调查及专家访谈,造成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吻合、从业制度不规范的制约及学生就业观念偏差的原因.

1.4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会体育专业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中师资建设是关键,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建设师资队伍.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开办时间不长,而社会特色项目不断更新,由于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是从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对社会需求的特色项目课程教学方法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对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有一定的影响.

1.5 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大部分采用的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及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社会体育新兴的时尚项目教材缺少,部分教师采用自编教材,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

1.6 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社会体育专业在福清市文体局、莆田涵江区文体局建立实训基地,与多家健身俱乐部(动感、零距离、俐俐女子健身俱乐部等)建立实习、实训关系,但是在企业及和社区和农村建立的实训基地较为薄弱.

2 社会体育专业存在问题的解决的对策

根据10年办学的经验的总结,社会体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采用如下几点对策行之有效:

2.1 社会体育培养目标

2.1.1 社会体育培养目标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社会体育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各有不同,所以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目标,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而不断发生动态变化.

2.1.2 依据地域特点,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样产品的生产应该以满足市场需要为前提,由于不同区域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一样,所以各高校必须在全国制定的社会体育培养方案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育文化差异,制定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避免采用全国统一的培养模式.如贫困地区所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是多专多能的,而经济发达地区,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要求素质高,具备一专多能为好.

2.1.3 我国目前开设社会体育这一朝阳专业的高校布点广、类型多,但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社会体育专业方向的设置不但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原则、适应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区域性与民族性相结合原则、教育资源与高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原则进行合理配置.

2.2 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由政治思想、人文社会科学、现代科学基础、体育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课程等组成.在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突破了体育学科的范围,尽量与综合性大学的同类或相关课程接轨,如教育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外语和大学美育等课程.专业课不但增添了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互融和的知识,还增添了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课程,大大拓宽社会体育的知识面,充分反映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结合的趋势.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纵向拓宽专业口径.根据专业方向分为若干系列选修课,适度放开专业方向选择权,给学生留出广阔发展空间,在学生掌握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兴趣和特点,选择不同发展方向,改变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千人一面”的状况,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横向拓宽知识面,实行主辅修制.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本学科及跨学科的选修、主辅修、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并促使其达到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的高度统一,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

2.3 学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学生知识体系的合理性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与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培育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体育院校决策者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课题.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时间短,速度快,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通不过就业市场的考验,那么,社会体育专业将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所以,各院校要审时度势,把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与学生的培养紧密结合,从多方面来拓展学生就业的空间.(1)建立健全社会体育发展的政策、法规,规范社会体育从业制度.(2)加强就业指导,拓展就业渠道(3)加强思想教育,更新就业观念.(4)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为毕业生及时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5)拓宽就业渠道还要走多元化就业道路.(6)加强毕业生的求职实践指导,有效提高就业率.

2.4 师资队伍

在专业建设方面,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主讲教师队伍是办好本专业的前提条件;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是保证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几年来我在师资方面建设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需要一支年龄、职称、知识结构、专业方向都相对协调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合理规划,制定建设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引进和培养.

为增添建设队伍的活力,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通过新增不同专业教师来调整教师学缘结构教师,针对社会体育专业特点即社会体育的特色内容,充实教学力量.第二,在职称评定方面,在本系教师的努力拼搏,几年来由多位教师分别晋升副教授职称和讲师职称.第三,为了提高学历层次,多位教师刻苦攻读,通过在职研究所考试,目前正在福建师大体科院攻读硕士学位.第四,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建设小组成员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搞科研,近几年多位教师承担10多项省级及校级科研课题,共有200多篇学术论文在省内外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

2.5 教材建设

教材及教学文件的建设是提升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质量的保障.为了确保人才培养始终处于科技的前沿,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进展,保持教材的先进性,为确保教学质量,本专业要求教师在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和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的教改成果,并通过对外学术交流,及时了解社会体育领域的最新进展,根据社会需求及教学特点自编高水平教材.

2.6 实训基地

坚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校本培训并重根据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在省内面向社区、面向中小学、面向企事业、面向地、市文化体育等部门建立多种联系,让学生轮流到不同类型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安排学生参与学校、社区和企业、农村的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训练和裁判等工作,既培养了能力又增长了才干.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时间短,速度快,人才培养难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如果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通不过就业市场的考验,那么,社会体育专业将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所以,各院校要审时度势,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把社会需求和自我发展与学生的培养紧密结合,为社会需要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

〔1〕张细谦,黄南浩.中日美英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比较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20-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陆亨伯.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Z].体育文化导刊,2003(3):73-74.

猜你喜欢

实训教材体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