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教学法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途径研究
2012-08-15肖丽
肖 丽
(盐城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1 引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它所彰显出的全新内涵,印证着高校体育教学培养目标的发展取向,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重组.体操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重要的科目,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完美体态、提高行为品位、培养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在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了学生在对体操运动的理解以及基本技术动作的掌握上,无法达成一致性,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于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基于此,本文对运动处方教学法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于充分发挥该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对体操教学中的现存问题进行有效的修正,以便于为全面提高体操教学的整体效果提供保障.这对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操教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2 运动处方教学法的概念及功能
2.1 运动处方教学法的概念
运动处方的实质是一种体育健身的方法,其创始人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是指康复医师或体疗师根据体育锻炼者或病人的医学检查资料,按其体质的实际状况以及自身的健康需求,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其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及频率,并提出相应的的注意事项,用以指导人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
运动处方教学法是运用运动处方的特殊功能,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所表现出的异质性,开展具有指定性的教学行为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具体概念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与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一种授课形式.运动处方教学法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能够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我调控能力,进而实现自我、健康的全面发展.
2.2 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功能
2.2.1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维系其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基础.在高校体操教学中,为了实现对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因而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的基础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学生体操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实施,能够针对学生的素质现状,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引导各素质层面的学生切实体验与感悟体操学习的重要意义与实际效能,充分挖掘学生对于体操学习的认知内需及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信,进而激发与维系较为强烈的体操学习兴趣.
2.2.2 有利于对学生对因材施教以及潜能的挖掘
运动处方教学法最为本质的特征在于指定性,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既能够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又能够满足学生的体操学习需求.教师根据对学生的自身素质状况的了解与把握,制定出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学手段,这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因材施教形式,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获取最佳的效果.同时,有针对性的处方教学法能够修正学生在素质层面的偏差,有效地促进与维护其自身优势的发挥,因而,在确保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潜在能力进行有机的开发与运用,以促进其自设素质能力的健康发展.
2.2.3 促进公平公正、相互尊重以及相互理解的教学环境的构建
在传统的高校体操教学中,由于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大锅饭”、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一刀切”,使得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与教学目标之间所存在的的矛盾日益凸显,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学生自卑、厌学甚至抵触情绪的产生.而运用处方教学法,是对学生素质差异的充分理解,是对素质能力低下学生的尊重.通过运动处方的制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各素质层次学生的体操学习兴趣,能够使得每一名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体操学习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而,使得学生能够消除自卑与恐惧,建立起学习的自信,能够在体会来自于他人尊重的同时,给予他人同样的理解与尊重.
2.2.4 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
在传统的高校体操教学中,由于在教学方法的择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狭隘性,致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形成地位上的落差,置学生于弱势群体,使其学习行为凸显出较为明显的强迫性.受此影响,体操教学的整体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运动处方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消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落差,使得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充分的尊重与认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与维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得到切实的提高与发展.因此,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理解与接受能力的发展,对于提高高校体操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体操素质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3 运动处方教学法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3.1 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掌握
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实施基础在于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区分,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素质能力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异,因而,对于体操运动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于体操学习的需求表现各异,为在高校体操教学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法提供了可行性.因此,高校体操教师必须要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针对素质各异的学生制定出具有指定性的运动处方,来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这就要求体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与统计,以便于切实的掌握,并能根据素质状况的显现里进行科学有效的层次划分,为制定具有指定性与实效性的“处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针对不同素质基础的学生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以凸显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学生在体操方面所表现出的素质差异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其间包括:自然条件、心理承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个性特征等.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结构,决定了学生对于体操学习的形式、内容以及所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凸显出明显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体操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出具有指定性的教学“处方”,针对不同素质层次与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群体或个人,采取有的放矢的方法与手段,来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激发与唤醒全体学生对于体操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凸显体操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有效的避免传统体操教学中,“教”与“学”相关行为的付出与实际效应的获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现象出现,进而确保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3.3 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提升其接受处方教学的能力
运动处方教学法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其实质在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由于在运动处方教学中,教师已由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因此,教学行为已由传统的“灌输式”转变成为“导入式”,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而,运动处方教学的实施,是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前题,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这就要求在高校体操教学生,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并以此为保障,来提高学生的接受处方教学的能力,进而为运动处方教学法在搞笑体操教学中的应用,地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必要的保障.
3.4 制定与处方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督与检验,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理解与认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高校体操教学的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单调性与狭隘性,即以达标为唯一目的来对学生体操学习的行为与成效进行考量与评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致使其将所有的精力置于对体操动作的熟练把握,而无法实现对体操内内涵的理解与认知.由此造成了传统高校体操教学的的实际效果低下,学生对于体操运动的理解层面浅薄的不良后果.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感召下,针对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并适当地注入人文元素,以消除学生堵体操学习的恐惧与厌烦心理,提升其学习的自信.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7):76.
〔2〕李纪华.构建教学平台一分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02,104.
〔3〕郑宝田,刘尚达.健身医疗运动处方(第二版)[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3):1.
〔4〕杜金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6(11):213.
〔5〕罗金环.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分层教学[J].教育热线网,20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