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2-09-28张秋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2期
关键词:汽车电器驱动教学法

张秋华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安徽 芜湖 241000)

当前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应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培养方案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强、较高的职业素质等.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一是社会能力,包括团队能力、交流能力、妥协能力、攻关能力、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自信心;二是方法能力,包括再学习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一种能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教学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应运而生了.

1 什么是“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又可分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来完成项目,进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它的前提是“项目”,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项目,以项目带动教学.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的实践手段,教师可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做中学,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是一门应用型课程,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使汽车技术服务企业实际操作过程联系得更加紧密,实现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学过程与教育工作的改革.

2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归纳如下:

(1)实践性:项目的主题与真实工作岗位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3)发展性: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

(4)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

(5)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6)评价性: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3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素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

(1)内容: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在实践中找出项目.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某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内容来自于真实的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与生产结合紧密,如《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项目的设计均为汽车维修中的实际项目,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2)活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着重于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因此学生针对特定任务的解决方案也就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发掘自身潜力的空间.

(3)情境:情境是指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工作环境的再现,也可以是真实的工作环境.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实践知识,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提供环境,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4)结果: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4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

下面以在《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中比较典型的项目“蓄电池的测试与检修”的教学为例,介绍一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4.1 项目的设计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要制定合适的项目.好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包含一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项目,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是确定项目.教师根据对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要求划分为若个模块项目,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全体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学习.

将事先确定好的“蓄电池的维护与测试”项目划分为两个任务:任务一:蓄电池的检查与测试;任务二: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检修.每个任务模块突出几个技能点,由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牵引理论知识.下面以任务二蓄电池故障诊断与检修为例介绍一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如下表1:

表1 项目/任务描述

4.2 讲授新课

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解蓄电池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实用、够用、适用为原则,通俗易懂,不要涉及高深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形式下,较快的掌握所学知识,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技能为主,以适度、实用、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3 设计活动,完善方案

教师要对学生下达任务工作单,内容包括学习的项目、完成项目的时间、学生的分组等.此外学生5~6人分成一个合作小组,学生可以通过集体研讨的形式总结所有信息来源,制定实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工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教师备课过程中设计好相应项目的学习工作页,然后分组,引导各小组根据项目任务搜集查找相关资料,独立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案.这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智力,使其成为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和服务者.

在这个阶段通常会出现以下现象:(1)方案设计的不合理.(2)方案设计中存在着很多漏洞.(3)设计思路表述不清晰.(4)不敢上台介绍方案.针对以上现象,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必要时参与讨论并耐心的引导,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展开讨论,确定最优方案.

4.4 项目实施

学生在仿真教学软件上进行操作,教师回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车辆上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负责指导、监督.就车检测实践活动设计的任务如下表2:

表2 项目实施工作页

4.5 成果展示、项目评价与总结

评价由小组各成员的自评、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组成.教师对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对学生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进行讲解,分析并找出制定项目计划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讲解项目有关实际应用的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下一次检修时予以考虑.

5 结束语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在《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利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使知识脉络清晰、完整性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学生交流的时间多,学习兴趣浓,考核成绩可以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和负责的工作作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和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可以说,“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试用和推广.

〔1〕冯卓.“项目教学法”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0(18):53.

〔2〕曲昌辉,孙连伟.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68~71.

〔3〕刘成晔,蒋科军.“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71~74.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猜你喜欢

汽车电器驱动教学法
汽车电器简介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贺《汽车电器》创刊60周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汽车电器》杂志社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汽车电器》杂志社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