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之暖性思考

2012-08-15马玉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2期
关键词:圆形艺术设计生命

马玉锐

(烟台南山学院 艺术学院,山东 烟台 410013)

经历过现代主义,旨在强调功能至上的寒冬,人们已经厌倦了冰冷的钢筋水泥、厌倦了方方正正的标准化的国际主义、厌倦了功能至上的设计风格.设计逐渐被在一种温和的、暖性的环境中破土而生.当下,它兼容并蓄、不刻薄、不职责、没有生存问题之后,必将孕育出多元化、多样态的、良性的设计样态来.

正如植物在暖性环境下生根、发芽、成长、结果的生态循环一样,新媒体艺术设计也遵循着这样的生态规律,在当下借助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吸取各个学科的长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不断地发展壮大.

暖,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温和、不冷.使暖和…….短短数字而已,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科技水平的长足进步以及社会科学的完善.暖的概念也得以升华、扩大,并将其外延逐渐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众所周之,暖,是与温度相关联的.我们先抛开物理意义不谈.温度给我们每个人的直觉感受.那么冷与暖更是虚无的,但却被我们每个人真切地感受着,一个连仪表、数字都含糊其词的概念,却不知不觉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当把暖的概念上升到社会学的角度,并以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为切入点,重新探究暖的新的含义.

暖,即一种良性的、无消耗、无损伤的、可循环利用的、有效的、合理的一种处事态度,同时它尊重客观存在,合理利用自然之力.不去破坏而是修补;不是毁灭而是重新赋予新生命的过程.它是一种包容的、温和而不激烈的社会状态.

就是在这种温和的状态下,生命显现出来一种新的、生机勃勃的生命特征.……

1 循环、共用、相互依存、合理化生存

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利用这个循环的标识来体现暖的意义.当我们有意地去重视这种循环形态的特征时,我们会发现无论人类进化和生物相互遗存都要靠圆形,如图这样的一个基本形态而存在.也正如生物链中每个流程都不可缺少,每个角色都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它们保证了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一旦生物链的流程遭到破坏,就会使物与物之间丧失平衡,一个物种的过分增大或过分减弱,都会导致生物链的消失,暖性结构也就不复存在.比如:草原上的狼被打光,羊过度繁殖,草被吃光时,沙漠化便由此产生,便危害人类的生存等一系列的生态反映就会出现.无论是能量的相互转化,还是生物系统中的相互依存,都体现了暖在平衡循环过程中和谐的状态,体现了互利共用、相互依存的一种合理化存在的暖性要义.

例如使用废弃物循环再造,变废为宝是暖性设计的主旨之一.那么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是没有放对它们的地方而已,秉承着这个理念,我们来看下面的家具设计:是用褶皱纸来设计的家具,这种褶皱纸在纺织生产褶皱布料时大量的产生并通常当作废弃物抛弃.设计师九使用一卷这种褶皱纸剥出一条椅子,这种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树脂可以为这条椅子带来强度,同时褶皱的结构也为Cabbage Chair带来了弹性,增强舒适性.这种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尤其体现了暖性设计中循环的、相互依存的生存理念.

如果说上面椅子的设计采用了废物利用的循环方式,那么下面这个例子则是对本土材料的再发掘与再创造.

“和纸”是日本传统生产的一种纸品,在融入了新技术之后,具有手工制作和不易撕坏等特点.设计师基于这些具有广泛应用的空间,不拘泥于它传统单一的用途,将和纸条作为基本元素编织成手袋,充分利用了纸品漂亮天然的肌理,创造出类似布匹的质感和舒适自然的触觉体验.

就地取材、不奢侈、不张扬,以谦卑的姿态去诠释暖性设计的核心所在,在这个日益复杂的欲望社会里,商家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加快产品的设计速度、强制推进消费频率、缩短消费周期.“和纸”手提袋无疑为喧闹的产品设计增添了一股强有力的清风.这样的产品无法用美观、实用、易用、人性化、环保、创新技术等单维度的标准衡量,它是综合体,与用户和环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不需要的时候隐退;没有刻意“设计”的矫饰,是超越了视觉趣味的自然体验.

2008年的汶川地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抗震设计的思考,这一话题与我们的合理化生存不谋而合.虽然不是常态事件,但涉及的人数量众多,问题紧迫,关乎生命.其中当然有许多优秀的设计,预制组装的住宅、帐篷,等等.显示了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和敏感.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建筑师坂茂的纸管住宅,其优越性除了简单、便利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利用简单的原料即可发动受灾的人们自己动手,不用借助复杂的工具.用装满沙子的啤酒瓶箱做基础,直径110mm,壁厚4mm的纸管组成墙壁,再加一个防水屋面即可.促发坂茂设计的原因是,阪神大地震之后,尽管政府承诺尽快提供临时住宅,但几个月过去了,许多人还是住在塑料帐篷里,有人甚至完全没有住所,而他们必须留在原来工作或学习的地区.这一设计极大地改善了灾民的居住条件,成本低廉,有合理的采光通风条件.此后,在其它地区这一设计再度为灾民提供了帮助.在土耳其,纸管构造还显示了其独特的适应性,在纸管内填充废纸还可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这个设计的好处还在于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纸是可降解材料,基础很容易清除,临时住所的环境可还原性非常好.这个案例正是我们所说的暖性设计中循环、共用、合理化生存的完美结合.

2 有机的、生命态、完满

圆形也是生命的基本形态,无论是人类孕育生命的胚胎卵到生物界的果实<种子>,大都成圆形,圆形使他们便于通过,受力均匀,不易损坏.如同人到三十而立以后,身体和处事方法都像圆形发展,就像鹅卵石的棱角被渐渐摸去一样.当一个人变成接近果实的形态时,我们就说它成熟了.圆形便于通过也是这个道理.还有有着弯曲结构的山羊角,羊长得越成熟越健康,羊角的弯曲形状就越完整.同时完整、完满的形状也象征着吉祥之意.即圆形形象也象征着完满与吉祥.可见,对于生命而言,无论是孕育,还是成熟都呈现出圆形形态.这些都是一种力的完满的体现.这种状态最充实、最有活力.现在,东北人的流行语中,说明成功的完成一件事情叫“哦了”,即“ok”的地缘化,“O”即是完满、一个句号、一个大团圆.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Studio Azzurro”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将电视和城市环境、自然环境相结合而创作的.如1999年发表的影像装置作品《庭院》,在自然的竹林中我们看到的是由电视屏幕组合而成的流动的小溪和飞翔的小鸟.他们的目的是创造一个”自然的人机界面,和包括触觉、听觉在内的“多感官空间”,利用电视影像将大自然带入城市生活.

这种有机的,对生命态的关照,对自然的还原及全感官的利用,使作品充分表达了暖性设计的内涵.

3 软物质与“软”物质:无损伤、保护、平和状态、普遍关怀

圆形也代表对力的消解,一种平和的状态.圆形具有保护作用.例如,在塞外看到植物成包状生长,保存自身的水分,以此来抵抗寒冷.同理,人在恐惧、寒冷的情况下都会把身体缩成一团,以此寻求某种保护.蒙古草原上的牧民的建筑也是圆形的,叫“蒙古包”.就是它自身容易对力进行分解,才得以适用并传承下来.在千百年来的改进中,就形成了今天的形状.还有预防敌人的碉堡,也呈现出圆形态.这样既可以有利保护自己,又阻击了敌人的侵犯.圆形保护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众所周知,无消耗、无损伤、保护、平和状态及普遍关怀都是软物质与“软”物质的形态的暖性体现.从字面意思上来解读,软物质就是由软性材质制作而成的、不具备伤害能力的产品,那么“软”物质就可以广泛的推广为普适设计及可及设计等.

暖性设计中的保护状态,正如普适性设计所描述的目的那样:创造给尽可能多的对人一生中各种不同处境提供支持性环境的建筑、场所及细部.所有的人在他们从儿童到成年的一生中都体验了灵活性、敏捷和知觉灵敏的变化.在生命的任何时刻,我们都可能遇到临时的或永久的身体和心理的损伤,这可能造成行动障碍并且增加我们对特定物理环境的依赖.此外,人的身体尺寸、喜好和能力也各有不同.普适设计影响了这些情况和潜在的可能性,并试图通过经过设计来加以调节,以此拓展人类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对暖性特征的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如作出充分的解答,预示着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向暖的方向发展的.

猜你喜欢

圆形艺术设计生命
《星.云.海》
《花月夜》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