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导控与当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探析
2012-08-15郭北昭
郭北昭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网络舆情导控与当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探析
郭北昭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特征、教育的不完善、大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等因素造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的问题,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表现为网络诚信行为失范、大学生网络诚信品质的降低等多方面,因此,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大学生自我诚信教育、营造网络诚信的氛围、健全网络诚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强化诚信教育.
大学生;网络诚信;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承载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互式人际交往平台,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重要影.同时,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日益凸显.因此,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1 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必要性
1.1 网络诚信是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与人相处、交往的一个基本保障.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那么,整个社会就会从根本上发生扭曲,影响其发展,更谈不上前进.所以在网络社会这一独特的人类社会形态中,诚信也是必然存在的.网络诚信是网络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使网络社会健康发展,也为网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我们认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大学生们在网络社会立身做人的道理,引导他们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社会,在其中做好自己的角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1.2 网络诚信是实现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的技术革命使我们获得了新的网络生存方式,诚信这种在现实中不可缺少的道德力量,也必然延伸为网络中“做人”应有的美德.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还处于摇摆期,只有实现网络诚信和现实诚信的统一,才能保证其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相反,如果他们长期徘徊在两种道德评价之中,处于网上网下的行为冲突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念与行为的冲突分裂,导致道德信念动摇、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情感模糊、道德判断能力的失常,从而出现道德人格分裂,产生道德危机.所以,网络诚信品质的培养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旦他们在网络中树立了互相尊重、互信互利、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就大有希望.
2 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表现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与发展,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网络的虚拟性使网民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在网络社会中活动,从而摆脱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容易使大学生们出现网络诚信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2.1 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缺乏
网络交往在“人一机一人”的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进行,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一些缺乏自律的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将现实生活中崇尚的道德诚信观抛之脑后,不负责任地在网络中释放自我.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所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面临退化的危机.沉溺于网络,容易出现“精神真空”,进而使人不断走向孤独世界.尤其对那些性格内向又缺乏关爱的青少年,一旦受挫,患者极易冲动,引发严重的破坏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诚信意识相比,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相对缺乏.
2.2 大学生网络诚信行为失范
网络道德虚拟已成为道德教育的新问题,它给大学生带来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问题.大学生上网聊天结识一些或虚或实的朋友,由于传统道德观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盗窃、诈骗等丑恶行为.网络的匿名性的特点打破了现实生活中文化的、舆论的约束,致使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放纵和随心所欲,不负责任地抒发内心所压抑的情绪和不满,做出种种不诚信的网络行为,造成大学生网络诚信行为的失范.此外,网络中欺骗、诈骗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生活中人们相互猜疑,缺少信任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隔阂.
2.3 大学生网络诚信品质的降低
网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在提供方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质.网络中不道德、反道德的内容,侵蚀着人们的道德信仰,抑制了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导致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水平下降.
3 构建网络诚信的多维度路径
3.1 加强舆论引导和大学生自我教育
大学生是网络德育的受教育主体,是高科技网络技术的拥有者,如果违背道德准则,其危害性往往更大.在进行专业教育时也要进行相关的网络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重视网络给大学生诚信意识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诚信教育活动,如知识讲座、征文、论坛等活动,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诚信观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加强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提升品德修养.引导大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警、自励、自省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让每个上网的大学生都能意识到在享受网络为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应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秩序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网上道德的自律能力,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
3.2 发挥学校主体作用,营造网络诚信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诚信教育,也是进行网络诚信教育最重要的渠道.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的网络诚信道德教育,把网络诚信这一基本的道德规范落实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在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系统平台上加入网络诚信教育的内容,利用各种网络教育的手段,如建立相关的网站,开设相关的栏目,从而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网络诚信水准;增加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统一起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诚信道德,抵制网上失信思想的侵蚀.在大学生中提倡讲诚信、守诚诺,重合同,遵守约定,用榜样的力量进行网络诚信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网络诚信环境和氛围.
3.3 创建良好的网络诚信氛围,建立健全网络诚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社会方方面面主动承担责任,共同净化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各类大众传媒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好正面的宣传工作,为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网络诚信既要靠道德教育,更要靠法制约束.法治可以规范诚信,能保证诚信的底线.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要健全国家关于网络诚信文明方面的法律法规,预防网络诚信文明出现危机,另外要对不守信、不文明者要给予严厉的惩罚.高校不仅要利用《法律基础》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普及学生的法律知识,使学生清楚缺乏诚信,将要受到纪律或法律的处罚,做一个诚信的人是法律的要求,是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要求.
总之,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科技的发展也呼唤着诚信道德的进步,加强网络德育,优化各种诚信教育环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氛围,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意识,诚实交往,真诚面对.
〔1〕张春秀.大学生网络诚信品质培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09).
〔2〕石宇杰.大学生网络诚信浅谈[J].广东科技,2007(04).
〔3〕谢庆良.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4〕杨思燕.许克毅.论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12).
〔5〕刘守旗.网络德育:21世纪的德育革命[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6):69~75.
G641
A
1673-260X(2012)04-0268-02
本文系2011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舆情导控视阈下网络诚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1B022)